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精彩3篇)
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公害茶叶产业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
无公害茶叶产业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其他有害物质,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消费者健康的一种茶叶生产模式。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增加,无公害茶叶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了解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无公害茶叶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公害茶叶,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2.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无公害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财政补贴,促进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
3.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包括采用生物和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质量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无公害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无公害茶叶产业面临的问题
1.生产标准不统一:目前,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标准各地不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限制了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
2.产业链不完善:无公害茶叶产业链条不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环节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无公害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3.品牌建设不足:无公害茶叶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建设是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亟需加大投入和推动力度。
四、解决方案
1.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无公害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不符合生产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
2.优化产业链条: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提高产业链条的透明度和效率。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利益共享和共赢。
3.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大无公害茶叶品牌建设的投入,通过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无公害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品牌的质量管理,确保品牌形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无公害茶叶产业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生产标准不统一、产业链不完善和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优化产业链条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等措施,可以促进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篇三
你们知道有关于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的东北部,茶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是印江富民XX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印江茶叶作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茶叶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低,但作为特色作物的茶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近年来,印江茶叶抓住退耕还林契机,茶农发展无公害茶叶的积极性高,茶叶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县现有茶园18959亩,其中投产茶园4078亩,产量480吨,产值832万元。幼龄茶园13281亩,待恢复茶园1600亩,幼龄茶园中绿茶6831亩,苦丁茶6450亩,计划20xx年底建成茶园2.2万亩,投产茶园6000亩,产量600吨,产值1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 1200万元。农民劳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万元以上。计划到2008年全县茶叶发展到5.1万亩,真正使茶叶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茶叶将成为消费者饮料市场的首选饮品,名优茶、有机茶、无公害茶又是茶叶消费的热点,印江发展无公害茶叶,产业前景看好,市场前景广阔。
一、印江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优势(一)自然优势。印江属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宜茶地10万亩以上,茶园所在地无任何工业企业,无污染、无公害,适合发展无公害茶叶。
(二)名山出名茶。梵净山系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保留地之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佛教和旅游圣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葱翠,溪明如镜,空气清新,茶叶在无污染、无公害的条件下生长,得天独厚,品质优异。
(三)品牌优势。梵净山茶叶基地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由于品质优良,内质上乘,从投产以来就陆续获得各项荣誉。梵净翠峰1992年获贵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梵净山系列绿茶获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金杯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同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产品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998年被贵州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1999梵净翠峰再次被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指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展。在20xx年、20xx年、20xx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都获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区名优茶评比会的金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来印江视察工作,品偿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后,大加赞赏,挥毫提茗:梵净翠峰,茶中极品。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从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品牌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生产加工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技术秘密。20xx年成功地申报为省级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地方标准和原产地域保护,品牌优势明显。
(四)劳动力富余廉价。全县有13万劳动力之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苦于有力无处使,外出务工每月400---600元工资,除去开支所剥无几,茶叶产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在家创业的机会,特别是女劳动力和年老体弱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劳动力报酬低,使茶园投入成本低,茶叶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
(五)无性系茶园比例大,发展势头好。20xx年后定植的13281亩幼龄茶园,均为无性系茶,占茶园总面积70%,无性系品种是当今茶叶发展的主体,是实现茶叶优质高
效的保障。(六)茶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为了提高全县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1993年起,县政府聘请了中国茶科所作为全县发展茶叶的技术依托单位,到 20xx年止,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人才1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0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XX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农民技术骨干8万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500余人。目前,全县有近1万人正在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加工、管理人员完全能够保障全县大面积茶园投产后的生产需要。
(七)茶叶文化丰富。印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梵净山脚下的中国茶王树就是佐证。梵净山团龙贡茶在明代就作为皇家贡品,今梵净山团龙一带的村民冲傩还愿时仍作首选祭祀品。梵净山团龙合闭茶、雷公茶有许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二、印江梵净山茶叶产业的现状(一)茶场规模小,厂房陈旧,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业拥有面积1100亩,最小的企业茶叶面积220亩,规模经营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特种名优茶比例小,只有产量的2%,各茶场(公司)独自为陈,自立标准,自设包装,茶叶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量少,市场份额不高。没有竞争优势。县内茶叶市场混乱,以次充次,以劣冒优的现象严重。部分茶场因资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产、市场缺言统一管理。全县茶叶品牌从1998年茶叶企业体制改革后,各生产企业协作性差,不愿出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宣传,大型且有影响的参评参展活动各企业不愿参加,产品质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县茶叶企业信贷能力弱,融资能力差,银企关系特别紧张,影响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种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龄茶园抓住了退耕还林机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户,种植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农业工程设施,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如路沟、防护林,茶、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没有按山区特点严格规划设计茶园。苦丁茶种植面积可观,但生产、加工技术薄弱,预计成园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五)茶农思想素质还跟不上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农不了解市场动态,对无公害茶叶认识不足,质量意见差,存在有啥销啥,以多为是的思想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滥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使茶叶卫生质量受到影响。
三、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组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联合整体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做强做大梵净山茶叶品牌,理顺茶叶管理体制。
(一)统一思想,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梵净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茶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必须全县上下认识统一,保证政策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结合起来,发展才会有声有色。鼓励和支持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和社会能人领办茶叶企业。
(二)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目标。发展有机无公害茶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注重茶园生态环境,为实现无公害茶叶优质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利用好无污染、无公害的自然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利用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高效无性系茶园建设和低中产茶园的改造。建立无公害有机茶病虫害测报点。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适合地方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做到订购茶苗不出县。
(三)充分利用梵净山品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加入wto后,茶叶产业在国际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最终归终于品牌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梵净翠峰等梵净系列绿茶,有很好的名牌效应,打造梵净山总品牌,利于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利于减少内耗,集中资源优势,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成立梵净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实行股份有限,行业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门面装璜,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市场引导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加、销一条龙。
(五)搞好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认证工作,申请无公害茶叶认证,为了获得各种认证资格,梵净山牌系列绿茶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茶叶展销展示会、博览会,找准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与其它品牌产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品牌质量,把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努力争取获得国家认定的绿色证书。
(六)发展科技兴茶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叶基地发展要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无公害茶叶开发工作的基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骨干培训,请专家作常年业务指导,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努力提高茶叶干部、从业人员及广大茶农的专业技术水平。把广大茶农培养成为知识型农民,让他们了解茶树的生长规律、需肥特性及用药安全性,普及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1、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为实现茶叶优质无公害,在引进新良种的同时要引进配套的良种栽培综合技术。
2、科学合理施肥。实行测土施肥,根据土壤所需肥料进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杜绝不宜施用的化学肥料。
3、把好病虫防治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三高,三防农药和茶叶禁用农药在茶园上的禁销禁用。通过电视、专栏、宣传车、会议、培训,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公布禁销禁用农药,大力加强农业防治,提倡、引导应用生物防治。
4、优化茶叶加工技术,改革制茶工艺,更新制茶设备,引进新型茶叶机械。特别是新兴起的苦丁茶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装茶饮料。
(七)严把质量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之所以有很高的声誉,得益于企业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成立质量监测机构,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从大田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到成品保管等严格按无公害茶系列标准进行,对不符合无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确保茶叶产品安全优质。
(八)开辟窗口市场。建立梵净山无公害茶叶交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茶叶龙头企业,外地客商,贩销大户进行诚信交易,实现印江既是产茶大县,又是市场强县的目标,把印江城变成茶叶城。想方设法在重点绿茶和苦丁茶消费城市设立专买店、链锁店、直销店。吸纳在外地创业且有营销特长和营销经验的人士,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加入茶叶协会,让他们在所创业的城市宣传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开拓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市场。充分发挥印江驻外地办事处的宣传作用。
(九)建立旅游观光茶园和旅游茶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和团龙茶王树为依托,把自然景观和生态茶园结合起来,本着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在永义乡建1000亩科技示范茶园,严格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建立梵净山旅游茶馆,弘扬印江茶叶文化,为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利用茶馆宣传中国茶叶文化、印江茶叶文化,发挥茶叶文化的历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场文化力。同时宣传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中外游客旅游梵净山的同时,参观梵净山生态茶园,品偿梵净山精品茶叶,了解梵净山茶叶文化,欣赏梵净山的茶歌茶舞。让观光旅游带动茶叶发展。
总之,为了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把茶叶这根支柱做大做强,使茶叶真正成为富民XX县的产业,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