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实用3篇)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篇一

全域旅游的定义及背景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结合自然、文化、人文等资源,通过整合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收入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旅游业仅依赖部分景点或景区的问题,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背景是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对于景点之外的文化、历史、美食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全域旅游的调研情况及分析

在对全域旅游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全域旅游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

首先,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全域旅游发展成果。这些地区在整合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某地区通过挖掘本地的文化和历史资源,结合自然景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他们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导游、改善旅游设施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一些地区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地区在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某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但由于缺乏整合和开发的能力,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另外,一些地区在旅游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不高。

全域旅游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全域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首先,全域旅游能够满足游客对于旅游品质和体验的要求。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其次,全域旅游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全域旅游的开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针对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资源整合和合作。各地区应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结

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全域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然而,全域旅游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各地区加强合作,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及市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我们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成县乃至全市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可资借鉴。

一、开发现状

近年来,成县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载体,加大资金投入,精心打造了以西峡、鸡峰山、杜公祠为主的精品景点,逐步开发了吴挺陵碑、裴公湖、泥功山、浪沟峡、石门沟、五仙山等10多个特色旅游景点,先后建成了枣儿沟、庙湾、李武、龙峡、长沟、草滩等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了70多条通村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设,培育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服务网点130多家,农家客栈10多家,开发了小川大樱桃、抛沙草莓采摘园,红川油牡丹、金银花示范园、陈院垂钓园、天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体验类旅游活动项目,建成了东河生态公园、博物馆、书画院、水木鑫城等一大批城市形象提升及美化亮化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称号。2015年在21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2015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会上荣获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两个奖项;被中国休闲旅游文化中心等3家单位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名县。2010年至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8.78 万人次,年均增长23%左右;创旅游综合收入达23.42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干群思想认识不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当作今后的主导产业这一目标定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还未形成共识,相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尚未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景区规划不够科学。一是缺乏全县性的总体规划,景区建设各自为阵,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景区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乱修乱建、杂乱无章的问题突出,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了景区价值。三是部分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

(三)基础设施不够配套。一是旅游景区道路狭窄,没有错车道、休憩点等,影响游客出行。二是景区内没有宾馆、小卖部、医疗点等配套设施,给游客带来了不便,留不住游客。三是大部分景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突出。

(四)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随着近年来全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五)文化底蕴有待深挖。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千年古县文化底蕴的挖掘有待深化。

(六)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目前我县旅游业仍然处在外事接待和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缺少游客互动、可参与性的消费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红川酒、核桃、樱桃、土鸡蛋、土蜂蜜等农副土特产品虽然知名度高,但没有作为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拉动作用。没有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荐、咨询服务系统。

(七)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旅游产业项目的申报争取比较困难。旅游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渠道单一,无法形成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效应,主打产品特别是景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以转变思维理念为重点,凝聚全社会共抓全域旅游思想共识。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域旅游开发的先进理念,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全域旅游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树立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推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航线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用互联网+旅游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引领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从部门向党政统筹转变。整合乡镇、部门及各行各业的力量和资源,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政策措施、项目资金、人才支持、各类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为全域旅游产业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四是通过各种现代媒介,大力对外宣传推介我县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产业在旅游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以健全领导考核机制为重点,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加强对全域旅游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以完善旅游规划为重点,构建分层次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破除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推进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首先要通过实地调研,按照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历史文化遗址分布,制定一个符合我县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实际的总体规划,对全域旅游产业的目标和前景进行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次要制定出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区域规划,分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三是要根据县上的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细化制定乡镇的实施规划和部门的行业规划,依照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分年度有序推进。

(三)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一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改造提升旅游环线道路,加宽乡村公路,着力提升旅游公路档次。二是在主要景区,规划修建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小卖部等基础设施,提前谋划好飞机场建成后沿线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引导群众改变落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高度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对从事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人才要开展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从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培养传统文化继承人,特别是非遗项目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通过项目带动、文化创意、营销策划、举办文化旅游产业论坛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三是积极引进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县全域旅游产业的开发会诊把脉,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开发建设,培养后续人才。四是依托陇南师专文化旅游专业,培养景区管理员、导游等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素质培训,提升服务形象,推进导游依法有序合理流动,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五)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借力成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发挥旅游+公司+农户、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养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相融合,在抛沙等乡镇打造建设一批植物园、观光园、采摘园、垂钓园等农业体验旅游精品项目。二是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相融合,在城关、红川等乡镇打造一批以汉西峡颂、唐杜公祠、宋吴挺碑等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三是把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以甘肃厂坝、红川酒业为龙头,打造环保绿色休闲企业,充分发掘利用王磨、黄渚等地废弃矿洞和尾矿坝等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

(六)以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为重点,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要富有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把景区景点规划套用到乡村旅游规划中来,避免千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农村生态旅游要传承人文风情,保护文化根脉,充分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习俗特色等。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要彰显个性,充分发掘反映村庄个性的耕读文化、民俗风情,提炼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民间技艺,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特色技艺体验馆、风味食品品尝馆等场所,打造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区、丘陵、川坝、城镇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整体推进古建筑和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既让广大游客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七)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成县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5亿元的贷款,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选择一些在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村、特色村重点投入、重点打造,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景点。二是整合扶贫、林业、水务、水保、交通、住建、文广体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点、旅游村倾斜,集中财力,拉动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三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全域旅游产业开发。通过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的私营企业主将闲散资金投入到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私营业主来我县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开发。

相关文章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经典6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公路调研报告参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  乡村...
工作报告2012-06-01
乡村公路调研报告【经典6篇】

大学生暑期参观公路工程社会实践报告(精简3篇)

这次暑假我有幸参观了xx市公路段管理的公路工程。所有的施工工序都有序的进行。一到工地,就看见工地的生活区域。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带安全帽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当然在公路两旁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ldq...
工作报告2015-06-02
大学生暑期参观公路工程社会实践报告(精简3篇)

最新销售年终工作述职报告(实用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
工作报告2017-02-06
最新销售年终工作述职报告(实用6篇)

在全市深入推进一街一校工作项目分析报告书(优质3篇)

一、推进工作的理由 有利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科教兴市”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有利于促进青少年...
工作报告2011-08-08
在全市深入推进一街一校工作项目分析报告书(优质3篇)

班组建设自查自纠报告模板【经典3篇】

一、基础建设监造部班内组织健全,按照各人工作职能划分绘制了班组分工网络图。并制订了各职责工作标准。根据班组正、负班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详细制订了其职责范围。民主气氛浓厚,职责明...
工作报告2018-04-01
班组建设自查自纠报告模板【经典3篇】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最新3篇)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
工作报告2016-07-07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