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况调研报告(推荐3篇)
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家庭情况调研报告:理解家庭价值观对家庭幸福的影响
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家庭情况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00个家庭的调查,我们发现家庭的幸福程度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本报告将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家庭幸福的建议。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3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以及家庭的幸福感等方面。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家庭幸福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支持程度越高,家庭幸福感越强。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则会导致家庭幸福感下降。
2. 家庭成员的价值观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影响家庭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越大,家庭幸福感越低。而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相似或相同时,家庭幸福感会显著提升。
3. 家庭的幸福感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的幸福感与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感密切相关。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感越高,家庭的幸福感也会相应增加。此外,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也对家庭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三、改善家庭幸福的建议
1.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亲密关系。家庭成员应该多交流,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冲突和矛盾。
2. 培养共同的家庭价值观。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制定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提升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感。家庭成员应该注重个人的内心平衡和成长,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提升来提高个人幸福感。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家庭的幸福感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为了提升家庭幸福感,家庭成员应该加强沟通,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同时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只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家庭情况调研报告: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家庭情况与子女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500个家庭的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报告将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5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家庭教育方式、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家庭教育方式与子女学业成绩的关系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注重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家庭,子女的学业成绩往往优秀。而家庭对子女学习的支持程度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2. 家庭教育方式与子女社交能力的关系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提供良好的社交机会和交往经验的家庭,子女的社交能力往往较强。而家庭对子女社交的引导和支持程度越高,子女的社交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3. 家庭教育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注重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注子女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往往较好。而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程度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也会相应提高。
三、改善家庭教育的建议
1. 注重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提供。家庭应该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子女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2. 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提供良好的社交机会和交往经验,鼓励子女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3. 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关注子女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保持与子女的良好沟通。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家庭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同时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配合,才能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2010年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 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 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山区儿童的未来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研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研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