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推荐3篇)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篇一
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总结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市范围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情况
1. 招商引资工作的成绩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落户我市。同时,我市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企业办事便捷度明显提高,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对于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还需加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仍然相对薄弱。其次,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落地难、推进缓慢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和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不透明度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重点关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
2. 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和支持力度,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推动项目快速推进,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3.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和展望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将会迈上新的台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篇二
在全市范围内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当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我市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同时,我市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对于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仍然相对薄弱。其次,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落地难、推进缓慢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和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不透明度也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重点关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二是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和支持力度,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推动项目快速推进,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总之,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将会迈上新的台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水平,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篇三
根据市领导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室与市招商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月27日-3月1日开展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专题调研,总结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做法,调查了解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调研组先后赴芜湖县、镜湖区、无为县、弋江区等4个载体单位,召集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统计局等10个市直招商部门进行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全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引进了一批好大高新外项目,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最关键的推动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是目标引领,考核激励。每年年初下达各载体和市直单位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和考核方案。市直单位招商与绩效挂钩,扣除一定比例工作性津贴作为招商引资风险金。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招商引资考核组,坚持六库合一,严格考核认定。每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述职会,按规定兑现表彰奖励。市直单位完成任务的,所扣风险金全额返还,否则暂缓返还。
三是政策引导,转型发展。着力通过招商转型,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明确招商导向,对新兴产业项目、知名企业项目、大项目、高端服务业项目采取加权的方法进行鼓励。提高项目门槛,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加大集约节约土地力度。成立市产业布局领导小组,对新引进项目进行把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利用土地使用税政策鼓励节约用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清理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投入等一系列举措,促进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四是以会招商,搭建平台。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招商推介会实现了由邀商开会向选商开会转变;积极开展借会招商、代理招商。市领导亲自参加招商推介会和借会招商活动,亲自推介、推动项目。
五是亲商安商,以商招商。积极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宽容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强化企业服务,着力解决外商就医、子女上学、家属工作安排等方面问题,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市领导分工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设立了全省第一家出口加工区,先后成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为企业在芜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大力推动存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扩大投资规模,并利用信义、三安等存量企业的影响力和产业链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六是园区招商,错位发展。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化,筑巢引凤,推动产业集聚。先后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开发区、高新区和汽车部件工业园、电器部件工业园、机械工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区工业园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园区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有力促进了芜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二)主要成效
近三年新增规模工业、限上商贸单位对全市GDP增长的拉动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当年新增规模工业户数
户
529
116
294
当年新增规模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
%
12.2
4.9
26.8
当年新增规模工业拉动GDP增长
百分点
2.2
0.8
3.7
当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户数
户
223
166
295
当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对GDP增长贡献率
%
1.7
1.8
2.5
当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拉动GDP增长
百分点
0.30
0.28
0.30
当年新增规模工业、限上商贸单位
共拉动GDP增长
百分点
2.50
1.08
4.00
五是带动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在没有原材料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招商引资,无中生有,培育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光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奇瑞、海螺、方特已成为芜湖的名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观念,通过招才引智,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创业团队来芜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招商方式方法方面。一是招商队伍专业性不强。随着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制约的凸显,挑商选资、精准招商的推行,以及区域竞争的加剧,招商工作对招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全员招商、大呼隆式招商已明显不合时宜。目前,市直80个招商单位每个单位都有一个招商小分队,彼此独立,力量分散,又缺乏对产业知识、招商政策和载体项目需求的了解,招商成本高,实效不理想。目前,市直部门小分队招商实绩仅占全市总量3%左右。同时,由于编制受限,市直机关普遍人手偏紧,外出招商制约了其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是驻点招商发展不平衡。驻点招商机制灵活性差,除京、沪两个驻点招商机构外,其他驻点招商机构引进项目效果不明显,不适应锁定靶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的需要。三是经费保障标准偏低。市财政统一安排市直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经费5万元,数额较低,无法保证招商工作的开展。招商人员在外地面临交通不便等困难。
(二)招商任务分解方面。一是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偏重。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任务逐年递增,而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在高位运行,完成任务难度很大,尤其是服务业比重高的镜湖区。二是载体指标设置未能充分区分载体产业特色。由于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统一设定固定资产投资这一门槛,无法客观反映镜湖区、弋江区等载体招商实绩,缺乏公平。对部分载体承担的特殊招商功能,考核目标却没有体现。如弋江区、高新区承担着为招商科技项目提供人才培育的任务,但所培养的人才却可为全市甚至全国所用。三是市直单位招商目标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虽然考核办法已将80个市直单位分为三大类招商考核单位,但对市委政法委、政研室、市档案局、党史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志办等非经济部门,每年新引进1个符合项
目标准的招商引资项目难度很大。而且,由于载体土地指标稀缺和市直单位引荐的项目大多较小,项目落地难问题突出。(四)招商服务环境方面。部分市直部门项目服务效能不高,造成招商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过长。招商政策兑现没有具体实施办法,受理主体不明确,兑现难度大。市级举办的高层次招商平台尚不能满足各载体单位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有待规范和加强。
三、有关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立足我市实际,在保持总体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招商考核办法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积极性,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取得更大成就。
(一)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一是开展城市营销。加大对外宣传策划力度,借鉴七彩云南、好客山东等成功案例,制作城市宣传片,全面展现芜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比较优势等,在长三角、珠三角(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主要来源地,详见下表)和驻点地区进行重点宣传。二是实行专业化招商。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和世界500强等靶标企业,整合首位产业8个专业推进组,在市招商局、市政府驻外机构组建8-10个专业招商组,从市直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期限三年),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各专业招商组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招商局面。积极开展赴境外招商。三是着力打造招商平台。市政府及招商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针对性强的招商推介活动,为载体搭建小规模、高层次招商平台。利用好中国500强企业发布会、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等各种重要会议平台,借会招商。四是探索委托代理招商。与国内有影响力的商会、行业协会和专业招商机构签订代理招商和招商合作协议,借力招商。五是注重项目招商、产业招商。根据产业定位和发展需要,编制招商项目库,实行常年筛选、滚动储备,吸引外来投资者。强化产业链招商,提升产业层次。六是强化部门招商服务意识。对市直部门继续下达招商目标任务,任务包括引进符合条件的项目数量和提供有效招商信息的数量,完成其中一项即可。招商信息由招商引资信息受理中心(设在市招商局)汇总发布,由相关载体单位对接,项目落地后计为信息提供部门的招商业绩。加强市工商联、侨联、台办、团市委的招商功能,将其调整为二类招商考核单位,其他单位可以自愿申请上调考核类别,增加考核任务。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市直部门职能,对有关市直部门下达专门招商任务,如民政部门负责引进专业养老机构,城建部门负责引进规划、勘探设计、评估等企业,等等。七是加大招商培训力度。汇总、编制全市统一的招商政策汇编和各载体单位项目需求目录,并定期更新。每季度举办一期全市招商人员培训班,宣传、讲解全市招商政策和产业知识,提高招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八是加强招商经费保障。将市直招商一、二类单位的招商经费分别提高至10万元、8万元。招商经费向专业招商组倾斜,驻点招商组经费标准比照马鞍山(40-50万元/年),提高招商人员外出补助标准,适当考虑给驻点招商组配备公务用车。
2012年新批5亿元大项目来源地情况
投资方
所在地
个数
(个)
占比
(%)
金额项目总投资(亿元)
占比
(%)
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占比
(%)
长三角地区
57
64.1
599
50.3
89
44.7
珠三角地区
9
10.1
98
8.2
43
21.6
其它地区
23
25.8
495
41.5
67
33.7
总计
89
100
1192
100
199
100
(三)进一步改进奖惩方式。一是实施正向激励。市直单位只要完成招商项目任务,按所扣的工作性津贴2倍奖励;没有完成的,暂缓返还。二是突出对专业招商人员的激励。以招商业绩为依据,加大专业招商人员的经济奖励和选拨任用力度,提高招商人员绩效考核优秀比例(可达1/3以上)。三是增设先进案例奖。针对市直部门和专业招商组,设立若干名额先进案例奖,提高奖励覆盖面。
(四)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一是提高审批效率。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切实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等制度。二是加大项目调度服务力度。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市领导定期(2-3个月)协调调度服务机制,对大项目的线索跟进、洽谈、签约到项目正式开工全过程进行调度。市招商局牵头定期收集汇总大项目洽谈及其进展情况,视情提请市领导出面推动,促进早日签约。对签约项目,及时督促检查履约情况,争取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三是加强企业和客商服务。制定涉企的市直部门服务企业的考核管理办法,定期督促检查,年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出台重点投资企业绿卡制度,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客商及家属工作、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加强与在芜投资客商的感情维系,建立联络信息平台,每年以有关市领导名义发拜年短信,组织一次文艺演出,增强其归属感,推动以商招商。四是加强招商政策兑现。抓紧梳理各类招商优惠政策,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兑现主体,实行一站式受理,明确办理时限,坚决兑现招商承诺。五是实施招商项目跟踪问效。每年对上一年度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回头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六是强化和规范金融服务。大力引进域外银行,积极发展本地法人银行,优化银行信贷服务。着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扶持小微、科技型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