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彩3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一
研究性学习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撰写一份系统性的报告。那么,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格式应该如何组织呢?
一、封面和摘要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应包含报告的标题、作者姓名、学校和日期等基本信息。摘要部分应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长度一般在200字左右。
二、引言
引言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开端,应该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内容。在引言中,作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核心,要求学生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前人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部分需要详细描述作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这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作者应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
五、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环节。作者应该准确地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同时,作者需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六、结论和展望
结论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总结,应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作者需要简明扼要地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是对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文献进行罗列和引用的部分。作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书写参考文献,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本格式,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作者应该注意论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确保整篇报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的地方,应该注明出处,避免抄袭行为的发生。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二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格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合理组织自己的思路,使得报告更加清晰和易读。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一、封面和摘要
封面部分包括报告的标题、作者姓名、学校和日期等信息。摘要应该简洁明了地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长度一般在200字左右。
二、引言
引言部分应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内容。在引言中,作者需要清晰地说明研究的动机和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核心,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这一部分,作者应该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前人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部分需要详细描述作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这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作者应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
五、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环节。作者应该准确地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同时,作者需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六、结论和展望
结论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总结,应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作者需要简明扼要地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是对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文献进行罗列和引用的部分。作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书写参考文献,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本格式,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作者还应该注意逻辑严谨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同时,对于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的地方,应该注明出处,避免抄袭行为的发生。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三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地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畅销,它就是一位中国人写的关于美国人教育现状的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书中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大奖,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与我们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学、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最终,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同学们自己选择, 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同学们可以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决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1、开题报告阶段
(1)先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每班分成7组,每组
7、8个同学,确定小组组长和邀请一位指导老师。
(2)接着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经过讨论,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2. 实践调查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根据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并将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逐步丰富研究成果。
3.表达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同学们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同学们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论文答辩。(下学期开学初)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
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同学们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