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通用3篇】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篇一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各地的城市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评估城市的宜居程度,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应运而生。这份报告对中国各地的城市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排名,为人们提供了选择居住城市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对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宜居城市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对城市的宜居指数进行了评估。宜居指数是根据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便利性、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察,报告得出了中国宜居城市的排名结果。据报告显示,中国宜居城市的排名前几位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不仅具备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排名较低的城市中,一些三线和四线城市占据了较大比例,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相对较弱。
其次,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还对各城市的宜居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宜居环境包括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等多个方面。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特别是北京等北方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的。然而,一线城市在水质和噪音污染方面相对较好,这得益于相关环保措施的推行和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相比之下,二线和三线城市在空气质量方面表现较好,但水质和噪音污染问题相对突出。这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意识的相对不足有关。
最后,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还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评估。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了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表现较好,拥有一流的医院、学校、交通网络和文化娱乐场所。而在二线城市中,虽然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相对较低,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线和四线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投入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宜居城市报告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估中国各城市宜居程度的工具。通过对报告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宜居城市的现状和趋势。同时,报告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参考依据。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城市能够进一步提升宜居程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篇二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宜居城市是人们向往的居住地。中国宜居城市报告的发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评估和选择宜居城市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对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进行解读,探讨中国宜居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对城市的宜居指数进行了评估和排名。宜居指数是综合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便利性、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察,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得出了中国各城市的宜居排名结果。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在宜居指数排名中占据了前列,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具备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二线和三线城市中,一些具有特色的城市也脱颖而出,如成都、杭州、青岛等。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色,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流入。
其次,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还对城市的宜居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宜居环境包括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等多个方面。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特别是北方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的。然而,一线城市在水质和噪音污染方面相对较好,这得益于相关环保措施的推行和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相比之下,二线和三线城市在空气质量方面表现较好,但水质和噪音污染问题相对突出。这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意识的相对不足有关。
最后,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还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评估。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了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表现较好,拥有一流的医院、学校、交通网络和文化娱乐场所。而在二线城市中,虽然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相对较低,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线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投入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宜居城市报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评估和选择宜居城市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报告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宜居城市的现状和趋势。希望中国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宜居程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篇三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
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少数公认宜居城市等40个案例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报告》指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
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青岛得分最高、北京最低
《报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张文忠解释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分析,房价对宜居城市的评价影响很大,房价对有房者和无房者、对不同年龄和收入群体影响都不一样。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五座城
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距离居民认可度尚有一定距离。
此外,郑州、南京、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度宜居性评价较低。
环境健康成北京最大短板
《报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得分位于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
张文忠介绍,其团队在过去十年,曾经先后于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对北京的宜居城市指数进行四次调查。结果发现,从2005到2014年环境健康性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设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维度。
《报告》显示,2009年、2013年和2015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健康性要素评价得分在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中均为最低,得分分别于70.01分,58.7分和45.52分,其中后两次调查的`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低于60分的基本认可度,表明环境健康性已成为近期北京城市居民公认的短板。
与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横向比较,2015年北京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比平均低12.71分,排名倒数第一,雾霾污染评价得分最低,仅为31.68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强调,这种评价结果对北京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北京未来建设宜居城市,应该朝着多中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不过,《报告》也强调,不能因为上述因素抹煞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成效。在宜居城市要素评价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4年城市安全性增幅最大,增加了1.557倍;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和交通便捷性增速也较快,增长比例分别达到63.3%、61.6%;自然环境宜人性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增幅却相对较少,增加比例分别为31.13%、20.2%。
我国城市宜居性三短板为安全、健康、交通
报告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中国宜居城市的分维度评价
一线城市的城市安全性评价较高。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距离全国宜居指数平均值差距达到4分以上,但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整体领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得分均超过65分。
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质提升了城市人文环境舒适性。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抑或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较高。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在40个案例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