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实用3篇】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篇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分析了目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促进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设施不足、设施分布不均衡、设施质量不高等。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同时,还收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三、现状与问题分析
1. 设施不足:目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设施更加稀缺,造成了城乡差距。
2. 设施分布不均衡:已有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大多集中在城市或县城,农村地区缺乏文化设施。这导致了城乡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3. 设施质量不高:部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质量不高,存在着设施老化、设备陈旧、环境脏乱等问题。这给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带来了困扰。
四、改进建议
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 均衡布局: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城乡均衡,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
3.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提升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水平,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4. 多样化服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五、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设施不足、分布不均衡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改进这些问题,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均衡布局、提升管理水平和提供多样化服务。这将有助于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摘要:本篇报告通过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一、引言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案例分析,了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
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意义
1. 满足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2. 促进社会进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培养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3. 增强社会凝聚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促进经济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发展。
四、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议
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 注重差异化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应注重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建设。
3. 加强管理与运营: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与运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4.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与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进行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
五、结论
本次调研认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经济发展。为此,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注重差异化发展,加强管理与运营,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根据市文化局《关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今年3月底、4月初区文体局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区辖区内设有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共有基层综合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8个,村文化活动室9个。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按照“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一)实施精品文化社区创建提升公共服务档次。
一是制定下发《区创建精品文化社区实施方案》和《精品文化社区考核验收细则》,按照“社区申报、街办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创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化社区。二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2012年共投入250万元,为社区配置文化活动设备。三是将区政府八件实事办理与小区环境改造整治和创建优质文化服务窗口相结合,整体推进实施,新增12处群众性体育设施。
(二)全面落实“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
一是认真落实《省文化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坚持两馆公益性作用,根据群众需求,强化公益服务,新增设了艺术体操、书法、绘画等项目,免费开放项目11个,免费服务群众3万人次。二是延伸服务“链条”,丰富服务内容。按照各级文化部门要求,结合“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的公益服务作用。文体局与各街办先后联合举办了“童乐书法”公益性培训班、“钢琴进社区”文化普及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
(三)大力打造三级图书资源服务品牌。
一是充分发挥区图书馆平台作用,突出文明创建活动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阅读调查、为青少年读者送书、小志愿者服务、绿色上网免费阅读、优秀爱国主义影视节目展播、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争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开展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工作,重新盘点农家书屋现有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并启动“创建模范农家书屋”、“争当优秀管理员”活动。三是完成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网上信息核报工作。积极引导图书室和农家书屋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培育一批生命力强、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书屋,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点网络资源优势,建成便民高效的服务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不想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尚欠完善。按照区文化建设的要求,部分作为重点项目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精品文化一条街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一些已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也存在问题,如基于设计水平和财力,部分街办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布局不尽合理。
(二)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甚合理。这些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从总体上看,葛洲坝、夜明珠、西坝、经济开发区等片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偏低,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待强化。一是经费投入亟需增加。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目前,虽然各基层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已建成,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更新必要的文化用具和书刊。二是管理激励有待强化。近年来,虽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场所管理缺少财力的支持和长效管理机制,以至于有些文化活动场所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三是投融资体制有待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是人员力量有待充实。目前,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基本上街道和社区文体专干均同时负责其他事务,这导致日常工作上出
现滞后或疏漏,这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效。(四)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有待整合优化。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社区图书室藏书更新、流转速度太慢,无法满足群众借阅。但同时,辖区行政单位较多,大型企业、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多,体育设施齐全,却没有做到真正对外开放。
三、相关建议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当前,应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当前,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应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群众需求相适应、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格局,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如可以考虑将市区的文化区块、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中,一方面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必须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
(三)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力度。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倾斜。二是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委托代理、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施绩效评估,根据绩效对管理单位实施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四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保证效益发挥最大化。一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健全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形成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二是要进一步加完善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配好配齐专职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实行社会文化设施共享,对于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要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定期作好图书充实更新服务,扩充内容和品种,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文化专业优秀人才,配备好专职文化干部,并按相关政策落实好相应的待遇。加强文化队伍专业培训,进一步稳定队伍,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文化队伍。同时,要积极做好民间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不断繁荣发展群众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