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优选3篇)
家乡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将从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和垃圾处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家乡的空气质量。通过对比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发现空气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过去,由于家乡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大力治理,家乡的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家乡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更加清新宜人。居民们可以在户外活动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这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我们调查了家乡的水质状况。由于家乡地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过去家乡的水质一直比较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我们发现,家乡的河流和湖泊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尤其是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改善水质状况,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水质监测站。目前,家乡的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需要继续加大治理力度,保护好家乡的水资源。
最后,我们调查了家乡的垃圾处理情况。过去,家乡的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大部分垃圾被直接填埋或倾倒在野外。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家乡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现在,家乡的居民可以将垃圾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被正确处理。此外,家乡还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家乡的垃圾处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家乡的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垃圾处理方式也得到了改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水质污染和垃圾处理的不完善。希望政府和居民能够共同努力,进一步改善家乡的环境状况,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家乡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将从植被覆盖、生态保护和城市化进程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家乡的植被覆盖情况。通过对比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家乡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由于家乡的农业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缺乏意识,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土地被开垦,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然而,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植被保护的力度,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植树造林,家乡的植被覆盖率逐渐恢复。现在,家乡的山岭和河谷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这不仅美化了家乡的环境,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其次,我们调查了家乡的生态保护状况。过去,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欠缺,家乡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野生动物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家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工作。政府加大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现在,家乡的野生动物逐渐增多,生态平衡逐步恢复。居民们也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
最后,我们调查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过去,家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然而,近年来,家乡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桥梁和建筑物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综上所述,家乡的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保护状况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希望政府和居民能够共同努力,进一步改善家乡的环境状况,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家乡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