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研报告【最新6篇】
健康调研报告 篇一
健康调研报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进行调研,旨在探讨不同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引言
饮食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体内营养的摄入和代谢,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期提供健康饮食的指导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问卷内容包括个人饮食习惯、健康状况以及体检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饮食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受访者中有80%的人坚持每天摄入蔬菜水果,并有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这部分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而另外20%的人则存在饮食不均衡的情况,他们常常偏好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导致体内的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均衡饮食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应该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2. 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应该适量摄入,避免过量;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结: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饮食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均衡饮食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饮食的选择,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健康调研报告 篇二
健康调研报告: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进行调研,旨在探讨不同运动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适度的运动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缺乏运动则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引言
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运动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期提供健康运动的指导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问卷内容包括个人运动习惯、健康状况以及体检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运动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适度的运动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受访者中有70%的人每周坚持进行三次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这部分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而另外30%的人则缺乏运动,容易出现体力不足、肥胖等健康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每周进行三次以上的有氧运动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如慢跑、游泳等;
2. 坚持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3. 长时间的久坐应该避免,应该适当活动身体,预防腰椎病等疾病的发生。
总结: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运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适度的运动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缺乏运动则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运动的重要性,坚持适度的运动习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健康调研报告 篇三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着儿童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导致少部分儿童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定。20xx年据湖北某部门的一次调查,有36.79%的农村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高于城市15个百分点,亟需引起社会关注。
案例一:李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农村家庭出生,父母期望值很高,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案例二:王某,小学六年级男生,家庭十分贫困,父母在外打工,将其寄养在县上的姑妈家。因一次穿着受同学们的讥笑,开始偷东西卖钱,最后被群众当场抓获。
案例三: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秀,但性格十分孤僻,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最后得了抑郁症,被迫休学。
综合分析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个别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一心跳农门”,精神压力过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突破。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滞后于城市。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只占城市的二分之一。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幸福指数明显偏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使得不少农村儿童坚定了一个信念: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跳出农门。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刻苦学习成了一切,虽然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使他们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儿童时代黯然失色。没有任何业余活动、过度学习使他们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压抑,他们在学习重压下迷失了自我,成了学习的机器。
2、生活环境差,情绪恶劣。
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艰苦的生活致使农村儿童缺乏自主权、过度受限制。生活被恶劣情绪所控制,不能正视失败与挫折。尤其是当他们与城市同龄人比较时,产生了很多因出身于农村和家庭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农村儿童目睹了繁华的城市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不顾客观条件,想尽一切办法,与他人攀比。
3、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社会适应力差。
农村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对象过少,使他们产生了孤僻、离群、不善交际等弱点,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圈子,
便无所适从。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无法想象网络的便捷,无法像城市同龄人一样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很多学生小时候成绩优秀,一旦他们进入初中、高中、大学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与同学、与外界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人际关系紧张。
4、动手能力缺位,存在学习障碍。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老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少农村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一旦学习方法改变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便产生了学习障碍,进而由原来的想学、爱学到厌学、弃学,无法适应新的竞争与挑战。
健康调研报告 篇四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于是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决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苏州举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强调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政府行动,还需要我们每人的关心、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才能为江苏培养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现象严重
翻开报纸,一幕幕惨剧总让人们不寒而栗: 因上学迟到受老师批评,便跳楼自杀;考试没能考进前五名,上吊自缢;学习成绩不好,怕父母责骂,双胞胎姐妹毒杀父母;十六岁的少女为“网事”用斧头砍死亲爷爷;厌烦母亲的唠叨,高中生用铁榔头锤杀母亲;马xx杀人事件……这些如花的少年为何这般脆弱?抑或为何这般凶残?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惨剧提醒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积极地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无方
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有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和人际应酬,对孩子养而不育,或推给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学校,使孩子缺乏亲情,为人冷漠,人格偏执、孤僻。有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形成心理阴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残,留下仇恨、绝望、报复、残忍的阴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龙,软硬兼施,使孩子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极度抑郁、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胡作非为。更有甚者,父母言传身教,致使孩子从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家长却理解为“特长”教育,纷纷把子女拉去学“专业”。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健康人格,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养,家庭对于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龄小进行辩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于与子女缺乏沟通,或是在沟通中方法不当,使自己对子女的了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为或想法时,大多数只是简单地使用暴力进行纠正。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导致子女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对家庭教育产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子女永远的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
(二)学校教育偏差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考和高考仍在左右中国绝对多数学生的命运,因而学习成绩便成为重中之重。只要学习成绩好,万事皆可少。家长看重分数,老师狠抓分数,学校注重分数,学生也只好忙于分数。未成年人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团体活动较少,和同学、朋友之间的沟通时间也在逐渐减少,这导致了他们的压力不能够正确排解。长期的不能倾诉,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压力巨增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学校缺乏心理教育。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隐蔽性,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做到充分的观察与了解,自然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很好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许多教育工作者身心疲惫,据资料介绍,现今中小学老师75%以上存在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而主科教师和班主任,比例更高。教师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势必会反作用于学生身上,对未成年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也必然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瓶颈。(三)社会关注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逐渐重视,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总体上还是非常的不足。首先,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就被人们认为是不正常的,导致未成年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过多的掩饰自己,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医疗机构相对缺少或不正规,也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不能保质保量的解决。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总倾向于询问老师或其它家长,有多少的老师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了解,又有多少的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社会忽视了解决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导致了问题的不断加深。
家庭、学校与社会步伐不一致,缺乏合作机制。在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关心程度上家庭和学校已大大的超过以前,但是由于各方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合作。学校重视家庭不重视,或家庭重视学校不重视,或得不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都不可能从全方位去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就像老师在学校把学生教的再好,晚上回去家长放任自流,第二天便又变回了原点,结果是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三、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对策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随着社会阅力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期望偏好、心理素质等一方面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直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影响。而下一代的身心发展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成材发展趋势等反过来又对家庭及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转变观念。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才能因材施教。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循循善诱,耐心启发,。纠正不良惩罚方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
(二) 转变学校教育重心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真正进入课堂。培养孩子们学会积极的认知,尽量避免消极情绪产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并指导学生使用补偿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防止采用攻击和逃避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开展情绪辅导活动,让学生保持乐观情绪,摆脱孤独的缠绕、控制情绪波动、克服不良情绪,快乐成长。同时,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强预防作用。多组织一些公、检、法的志愿者到中小学进行心理教育活动。针对心理教育过程中发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疏导和纠正,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控和预见能力,及时降低用不良行为排遣心理问题的可能,通过竖立正确的法制意识来引导未成年人通过正确行为来减轻心理负担,并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维护自身权益,降低心理问题突发的概率。要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学校全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学校在放假前,可以聘请心理专家为教师讲座辅导,或组织教师外出活动放松心态。但这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国外,有些公司专门拨经费给职员去寻求心理咨询,并列入医疗保险范畴,因职业而造成心理疾病属于工伤。教师具有健康的心态,方能很好地去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去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小学要注意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建立畅通快捷的沟通渠道,形成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社会重视力度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把组织机构的建设,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解决好有人管的问题,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打好组织基础。市里已经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的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医院、社区都要尽快成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门诊,已经成立的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快建设专业人员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把那些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尽快调整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通过培训、进修等形式,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抓紧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员,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社会学校家庭需要联合行动必须改变家长、老师联合起来与孩子作对的局面。家长和老师沟通绝不是为了更严厉地训斥孩子,而是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健康调研报告 篇五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相关服务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随着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xx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达到60.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全市2.02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政府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达到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xx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了75%以上,封顶线达到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xx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xx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xx年基本药物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xx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各县区政府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xx县创建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xx县的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xx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xx]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内容,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xx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xx县10所,xx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xx县1所,xx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xx市20xx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达到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xx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人,创建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建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xx市足球联赛”、“xx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
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而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大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只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
健康调研报告 篇六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相关服务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随着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xx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达到60.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全市2.02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政府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达到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xx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了75%以上,封顶线达到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xx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xx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xx年基本药物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xx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各县区政府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xx县创建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xx县的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xx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xx]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内容,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xx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xx县10所,xx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xx县1所,xx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xx市20xx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达到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xx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人,创建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建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xx市足球联赛”、“xx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
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而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大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只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