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调研报告(最新6篇)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区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深入了解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园区建设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未来的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园区建设的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园区建设整体发展较为迅速,园区面积不断扩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同时,园区内的企业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2. 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然而,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园区内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存在一些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情况。此外,园区内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园区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流畅度和效率。
(2)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3)加强园区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三、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园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的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园区建设的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园区建设整体发展迅速,园区面积不断扩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同时,园区内的企业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2. 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然而,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园区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园区内的企业布局不合理。其次,园区内的服务水平和品质有待提升,企业在办理手续和获得支持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园区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园区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布局企业,提高园区的整体效益。
(2)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和品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3)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园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园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园区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园区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金乡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金乡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XX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XX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金乡”。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XX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XX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XX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金乡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XX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XX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一、孵化器发展状况与趋势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专门的科技产业化服务机构,在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中小科技型企业成功生存并迅速成长,加快地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已经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潜力。
从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情况看,企业孵化出现50年来,全球孵化器总量已超过4000家,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为新经济的出现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国内看,在科技部火炬计划的指引下,我国的孵化器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级各类孵化器500余家,其中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109家,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据2004年对464家孵化器的统计,各类孵化器场地总面积达1515.1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的企业超过3万家,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1/4;孵化企业申请专利12134项,其中发明专利3548项;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121.7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55.2万个,吸引1.1万余名留学归国人员和近39万科技人才在各类孵化器中创业;已累计毕业企业11718家,其中近2000家企业进入国家高新区,已培养出上市公司20多家。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些地区还专门制订了孵化器发展计划,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政府引导下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已形成趋势,涌现出了一批适应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需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和协会组织向区域、省、市等多层次纵深发展,专业性研究机构、媒体等行业服务机构破土而出,形成了现代创业服务行业雏形;国际企业孵化器、海外科技创业园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舞台,国际培训、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工作已经进入了跨国培养、企业跨国孵化、对外输出管理的合作阶段,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科技园区创业孵化事业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是创业孵化基地的核心,成立于1999年9月,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又被指定为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经过五年努力,累计引进创业企业近400家,毕业企业10家;2004年,创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上缴税金2700余万元。
创业中心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中科院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宁波市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波市软件产业园、浙江省青年创业基地等十大创业载体,为争取共建单位的科技、人才资源发挥了有效的作用。通过引进多方面中介服务机构,可为创业企业提供法律、税务、专利、会计、风险投资、教育培训、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展览展示以及网上技术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国际经济交流等多方面服务,能满足创业企业多种个性需求。帮助创业企业争取政府科技项目资金、搭建投融资服务网络等,努力为创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并且,针对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业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辅导培训,内容涉及法律法规、财税政策、知识产权、谈判实务、消防知识、网络安全等。为了搭建一个与领导沟通、请专家答疑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创业中心还启动了每月一期“创业沙龙”,邀请领导和专家现场交流指导等等。通过以上工作,创业中心在创业项目的引进、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除创业中心外,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大厦也已落成使用,将成为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香溢软件园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可竣工使用,也将为软件企业的集聚提供有效的空间。
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园区全面实施“创新、创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形势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差距。由于宁波缺乏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及研发机构,现有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成长速度不快;孵化器现有水平尚不能满足为企业深层次服务的需要,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整体服务水准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服务仍局限于场地出租、物业管理、项目申报、培训辅导等常规内容;园区的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等。
三、加快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孵化空间
1.用好现有孵化空间。宁波市科技创业大厦,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对现有创业企业的考核,建立动态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创业大厦孵化空间的利用率。
浙大科创中心大厦,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利用浙江大学的智力、技术等资源,依托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其尽快成为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
香溢软件园,一期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预计2006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以引进软件企业为主,形成集聚效应,探索专业孵化器管理的有效模式。
2.新建创业孵化园。按照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已明确dm-9-c地块为创业孵化园建设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期、分主体实施。2006年将争取引进市场投资主体,启动建设创业孵化园工程。
(二)集聚创业企业
根据宁波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和园区管委会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转变招商方式,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以创业基地优良的环境和优质服务请客上门。充分发挥集聚高科技项目、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作用,增强园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创新辐射效应。
1.明确工作目标。2006年,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重点针对嵌入式软件、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建立相对完善的招商网络。完成引进创业企业150家的目标。
2.筛选招商对象。立足本地,面向周边,拓展内地招商渠道。以高等院校的师生、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或技术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的归国留学人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人或单位等为重点招商对象;以内地人才集聚度高、科研项目多的城市为重点招商区域,尤其要花大力气挖掘和利用科技园区研发园和宁波市及其周边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拥有的创业资源。
遵照引进企业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考虑宁波产业优势、创业中心孵化器功能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等因素,主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创新活跃度高、市场容量大的科技项目:消费类电子产品、垄断行业电子产品、数字电视配套类电子产品,如数码产品、电信行业产品、电力设备等;具有一定实力或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重点考虑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和外包软件业务的,或者由其他行业的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软件公司;利用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平台,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类企业。
3.创新招商方式。
(1)完善网上招商功能。有效利用创业中心网站的信息平台,完善招商服务功能,以在线咨询和资料传送等多种方式,及时对申请人员进行解答和入驻服务。积极与行业协会合作,在行业网站上发布基地的创业信息,吸引优秀项目入驻。
(2)探索多层次招商模式。在继续推行“展会招商”、“上门招商”等传统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服务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手段。结合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聘请顾问和专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吸引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
(3)实施点面结合的招商方式。进一步完善招商网络,在广撒网的基础上,加深与重点行业协会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广、资源多的优势,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凭借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和建设研发园区的东风,加强与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宣传园区环境和政策优势,吸引其研发力量和新项目进驻。
(三)深化创业服务
1.建立深度孵化模式。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在借鉴国内外孵化器运作思路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建立和健全产、学、研、资、介、贸合作,完善创新创业的各项服务功能,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推进企业走访制度,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与企业一起探讨发展目标、运作框架及融资计划,强化针对创业者开展的符合创业者实际要求的面对面的个性服务,保证和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
2.组建专业服务支撑体系。创业基地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对自身没有优势的服务项目,要充分发挥和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按照市场规则,引入专业化服务,探索有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有偿服务促进创业基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创业企业获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孵化服务。为此,在创业中心现有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国内外有实力的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组建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家组成的顾问团,并与国内外重要研究机构及学会团体保持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向创业企业提供更多专业、可行、有效的服务。
3.加强创业服务团队的管理培训。创业基地的发展目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去实现。创业基地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应当熟悉科技研发,懂得投融资业务,拥有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具备改革创新服务的意识。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到创业企业挂职锻炼、利用国内外交流机会等多种方式对创业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锻炼,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营造创业氛围。一个政策宽松、服务到位、功能齐全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业环境,不仅能更好地吸引众多的创业者,还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孵化器建设的稳定发展。创业基地通过建立企业文化,营造基地内所有企业都能感受到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氛围,增强对孵化企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创业基地内在孵企业的交流,建立各种非正式组织,创造技术信息以及物质的交流平台,推动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5.努力推进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英国sussex分中心的作用,推动创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为有意开拓欧洲市场的国内科技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为境外有兴趣进入中国发展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和扶持。通过人员互派互访、举办国际论坛、组织市场开拓等活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起创业孵化国际化网络。
6.广泛实现信息共享。根据企业需求,纵向组织和协调好已有的中介服务机构,横向联合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结成网络,形成合力,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信息资源配置平台。充分发挥创业中心网站的作用,为创业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7.完成重点专项工作。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已连续举办四届,为了进一步搞好“创业在宁波”优秀品牌活动,继续办好第五届大赛,做好大赛的宣传、组织工作,加强与科研单位、重点企业集团的联系,拓宽海外宣传渠道,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在创业计划与风险投资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成一批创业投资项目。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环境是生产力,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营造环境比较优势,才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更多的关注和项目投资,进一步把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课题组近期深入经济开发区和部分项目单位,就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园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情况。20xx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原经济开发区梅花园区的基础上,南延建立城南工业项目区,规划控制20km2,其中起步区(核心区)6km2,着力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南部新城”。城南工业项目区在去年征地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今年新征土地1650亩,建成区初步实现“七通一平”。另外,占地31亩、投资3000多万元的生活配套服务区正在加紧拆迁建设之中。
2、园区项目建设情况。目前,梅花园区共入驻项目46个,并全部建成投产;
城南项目区已入驻项目31个,引资总额达6.2亿元,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涉及机械、建材、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两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404万元、工业增加值2698万元、商贸及工业销售收入73080万元、税收918.65万元、财政收入1569.5万元,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为项目服务情况。在为入园项目服务过程中,实行重大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四个一、三个帮”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制度。同时,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实行入园企业封闭式管理、检查备案制度,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成立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经保办”等,为入园项目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我区的园区建设有较快发展,环境秩序总体趋好,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较为满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环境不优和园区建设滞后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为项目服务的体制不顺。园区功能不全,缺乏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方面职能,使“一站式”服务无法完全落实,影响了为入园项目提供报批、建设等方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招商部门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其指导、信息服务、企业落地服务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虽有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但由于联席会议涉及众多职能部门且次数有限,造成实际落实不力。撤市设区后,区级政府职能大大削弱,工作协调难度加大,难为企业一步到位解决相关问题,如:城南镇梅花村、樊通桥村沿西环路外沿200米内及七里岗村一部分的建设规划属市控制,区无权规划建设,严重制约了园区项目供地需求;
入园项目从确定投资意向到建成厂房,要经历很多环节,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千万元以上项目的环评、立项、工商登记等还需到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各单位在招商过程中各自为政,有时发生区内几家单位同时与同一投资商洽谈的问题,影响了招商效果。
二是园区规划布局起点较低。由于我区的园区建设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园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划分相应的功能区,入驻项目布局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存在相互污染的隐患,难以适应长远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有钱买地、无钱建设”的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形象。
三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只关心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利害得失,对优化环境认识不到位,或把口号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却不落实在行动上。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管理”得多,“检查监督”得多,服务得少,主动上门服务则少之又少。有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据部分项目单位反映,现在到有些部门办事,一趟能解决的问题往往要跑多趟,甚至还要找到关系人说情才肯办理。有的部门收费项目、标准不公开,相关费用的标准“不确定”。有些执法部门、执法人员过分强调管理职能,注重处罚与收费,行为简单粗暴,随意性大。有些部门和单位政令不畅通,很多工作在一些环节难落实,形成严重的“中梗阻”。另外,从事招商的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层次不齐,对外招商缺乏统一口径,有的对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方向、优惠政策,甚至水、电价格及设施建设费用也不完全了解,对投资咨询难以应对自如。
四是各项配套尚未完全到位。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虽安装了部分路灯,但未能实现“亮化”;
虽硬化了部分道路、建成了部分厂房,但未设置导向标志;
虽实施了部分绿化工程,但有的建成企业门前未能及时绿化;
虽能通车,但市内公交未能通达等。二是失地农民保障不够,在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养老保险、就业保障等方面没有系统的规划安排。三是缺乏较为全面的投资信息资料,投资者难以迅速获取全区可公开的资源信息(包括矿产、能源、生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人才等)、企业信息(包括各类企业的分布、产品、联系地址等)、投资信息(包括投资类行业的申办手续和程序等)、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四是缺乏一整套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办法,尚需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监管措施。
三、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千辛万苦洽谈的项目难落地,费尽心机引来的企业难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打造投资兴业的一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市、区不合理的行政职能分配和行政权力划分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及县级政府职能设置的要求,把该下放的行政职能放到区,如下放园区项目用地审批权等,以形成职能完整、职权合理、功能完善、工作高效的区一级行政体系。围绕加快我区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需要,合理界定区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责,在开发区管委会内部设立园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和招商办公室,使调整后的职责更有利于为园区的发展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
把有关部门的职能下放到开发区,或设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办公,赋予相应权力,开通“一站式”全程办事代理制服务,简化审批环节。由区招商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各单位外出招商信息建立招商项目库,统一调度,避免重复招商、交叉洽谈,形成对外招商的整体合力。
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发展规划。好的园区建设规划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搞好园区的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的行业特色和产业特色,确定园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将园区划分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机械配件、服装纺织、化学工业等功能区。根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指标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投资密度、产出效益、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不同的产业项目设立不同的准入“门槛”,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推动大项目入园、中小企业跟进,引导园区朝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优化园区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功能区聚集,培育一批企业关联性强、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带,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使之成为相关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
三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要认真抓好招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定期“充电”,使招商工作人员熟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如数家珍地介绍我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现状,讲清地理、区位、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要实施标准工业园建设工程,建好部分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活区、标准厂房区等,出租或出售给入驻企业,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企业征地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使入园企业能够快捷高效地投入生产运营。对进入园区的新办企业,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动限时办结制、办事程序公开制、收费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审批“超时默认”制和企业特事特办制度等,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完善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成立建筑建材、机械配件等园区产业行业协会,加强对外联系,形成对外竞争合力,促进区内企业之间协作和沟通,并通过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四要打造配套和谐的园区发展环境。要按照新城区建设标准,完善园区内配套设施,尤其要尽快实现建成企业门前的绿化和亮化,在园区内各主干道旁分别设置交通标识和路标,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档次。要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开通到园区的公交线路,方便入驻企业职工上下班。要切实加强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入园企业的同志按照企业到位资金比例兑现奖励,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壮大。要健全园区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为他们制定类似下岗工人的优惠政策,举办园区入驻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动他们参加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强化投诉受理机制,制定园区企业保护措施,增设跟踪服务企业监测点,及时解决企业投诉问题,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积极为企业发展生产搞好服务。要完善服务企业质量公开评议制度,在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的基础上,聘请“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予以监督,同时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对行政管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等情况进行评议,以促进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六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1600亩,现已整合农开、发改、扶贫、国土、畜牧、农业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完成机耕道、园间操作道、冷藏库测设选址和土地测绘工作,成立了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园区猪场建设已动工,现已在示范园区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200余人,发放资料20xx余册。镇村、乡村猕猴桃标准园建设规模400亩,现已全面完成苗木定植、施肥等工作。镇村猕猴桃低改标准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翻耕、苗木补植、立杆、施肥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镇社区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乡村柑橘品改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75万元,全面完成高接换种(主要嫁接湘蜜1号、大分四号),已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橘农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镇村茶叶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500亩,现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镇村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模1300亩,现已完成苗木补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开展技术培训3期次,培训茶农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乡镇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规模1万亩,现已投入资金190万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经开始,已完成插秧面积20xx亩,开展技术培训5期次,培训农民32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修0。3×0。3 m渠道5200 m,0。8×1 m渠道450 m,生产道路1025 m。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猕猴桃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建设任务;猕猴桃标准园继续搞好园区施肥、中耕锄草等培管工作;猕猴桃低改标准园继续搞好棚架整理、田间培管、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搞好第二次病虫统防统治及花果管理等工作;柑橘品改示范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肥料发放、田间培管等工作。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茶叶精品示范园和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继续搞好施肥、除草等田间培管工作。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区建设。5月份全面完成园区优质稻的插秧工作,搞好优质稻病虫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田间培管工作;继续搞好园区沟渠、水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