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推荐3篇】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对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同时也实地考察了一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公众认知程度较低:调查发现,大部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较低,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2.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效果不佳:实地考察发现,一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工程质量低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 缺乏参与机制: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具体的参与机制和渠道。
四、问题分析
1. 教育宣传不到位: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低,主要是由于教育宣传不到位导致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2. 监管不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 缺乏参与机制: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参与机制和渠道。相关部门应设计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建议
1. 加强教育宣传: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水平。
2.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 建立参与机制:设计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六、结论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认知程度低、项目效果不佳和缺乏参与机制等问题。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加强教育宣传,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参与机制,从而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对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同时也实地考察了一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调查发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2.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效果良好: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效果良好,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 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尽管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但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大部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
四、问题分析
1. 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完善的参与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提供更多参与渠道和机会。
2. 教育宣传仍有不足:尽管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但教育宣传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加大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3.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覆盖不全面:虽然大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项目覆盖不全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五、建议
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提供更多参与渠道和机会,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大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认知水平,通过教育宣传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支持: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帮助,确保项目覆盖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
六、结论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公众参与度较低和教育宣传不足等问题。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支持,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以下是一篇关于生态文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从历史阶段认识,人类文明可划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值得关注的是近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牲,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很难再有更大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于是生态文明到来成为必然。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取向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共识和行动正在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人类已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探索中循序发展。以党的17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生态文明涉及到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强化社会生态观念,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棉花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拉长棉纺织产业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棉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了棉纺织产、集群化发展,使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发挥蔬菜和畜牧资源优势,建立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XX年加工鲜菜12万吨的XX蔬菜脱水公司生产的干品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突出的`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
行业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严重,效益低下,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安全生产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公害生态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意识形态上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深,生态文明观念远未树立。
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经济和发展,也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等的基本要求,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以棉纺织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迅猛,过去一些粗放的经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创伤,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退化,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多年来,为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我县己采取了积极措施,从调整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入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对各类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治等不同措施,并且县财政投资6千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城市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逐步解决了县域水、空气、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环境问题,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监督和高科技监控,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建设扫清污染障碍。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一是对生态退化区实施恢复,利用生物和和措施,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和生态效益,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人工植被营造,发展绿发,种植环宅林、环村林、环水林、环路林,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
二是通过生态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蔬菜、花生、棉花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县。
三是通过优美城镇和文明村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按照优美城镇的要求,开展国家、省、市级优美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发展品位。
四、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而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牲,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把传统经济“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这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活动,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的。
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原料、能源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要遵循再使用原则,防止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三是遵循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产品使用后能回收循环利用。生态文明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清洁生产为驱动,推进循环经济。
以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好能源和原料,彩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中污染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县新纺集团公司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直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利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驱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发挥新纺集团公司示范带动作用,配套完善鼓励政策,调动各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产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水平
园区经济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资源能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使横向共生企业或产业,按照废物资源化链条关系,在各自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形成物质良性循环,有利于发挥规模与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模块”已初具规模,但很不完善,尤其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方面。为此,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准入管理,逐步完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链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降低废物排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
做活县域整体循环经济文章
一是农工商一体化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在更大的空间形成农工商一体的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发挥新野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优势,把农业和工业、原料和产品,废物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合,产业内部的纵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垃圾资源化经济。随着城市化的澎胀,城镇垃圾产生起来越多,垃圾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填埋却不是最好出路。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再生产业,运用市机制和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达到了资源化再利用目的。
三是发展区域性生态经济。全力推进农区工业化,壮大规模集约经营,以便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集中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主体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