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报告(优选3篇)
访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报告 篇一: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篇报告旨在介绍我对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访问情况。通过对当地农业科技的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专家的交流,我对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分析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种植条件。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技术水平的不足,该地区的农业产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对于促进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现状
在我对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实地考察中,我发现该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一些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这限制了科技研发的进展。
2. 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持: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该地区缺乏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这给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信息交流不畅: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农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这导致研发成果无法迅速推广和应用。
三、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
尽管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对该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感到乐观。在与当地专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 政府支持力度增加:目前,俄罗斯政府已意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推动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
2. 科技创新的引进:西伯利亚地区可以从国际上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地农业的科技水平。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科技人才和企业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农业科技应用的推广: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应用将更加便捷和高效。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农业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四、结论
通过对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访问,我对该地区农业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随着政府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的引进,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农业科技应用的推广也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 (2018). 俄罗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13), 9-11.
2. 张光明, & 张亚娟. (2019). 俄罗斯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科技与经济, (5), 53-54.
3.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农业发展规划. (2017). 俄罗斯农业科技, (2), 15-17.
访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报告 篇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本篇报告旨在介绍我对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访问情况。通过对当地农业科技的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专家的交流,我对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重点讨论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种植条件。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西伯利亚地区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本篇报告将从农业机械化、智能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介绍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现状。
二、西伯利亚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伯利亚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交流,我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 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相对较快。农机化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农业机械作业技术的改进:西伯利亚地区的农机作业技术不断改进,例如自动化收割机和精准播种机等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节约资源。
三、西伯利亚地区智能农业的应用
智能农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新型农业模式。在对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访问中,我了解到该地区智能农业的应用情况如下:
1. 智能农业设备的应用: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智能农业设备的应用逐渐增多,例如智能温室大棚、自动喂养系统等。这些设备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生产数据可以实时收集和传输。农业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果。
四、西伯利亚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西伯利亚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已初步展开,我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 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西伯利亚地区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正在进行中,该平台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包括天气预报、市场行情等,帮助农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发展壮大,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通过对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访问,我对该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目前农业机械化、智能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引进等。然而,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支持,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 (2018). 俄罗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13), 9-11.
2. 张光明, & 张亚娟. (2019). 俄罗斯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科技与经济, (5), 53-54.
3.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农业发展规划. (2017). 俄罗斯农业科技, (2), 15-17.
访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报告 篇三
访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报告
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发生了急剧变化,特别是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对原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进行了改组,农村经济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据1994年统计资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占18.5%,农工生产联合体占55.5%,私人农场占24.8%,家庭农场占1.2%。
近年来,由于向市场经济过渡,各种所有制并存,不但没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陷入了4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深刻危机之中,生产连续下降。1994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26%,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减少原来的1/9,生产基金也为原来的1/5,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下降。1995年农作物普遍减产,粮食总产量为6520万吨,而1994年为8130万吨,减产161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的相应数为2800万吨和3200万吨,减产400万吨。牲畜头数下降,1995年与1994年比较,奶牛减少6%,猪减少11%,羊减少23%,造成肉、奶产量下降,供应紧张。目前,肉、奶制品的自给率为70—80%,植物油和食糖的自给率为40—50%,不足部分靠进口调剂。据有关资料,1995食品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相应上升28%左右。今年西伯利亚地区年景较好,农业丰收在望,但后期天气气候不利,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更主要地是经济和政治因素,特别是匆匆忙忙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私有化速度过快,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打破原有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忽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农业生产继续滑坡:保存农工生产联合体的生产形式,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二
为发展西伯利亚的农业科学技术,1968年10月2日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于改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领域措施的决议”和1969年11月14日苏联部长会议专门通过“关于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农业问题,建立综合科学技术办法”的规定,明确提出了建立全苏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第一个农业综合科学研究任务。26年来,在加速远东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方针指引下,西伯利亚农业科学院分院建立了30个研究所、2个国家级作物育种站、9个独立核算的农业试验站和16个地区性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10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和60个试验——生产农场,拥有6名全俄科学院院士、6名全俄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89名博士、748名硕士和1540名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农业理论与生产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为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量作出了贡献。
通过这次访问,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基础较好,实力雄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概括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农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培育开发新品种、新品系,用于农业生产。西伯利亚农业科学院分院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农作物和牲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在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建立了基因库,在各地建立了种畜场,保存具有地区特点的丰富的动植物品种资源,并紧密与良种培育相结合,培育出一批新品种、新品系。据西伯利亚农业科学院分院25年的统计,培育并向全国品种区域试验推荐作物新品种759个,培育并向西伯利亚各栽培区推广的作物新品种385个,其中4个冬黑麦新品种;2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冬季雪覆
盖下-20~-30℃可以安全越冬,每公顷产量达4—5吨;6个硬粒春小麦品种,在湿润年份一般每公顷可生产3—5吨,在干旱年份也不会大幅度减产;培育的大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1.8%,使大麦种植面积比1980年扩大了2.5倍,特别是培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培育的多穗玉米杂交种,生长期只有90天,每公顷产量达6吨;还培育出高产饲料作物新品种86个等。在牲畜方面,培育出具有很高生产价值的黑杂奶牛,其母畜群超过70%,个体产奶量达4500—5000公斤;培育出肉牛新品系,日增重达1100—1800克;培育出细毛绵羊新品系,其羊毛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还培育出产肉型的猪新品种等。所有这些,已广泛用于生产,在农牧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农业科学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与跟踪,在一些领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60年代后期,为适应原苏联经济建设战略重点东移的需要,在新西伯利亚建立了科学城,采取多项特殊措施,吸引一批农业科学家芸集在西伯利亚分院及所属科研机构工作,结合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瞄准国际农业科学前沿,加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性成果。例如全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所,深入开展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定位、分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在牧草上取得成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研究作物种子空间环境诱变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已选育出一批作物新品种。同时,建造了地面宇宙仓装置,模
拟空间环境,研究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等条件下,作物遗传变异规律,选育新品种。24年的实践成果:冬小麦生长期60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一年可收获6次,每公顷生产籽粒6吨的高产纪录。这个科学中心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条件,系统地监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火灾动态变化,并做出准确的火情预测预报。开展冬季积雪融化动态监测,发布水蚀防洪预测预报,范围之广,精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研究不仅是最活跃而富有成果的领域,而且也是当代学科前沿,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三)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解决生产与科学上的重大问题取得成效。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研究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倡并组织跨研究所的力量,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成效与突破。例如西伯利亚分院组织农学、土壤学、地学和经济科学等协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编制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农业土壤图、农业气候图、农业水文图、农业经济图集等,为划区种植和作物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组织农学、土壤学、水利学和生物化学等,联合攻关,实行农业与工程措施结合,改良西伯利亚900公顷盐碱地取得成效,粮食每公顷可增产5公担,饲料作物每公顷可增产2.5—3.5公担。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西伯利亚分院农业物理研究所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园艺作物研究所等结合,研究提出了作物新品种农艺性状鉴定方法,作物抗寒力鉴定方法,饲料标准评定方法、反刍牲畜疾病快速诊断方法,以及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等50多种仪器仪表和自动化工具,准确、快速、方便,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四)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西伯利亚分院的试验示范农场,根据生产需求,繁殖作物优良品种和纯种幼畜,每年为国营农场、农工生产联合体和私人农场等提供各类谷物作物良种8万吨、油料作物良种31万吨、牧草良种850吨和大量的牲畜良种,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西伯利亚分院的畜牧设计——工艺研究所研制奶制品加工工艺,提供了上百种的奶制品、奶酪等产品。1988年还组建了农产品加工设计——工艺研究所,加强了产后加工研究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园艺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粒型、结果密的沙辣新品种,开发出沙辣饮料、沙辣酒等,在国内市场销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森林研究所,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深加工,研制出药用、工业用新产品87种,其中沙辣油、葵花油、香桂籽油和药用茶等,已打入了欧洲市场,颇受欢迎。然而,在西伯利亚地区,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欠佳,农业科研机构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减少了25—50%,科研任务不够饱满,科技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人心不稳,积极性不高,对农业科研、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地区,有着漫长的共同疆界。长期以来,中国和西伯利亚地区人民友好相处,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业已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沿边各省、自治区与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科技合作日趋频繁,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有许多共同点,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通性,特别是经过这次短暂的访问和考察,增进了新的了解,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重视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同时,应重视同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全方位、有选择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二)按照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九五”计划需要,从西伯利亚地区引进早熟、抗寒、生长期短的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牧草、花卉等新品种和育种材料,引进牲畜和经济野生动物新品种、新品系。在早熟、抗寒作物新品种选育、航天育种、矿质营养和兽医疫苗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采取共同制定科研计划,分别在各自的研究所工作,每年定期进行总结与交流,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三)根据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市场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西伯利亚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创办独资或合资农业科技企业,转让新技术、新成果,销售种子、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和名特优产品,扩大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影响,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建议由中国农学会牵头,在1997年举办一次高层次的“中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组织北京和沿边各省、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农业行政部门的专家参加,共同探讨双边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