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学实习报告(实用3篇)
南京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一:教学实习的经历与体会
在南京大学的教学实习中,我有幸担任了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学的本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教授语文课程,包括课文的讲解、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初次上课时,我有些紧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然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我逐渐适应了教学的节奏,并且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发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互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此外,我还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除了与学生的互动,我还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准备。在每一堂课之前,我会认真研读教材,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责任和意义。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
然而,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有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我不断调动和激励。有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学生的个别问题,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解决。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
总的来说,南京大学的教学实习经历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实践,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相信,我将继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二:教学实习的反思与展望
在南京大学的教学实习中,我有幸担任了一位初中英语老师。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教授初中英语课程。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初次上课时,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我不断调动和激励。有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学生的个别问题,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解决。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首先,我注重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做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其次,我也注重个别化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也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提高个别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南京大学的教学实习经历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发展。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三
从 1990 年起,我系作为南京大学首批教改试点单位,在本科教学中率先提出并施行“ 3+0.5+0.5 ”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对 4 年制本科生,首先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实习报告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然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最后再用半年时间进行一些课程的补充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完成 4 年制本科教育。在“ 3+0.5+0.5 ”模式中,学生教学实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990 年至 1998 年,我系共有 226 位本科生参加实习,实习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为推动我系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了解和熟悉机关运行。对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近几年来,我系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政府机关,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习报告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 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实习报告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 1 、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 1~2 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一)实习的时间安排教学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经过了一次调整。
1995 年以前,严格按照 3+0.5+0.5 模式要求,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后来发现这段时间与学生日益强烈的考研兴趣相冲突,尤其是在取消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后,它还与各地人才市场的时间安排相冲突,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后,调整为三年级下学期。一方面,该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会发觉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有一段时
间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系里可利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某些课程的设置与调整,以满足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及找工作的需要。(二)实习基地的选取为适应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实习基地多选取省内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具体如下:
时 间 人 数 实习单位分布
90 年( 87 级) 30 人 南京、南通、扬州党政机关
91 年( 88 级) 30 人 南京市江宁县党政机关
92 年( 89 级) 15 人 无锡市郊区各党政机关
93 年( 90 级) 30 人 南京市浦口区党政机关
94 年( 91 级) 30 人 南京市各区级党政机关
95 年( 92 级) 20 人 南京市各区级党政机关
96 年( 93 级) 20 人 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97 年( 94 级) 28 人 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98 年( 95 级) 23 人 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1995 年以前,实习学生全部离开学校,住在实习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真实地融入机关生活中;而近几届学生多数都要在晚上副修其它专业,不能离开学校,因此,实习基地逐渐固定在南京市区,学生住在学校,早出晚归,尽可能地做到实习、学习两不误。
(三)实习前的准备
1 、作好实习前的指导工作。请熟悉机关工作的教师作讲座或报告,明确角色转实习报告换的诸多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包括:了解机关工作的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选定社会调研的系列课题等等。心理准备主要是注意角色转换,形成必要的心理预期,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力求以一个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投入实习过程。
(四)实习的日常管理参加实习的学生受双重管理。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要接受校、系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实习单位,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加以必要的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在学生住地实习时期,系里安排 2 名青年教师脱产参与,跟队管理。在南京市区实习期间,本系除主要负责人送、接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外,平时与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定期访问,双向沟通。另外,我们还强调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健全党小组、团小组的组织建设,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督促。
(五)实习成绩的评定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系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习结束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部分单位实习鉴定附后);
二是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习论文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部分实习论文见选编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成绩以 12 学分计入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 教学实习的效果与经验
1 、教学实习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近年来,我系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同学的欢迎。
2 、教学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个学期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党政机关运行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一些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实习论文。
3 、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实习报告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详见有关附表) 4 、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单位的工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在每次实习欢送会上,都出现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而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欢迎我系以后能继续向该单位派出实习学生。
(四) 教学实习的经验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系的教学实习经过多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系领导到任课教师对此都十分重视并予以必要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前便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习的组织工作周密细致,日常管理及时而有效,对存在问题能迅速指导与解决。实践证明,教学实习适应本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实际效果看, 3+0.5+0.5 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
欢迎登录[],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