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实践报告(优质3篇)
乡村实践报告 篇一
乡村实践报告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实践的情况,我参加了一次乡村实践活动,并撰写本报告,以便总结经验和展望未来。
我所参加的乡村实践活动地点是位于河南省一个农村,该地区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该地区的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些乡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该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狭窄、缺乏交通便利性,给农民的生活和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困扰。另外,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不足,给农民的教育和医疗需求带来了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潜力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我发现该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往往只能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利润空间较小。同时,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也相对滞后,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推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本次乡村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希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持续推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乡村实践报告 篇二
乡村实践报告
乡村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乡村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理解和参与。我参加了一次乡村实践活动,并在此撰写本报告,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体会。
我所参加的乡村实践活动地点是位于江苏省一个小山村,该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由于交通条件不便、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的生活和乡村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乡村的现状和农民的需求。
在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农民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们帮助农民清理田地、种植蔬菜,还组织了一次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民带去了欢乐和温暖。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本次乡村实践活动,我对乡村发展的理解也得到了拓展。我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需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同时,乡村发展也需要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积极参与乡村实践活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乡村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让乡村焕发新的活力和希望。同时,我也希望乡村实践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一部分。
乡村实践报告 篇三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quo
t;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