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考察工作报告(实用3篇)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考察工作报告 篇一
标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调研和考察,分析了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其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机遇分析
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高品质、安全、绿色的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 科技创新的推动:新的科技手段和生产技术的应用,为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养殖环境控制、智能化养殖设备等,提高了养殖效益。
3. 政策支持的加强: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挑战分析
1. 环境污染问题: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粪便、废水等。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养殖品质与安全问题:部分畜产品质量不达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加强监管和提高养殖品质,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3. 资金和技术问题: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如何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四、对策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殖企业要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处理废弃物和排放物,减少环境污染。
2. 提高养殖品质和食品安全:加强养殖管理,注重动物健康和饲料质量,加强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畜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同时加大对畜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结论
现代畜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养殖品质和食品安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考察工作报告 篇二
标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与经验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调研和考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创新模式和经验,旨在为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
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引进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可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创新模式和经验,以期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创新模式与经验
1. 农牧结合模式:将畜牧业与农业相结合,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互补发展。通过养殖与种植的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2. 养殖合作社模式:通过建立养殖合作社,实现畜牧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养殖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兽医服务、销售渠道等支持,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共赢发展。
3. 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建立畜牧业产业链,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例如,养殖企业与饲料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4. 绿色畜牧模式:通过建立绿色畜牧基地,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化发展。绿色畜牧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采用绿色饲料和生态养殖方式,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5. 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三、启示与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现代畜牧业创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2.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畜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和生产技术,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畜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4. 加强合作交流:加强畜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分享成功的创新模式和经验,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通过引进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可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合作社模式、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绿色畜牧模式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等都是成功的创新模式和经验,政府应加强支持,企业和农户应积极探索,共同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考察工作报告 篇三
近日,**畜牧局组织业务骨干赴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学习生猪规模场建设、现代畜牧业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大英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大英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大英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大英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XX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
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大英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大英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 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大英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大英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大英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XX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六)强化管理,搞好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策划、编制、争取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实现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川府发[XX]14号)和《**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围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七)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引导鼓励规模养殖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鼓励金融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