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范文(实用3篇)
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扶贫办雨露计划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扶贫办雨露计划团队以扶贫攻坚为己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促进脱贫致富。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项目资金筹措
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募捐活动,通过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募集资金。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累计筹集资金5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
二、项目实施
我们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扶贫项目,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共实施了20个项目,其中包括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教育援助等。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监督和评估
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我们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我们还向社会公开项目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四、成果展示
在过去一年中,扶贫办雨露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共资助了100个贫困家庭开展产业扶持项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我们还资助了5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医疗援助给1000名贫困群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尽管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我们还将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办雨露计划一定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扶贫办雨露计划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扶贫办雨露计划团队以扶贫攻坚为己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促进脱贫致富。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项目资金筹措
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募捐活动,通过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募集资金。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累计筹集资金5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
二、项目实施
我们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扶贫项目,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共实施了20个项目,其中包括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教育援助等。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监督和评估
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我们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我们还向社会公开项目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四、成果展示
在过去一年中,扶贫办雨露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共资助了100个贫困家庭开展产业扶持项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我们还资助了5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医疗援助给1000名贫困群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尽管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我们还将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办雨露计划一定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范文 篇三
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范文
实施"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四年来,我县通过雨露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使1300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近5千人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搞好雨露计划工作,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使贫困家庭子女更大限度的享受雨露计划,我办在春节期间走访了部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后生",与培训基地的负责人以及分管的同志进行了广泛座谈,听取了部分乡镇分管扶贫领导及基层干部的意见,并对当前我县雨露计划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竹溪县"两后生"基本情况及贫困户"两后生"接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现状。
根据省办要求,我办对全县"两后生"进行了调研,竹溪县20xx年夏季初中毕业后未升高中的、高中毕业后未上大学的农村家庭子女及农村贫困户子女总共有6873人(初中毕业5276人,高中毕业1697人),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就读的人数是2479人;20xx年度毕业的本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3289人,占总人数的48%,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的人数是2448人。20xx年度毕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参加中职教育(雨露计划长训一年以上和短训3至6个月)享受补贴的项目都是学费,补贴标准分别是1000元和600元。部分贫困学生享受到了由教育部门牵头落实的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
二、关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后,雨露计划如何实施的问题。
1、雨露计划政策应该继续支持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理由是国家虽然出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依然上不起学。因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是交不起学费,他们更承担不起的还有在学校期间的生活费、交通费等,如果让贫困家庭"两后生"顺利进入职高完成培训就业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
2、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今后支持"两后生"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同时,我们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雨露基地的硬件建设,让基地更加适应贫困学生的培训和就业,特别是要改变目前县级基地单一的培训科目内容与转移方式。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20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如果不继续支持雨露计划,我们建议把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转化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进一步明确定位已经是势在必行。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要结合产业扶贫搞好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也可以针对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开展一些实用性的短期技能培训,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让所有想学技能的贫困人口得到满意的培训,并且能够通过培训实现创收脱贫。
三、关于如何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发挥雨露计划在扶贫到户中的作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途径和方式,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到户、补贴政策到户、就业脱贫到户、提高能力到户,使贫困户真正受益的问题。
1、对象要瞄准,注重扶贫培训的针对性。
扶贫培训就是要直面贫困农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因此必须坚持择贫而扶,让迫切需要培训转移的农民得到培训。在培训对象的确定上,由县乡(镇)扶贫办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并对贫困户需要参训的中青年劳动力逐一登记到人,分类排队,弄清培训人员家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把培训对象牢牢地锁定为具备转移培训基本条件的急需培训转移的贫困农户。同时,也充分尊重贫困农民的意愿。对参训的贫困农民,为了让贫困户能真正受益,采取"户申请、村证明、乡(镇)审核、县审批"的阳光操作程序,由扶贫部门对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及劳动 力名册审批。
2、扶持要分类,突出扶贫培训的扶贫性。
针对培训学员家庭贫困的实际,应该制定因人而异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了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参加培训的学员,学校免收一切费用,另由扶贫部门负责安排生活费、交通费。对于培训后愿意创业的扶贫部门可以提供创业担保基金或创业贷款贴息。同时,严把培训对象审核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杜绝扶富不扶贫和贫富不分平均扶持的现象。
3、培训要灵活,讲求扶贫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学员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需求,扶贫培训确定为长、短期培训结合模式。对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和复员退伍军人进行一年制以上长期班学历教育培训;对农村其它符合培训条件人员,依据就业岗位和县级骨干企业及县域支柱产业、重大建设项目,采用3个月短期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的教学工作由扶贫培训基地组织实施。
4、就业要稳定,
体现扶贫培训的实用性。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力的就业。在转移贫困劳动力的途径上,在突出抓好订单就业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围绕特色产业,努力挖掘农村人才潜力,立足本地产业就业。要注重对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退伍军人培养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围绕魔芋、柑桔、茶叶、清江鱼、传统养殖、药材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开展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给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退伍军人"充电", 把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退伍军人培养成为"实战家",让他们真正成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