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践行发展观调研汇报(优秀3篇)
关于践行发展观调研汇报 篇一:践行发展观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引言:
践行发展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践行发展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我国践行发展观的情况,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践行发展观的重要性
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践行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践行发展观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践行发展观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注重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践行发展观的基本宗旨。通过践行发展观,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践行发展观的现状分析
2.1 践行发展观的成就
我国在践行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推进教育医疗改革、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乡发展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2 践行发展观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国在践行发展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一些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此外,在推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践行发展观的建议
3.1 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2 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
3.3 加强文化建设
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结语:
践行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践行发展观的实践,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践行发展观调研汇报 篇二:践行发展观的实践路径及前景展望
引言:
践行发展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践行发展观的实践路径,总结有效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践行发展观的实践路径
1.1 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
践行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通过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外,还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保障,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2 构建人民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践行发展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群众自治等措施,构建人民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二、践行发展观的前景展望
2.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践行发展观将引领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2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践行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措施,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一体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践行发展观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通过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结语:
践行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践行发展观的实践,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于践行发展观调研汇报 篇三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作为重修《县志》的编辑,深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修志十分必要。根据县委安排部署的关于领导干部在活动中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的精神,我对县志资料进行了回忆思考,感到要写的东西很多。至于封建社会时期的问题就不必论及了,单说新中国成立以后近60年来,我县的不少做法就与科学发展观相悖。例如:50年代末期在“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吃食堂和制定高指标的农业十年发展计划,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结果,事与愿违,人们吃尽了苦头。在除“四害”中,把鸟类视为害虫几乎赶尽杀绝,结果遭到自然灾害的惩罚。90年代向农民的多项派款,使农民不堪承受,以致于大片耕地撂荒,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忽视市场规律,盲目强调大力发展黄姜产业,造成广大农民群众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切,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地方志必须客观记述,以期引起后任决策者的重视,诚望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再走弯路。
当前,针对我县经济发展实际,本人认为工业经济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县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占75%以上,可以说对我县的经济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工业经济建设却不容乐观,与邻县西峡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规模效益均相差甚远。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对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的力度上。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配套措施和服务承诺,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门服务不到位。一些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出现“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做好服务,热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民营经济的服务重视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落实不到位。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许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有的甚至束之高阁,使政策失效的现象。调查中,有的表示政策的执行力度亟待提升,有的认为优惠政策不够明朗化,企业很难及时了解与掌握具体规定。一些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提出,优惠政策制定出来就一定要落实,不落实不如不制定,制定出来不落实反而影响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
4、融资、用地瓶颈,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随着国家“银根”、“地根”的紧缩,民营经济在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上受到很大局限。一是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国有企业,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我县现有的一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也是杯水车薪,且自身的机制仍不完善,实际运作起来很困难。加之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经营状况一般、风险不确定,造成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调查显示,需要融资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90%以上,其中急需融资又没有合适资金来源的占80%以上。二是企业征地困难,发展空间受限。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对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强调权力上收,审批权集中在省一级,且按新土地政策征收土地成本增高。目前,我县民营民营企业处在发展的初创阶段,民营企业涉及土地方面收费项目达10多项。三是受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在新一轮的规划调编中,土地问题也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解决这类问题势在必行。
2、转变观念,消除歧视,构建一视同仁政策环境。 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其次是大胆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樊篱,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对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进行换位思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做到只能说怎么办,不能说不行。三是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领域,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度,让民营经济投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贯彻国民待遇和公共财政的原则。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和税收政策,在扶持对象上,凡符合支持条件的,各类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
域,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也无论国有还是民间,都同样适用。3、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的政策保障体系。放开市场准入,放宽经营资格限制,在投融资、贷款、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市场开发、税费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健全公平统一的政策体系。二是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大力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做强做大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完善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坚决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步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四是要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民间投资社会配套机制。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要着力构建民间投资信息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资讯等服务,架起沟通民间资金与项目之间的桥梁。鼓励和协助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依托民营经济协会组织,充分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无序竞争的问题。并通过行业学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培训、咨询、服务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引进、产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等活动。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6、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多方位提供金融支持。 现实表明,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却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在新的金融管理体制未构建之前,建议金融及有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融资瓶颈:一是创新信贷方式。二是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区民营经济担保能力。三是人民银行要继续发挥好信贷窗口的指导作用,积极运用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息、人才、资金方面的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咨询、理财、信贷方面的服务,密切与民营企业的关系,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
7、强化载体,打造平台,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民营经济,需要构筑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资源充分共享、环境充分优化、产业充分聚集。一是着力打造生产平台。加快园区建设,突出产业特色,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条。同时结合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实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将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统一以土地或厂房出租给企业使用,从而让农民也分享农地非农化后的土地级差增值收益,加快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打造信息平台。建立为民营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全方位搜集国内外包括市场、价格、技术、投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三是打造物流平台。发挥我县优越的区位优势,在搞好骨干专业市场建设的同时,依靠专业市场打造物流基地,做到带动一片产业、活跃一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