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优秀3篇)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篇一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光源、玻璃板、直尺、半圆规、刻度尺、折射角度计等。
实验原理: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sin i/sin r = n_2/n_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并将玻璃板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
2. 将光源放置在一侧,使得光线射向玻璃板。
3. 使用直尺和半圆规,在玻璃板上标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路径。
4. 使用刻度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5.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 试验次数 | 入射角度i(°) | 折射角度r(°) | 折射率n2/n1 |
| -------- | -------------- | -------------- | ------------ |
| 1 | 30 | 20 | 1.5 |
| 2 | 35 | 25 | 1.4 |
| 3 | 40 | 30 | 1.33 |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应用折射定律计算出的折射率与已知折射率相近,实验结果较为准确,验证了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光在玻璃板中的折射现象,验证了折射定律的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篇二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体在施加力的情况下的加速度变化,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光滑水平面、滑块、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 = 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并将光滑水平面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
2. 将滑块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定大小的力。
3. 使用计时器测量滑块在不同施加力下的运动时间,并记录下来。
4.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运动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 施加力(N) | 运动时间(s) | 物体质量(kg) | 加速度(m/s2) |
| ----------- | ------------- | -------------- | -------------- |
| 1 | 0.5 | 0.5 | 2 |
| 2 | 0.5 | 0.5 | 4 |
| 3 | 0.5 | 0.5 | 6 |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施加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加速度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物体在施加力的情况下的加速度变化,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运动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篇三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
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