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实用3篇】
关于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生活困难和低保问题。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散居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我们共访问了100名职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详细了解了他们的低保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较为突出。首先,有近70%的受访者没有享受到低保待遇。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符合低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如缺乏户籍、无稳定工作等。其次,即使符合低保政策的条件,仍有约30%的职工没有及时申请低保。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低保政策不了解,或者觉得申请低保会给自己带来社会歧视和尊严损害。
此外,调查还发现散居困难职工低保金额普遍偏低。根据调查结果,近80%的低保职工每月领取的低保金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他们的低保金往往只能用于基本食品和住房,无法支付其他必要的费用,如医疗、教育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对散居困难职工的低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散居困难职工了解到低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和待遇标准。其次,应简化低保申请流程,提高办理效率。政府可以建立便捷的低保申请途径,减少职工的办理时间和办理成本。最后,应提高低保待遇标准,确保散居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适当调整低保金的发放标准。
总之,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加大政策宣传、简化申请流程和提高待遇标准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农民工更好地享受到低保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关于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然而,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工面临着种种困难,其中之一就是低保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散居困难职工的低保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我们选择了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调查的地点,访问了100名散居困难的农民工,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了他们的低保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较为严峻。首先,有近80%的受访者没有享受到低保待遇。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符合低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如无稳定工作、缺乏户籍等。其次,即使符合低保政策的条件,仍有约20%的职工没有及时申请低保。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低保政策的了解不够,或者觉得申请低保会给自己带来社会歧视和尊严损害。
此外,调查还发现散居困难职工低保金额普遍偏低。根据调查结果,近70%的低保职工每月领取的低保金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他们的低保金往往只能用于基本食品和住房,无法支付其他必要的费用,如医疗、教育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散居困难职工的低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散居困难职工了解到低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和待遇标准。其次,政府应简化低保申请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可以建立便捷的低保申请途径,减少职工的办理时间和办理成本。最后,政府应提高低保待遇标准,确保散居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适当调整低保金的发放标准。
综上所述,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加大政策宣传、简化申请流程和提高待遇标准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农民工更好地享受到低保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关于散居困难职工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为了全面了解xx县散居社区(乡村)困难职工享受低保待遇状况,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县政协工会界委员活动小组于2013年第三季度开展了全县破产、倒闭(或政策性关闭)、改制以及困难企业散居社区(乡村)困难职工低保状况大调查活动。调查期间,我组委员深入困难企业、走访困难职工,不仅了解到了这部分职工的生活状况,而且增进了与困难职工的感情。调查结束后,委员们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对今后如何落实散居社区(乡村)困难职工低保与帮扶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一、基本状况
我们这次调查范围函盖县属破产、倒闭(或政策性关闭)、改制以及困难企业共计20余家,涉及职工3600余人。调查显示,在这部分职工中,困难职工2600多户,占职工总数的72%。包括809户特困职工,82户单亲困难职工,他们绝大多数散居在全县各乡镇村组或城镇社区,普遍存在三难:大部分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技能偏弱,表现为就业难;部分困难职工家庭收入难以维持最低生计,企业的破产倒闭,单位无能力为职工交缴医保金,不能享受医保待遇,表现为就医难;由于原企业已停产或破产,养老保险金已欠缴多年,个人部分也无力缴纳,少数职工到退休年龄,退休手续无法办理,表现为退休难。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劳务输出、扩大低保、实施帮扶等措施,使原有的一批困难职工摆脱了贫困,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县传统产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企业职工出现了失岗位减收入的势头。特别是有一批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不说找工作,甚至连申报低保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也成问题,他们的沟通、协调、交流、表达能力太差,还存在走程序的困难,缺乏办手续的耐性,回乡或到社区后,又不主动向乡镇、社区反映情况,缺乏必要的联系,本来符合低保条件,但至今还未享受低保户的待遇。
二、问题及原因
我县县属破产、倒闭(或政策性关闭)、改制以及困难企业的少数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未能落实低保待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区(村组)人员编制少,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社会管理不到位,这是问题形成的社会原因,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职工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依赖意识太强。职工们大都认为,在国有(集体)企业干了大半辈子,曾经做出过贡献,企业政策性倒闭或破产,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职工下岗,国家不会不管,总觉得主动向老家要粮食,向政府要低保,给工会要救济丢人。只要等就有希望,没有了进取心,生活态度消极,自我造血动力不强,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和等靠要思想,使得自己该做的没做好,该得的得不到。
(二)观念转变滞后。调查显示,一些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及子女就业意向调查的结果表明,99%的只想在本地求职就业,哪怕是本地月工资低也不愿外出谋业,疼儿惜女,爱妻难别,穷家难舍,扑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根本原因还是工人老大哥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守旧的观念没有破除。思想观念上的落伍,自然也就形成了物质生活上的掉队,论文化不比农民低,论技术不比农民差,论能力不比农民弱,结果创业就业无能力,申请低保又无脸面,守着家人收获的依然是生活上的捉襟见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管理困难。近年来,一是由于城市拆迁、困难职工户流动等因素使许多困难职工已不能在原址居住,造成一个社区(村组)的管理对象分布在几个社区(或几个居民小组),不能适时调整;二是尚未改制(或已改制)企业的职工档案未(或未及时)向社区(乡村)移交,社区干部担心造成低保工作漏洞,出现骗保者欺骗组织的现象,给低保手续办理与低保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思考与建议
(一)思想要重视。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充分关注、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困难职工都曾经为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为了支持改革,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离开坚守多年的工作岗位,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如果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在思想上对改革产生误解,对政策产生怀疑,以致情绪低落,破罐子破摔,牢骚满腹。如果忽视了这部分弱势群体,忽视了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诉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极易酿成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同时,改革开放的果实不能平等分享,就不能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温暖,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更不可能构建好和谐社会。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诉求主渠道作用,反映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二)措施要得力。切实解决职工困难,需要动真情,出实招。一要从建立公共财政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足额保障,为全县散居在社区(乡村)的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尽快落实低保待遇。二要充分发挥驻企业双联帮扶工作队与参联单位的作用,继续通过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指导协助困难职
工办理相关手续落实低保待遇。三要建立部门合作联动机制。由企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经信、工会、民政、乡镇、社区等单位和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办理程序上提供方便,采取集中调查摸底、集中统一办理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散居困难职工办理低保手续,落实低保待遇提供便利。真正地把困难职工低保工程,打造成为深受困难职工和社会各界好评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三)政策要倾斜。在落实散居社区(乡村)的困难职工低保待遇的同时,要适当兼顾我县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分散居住的特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一是以社区为单位,允许困难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困难职工医保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将散居社区(乡村)的困难职工子女纳入助学范围,通过金秋助学等多项救助活动,让困难职工子女也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不因贫穷而辍学,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三是扩大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足额保障。减免散居社区(乡村)的困难职工中应退未退人员的养老统筹滞纳金,让困难职工切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把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关爱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