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精简3篇】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乡打工谋生。然而,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妇女现象的出现。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她们缺乏经济来源。由于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她们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经济独立,经济压力成为她们的一大困扰。其次,留守妇女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的独居生活容易造成留守妇女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她们面临着与家人的分离,缺乏亲情的陪伴。此外,缺乏社交圈也使她们难以融入社会,增加了她们的孤独感。
此外,农村留守妇女还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调查显示,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留守妇女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她们往往忽视自身的健康问题,无法及时接受医疗保健服务。这不仅对她们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家庭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关注和支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为留守妇女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其次,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健康意识。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和义诊活动,帮助留守妇女及时发现和解决健康问题。此外,鼓励留守妇女参与社区活动,扩大她们的社交圈,减轻她们的孤独感。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她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支持。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了解她们的具体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面临着经济困境。由于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往往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她们通常依靠自己务农或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这使得她们无法实现经济独立,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
此外,留守妇女还面临着教育问题。由于缺乏监护人的陪伴和教育资源的匮乏,留守妇女的子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调查显示,留守妇女的子女普遍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增加了留守妇女的家庭负担。
另外,农村留守妇女还面临着家庭纠纷和暴力问题。由于长期的分离和沟通不畅,留守妇女与丈夫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疏远。调查显示,一些留守妇女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甚至导致身心受损。这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律援助和保护。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确保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其次,加强对留守妇女子女的教育资助。设立专项基金,为留守妇女子女提供教育补助和奖学金,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此外,鼓励留守妇女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增加她们的经济收入来源。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她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多一点关心她们。
篇一: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留守妇女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县妇联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别古庄镇等劳务输出大乡(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调查统计了60户农村留守妇女状况,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技术性强、有更多更广发展机会的工作追求不太高。从调查情况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0%。
2、留守妇女负担重、压力大。在调查中,多数留守妇女在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她们不仅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还要承担农村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的责任。调查显示:需要赡养老人两人以上、照顾子女两人以上的占67.2%。
3、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调查中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丈夫打工忙等原因很少与自己交心、谈心,除了遇到子女、老人的问题才与丈夫沟通外,而丈夫也很少过问家里事。她们的丈夫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等省份,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由于路远,一般一年回家一趟,有的甚至两年回一次。另外,由于丈夫长时间在外打工,平时交流机会少,造成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有8人,这成为部分留守妇女婚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多留守妇女因不能及时和丈夫进行思想沟通,生活缺乏关爱,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有些丈夫出门时间久,有外心,甚至不给家里寄钱,留守妇女却一方面忍受着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劳作。
3、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由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勇气,生活仅限于家庭,安于现状。
4、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种完自己田地外,对养殖、营销等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或因缺技术、对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了解不敢投入。
三、建议和对策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文关爱环境,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于留守妇女的经济发展。银行、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发展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减少贷款手续,放宽限制,降低利率,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自主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思想意识。农业、科技、法律等部门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法律常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参加培训。
3、组织引导,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类难题。通过开展岗村共建、巾帼互动和县直相关单位支农结对等活动解决留守妇女农忙时劳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民政、教育等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解决贫困留守妇女在住房、赡养老人、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4、畅通渠道,及时维护留守妇女权益。公、检、法、司等部门和妇联坚持互通信息,及时收集关注相关留守妇女的权益案件。各级党政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妇联干部要经常深入留守妇女群众之中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她们的疾苦,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5、丰富文化活动,深化文明活动内涵。鼓励乡村自行组织健康向上的农村自娱自乐文化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开展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不断赋予五好文明家庭新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6、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关注留守妇女的身体状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妇女健康体检和健康讲座活动,对贫困留守妇女实行医疗减免政策。
7、建立社会关护网络,服务农村留守群体。建立健全农村留守群众服务体系,公安政法及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坚持开展多种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指导留守妇女教育好留守儿童,为留守老人创造关爱空间。
篇二:
留守妇女是伴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而产生的一个特殊人群,主要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在家的已婚妇女。2013年,**市城镇化率达80.5%,在**、**、**、**和**等**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估计有10至15万人[①]。单从数量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是人口中的少数,但是,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市妇女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市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市农村留守妇女状况,**市妇联与**市社科院进行了联合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针对**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发放了845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闲暇生活、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市留守妇女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1、中年与初中文化程度是留守妇女较显著的人口学特征
就年龄结构而言,留守妇女的主体集中在31-50岁之间,占全部调查样本的75.5%,其中31-40岁的比例和41-50岁大致相当;此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留守妇女比例也达到14.8%。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学历占比最大,超过全部调查对象的一半(50.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24.6%),二者合计占比为75.1%;小学及以下占比为13.5%,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也达到了一成。中年为主与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多数留守妇女具有较独立的经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5.1%留守妇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6051元,73.2%的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于6501-30000元。调查数据还显示,约有60.2%的留守妇女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占比86.3%的留守妇女的收入来自自己的劳动所得,其中有稳定工作的占比为30.7%、零散打工的占比37.3%、务农的占比14.6%、从事副业养殖业的占比3.7%。上述数据表明留守未必贫困,丈夫外出打工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较强支持,同时留守妇女在经济生活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经济上的稳定性还不够强。
3、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农村妇女留守的主因
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市农村妇女留守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66.9%。其次是在家务农,占比为12.2%,远低于第一位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比为7.9%。自己不愿意外出打工的占比为5.8%,而选择城里生活费用高的比例为2.8%。在选择其他项的留守妇女中,给出的原因则有年龄大了、有病、有时做小时工和在家上班等。可见,照顾孩子和老人这种家庭内分工成为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
4、留守妇女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
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务工后,63.8%的留守妇女和家人的关系没有变化,还有26.6%的人选择关系更加融洽。另外,约有68.4%的留守妇女在家庭遇到问题或有重大事件需要处理时,通过家庭成员协商共同解决,选择丈夫、公婆或孩子决定,但会听取我的意见比例占13.3%,选择我自己决定,但会听取家人的意见的比例占12.9%,而丈夫、公婆或孩子决定,从不听取我的意见的比例仅占1.9%。留守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为平等,家庭关系比较和谐。
5、多数留守妇女社会参与度较高
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社会交往中的主心骨。一是拓展了外联密度和广度。丈夫外出务工后,主客观上,都推动留守妇女扩展家庭外部的联络空间。调查还显示,77.6%的留守妇女参加过妇联组织的活动。一些涉及自身权益的事项需要亲力亲为,高达90.4%的留守妇女对国家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所了解。二是多数人认为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较通畅。面对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土地承包、邻里纠纷、村务管理等家庭和村内事务,83.9%的妇女认为村务管理中有渠道反映意见和诉求,参与渠道较为通畅。
6、留守妇女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调查显示,留守妇女中高中(中专)以上的占比34.4%,很多留守妇女具有较强的创业诉求,能适应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她们认同男女平等,愿意走出家门。调查显示,33.4%的留守妇女愿意外出务工,追求职业成就,高出不愿意外出务工者3个百分点。另外,还有5.8%的留守妇女自主创业,超过六成的留守妇女就近打工,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者(18.0%)。从年龄层次来看,52.0%的留守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下,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的群体。
7、留守妇女的闲暇生活呈现多样化
留守妇女在生产和家庭事务之外,享受闲暇生活的比例较高,方式多样。94.9%的留守妇女认为她们可以各种方式享受闲暇生活。其中,43.2%的留守妇女选择看书、看电视,26.5%的选择串门聊天,15.6%的选择打麻将或玩牌,7.7%的选择上网,此外还有唱歌跳舞、刺绣、带孩子到野外等多种方式。在使用互联网的留守妇女中,通过互联网查看信息的比例达50.1%。
二、**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
调查还发现,在当前农村的留守妇女群体也存在独自孤单持家家庭劳动
强度大、精神生活匮乏、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社会保障偏弱及创业就业空间偏窄等问题。1、赡养老人与子女教育压力很大
留守妇女多需赡养照顾1-3位老人,其中需要赡养照顾2-3位老人的比例达37.0%,有1人及以上子女需要抚养照顾的比例高达75.3%。在照顾老人方面,每天花费1-2小时的比例是52.3%,2-4小时的比例是26.2%;在教育子女方面,每天花费1-2小时的比例是43.0%,2-4小时的比例是31.0%,4小时以上的比例是12.4%。调查还显示,54.3%的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务工2年以上,28.0%的外出务工5年以上。丈夫每月至少探亲一次的比例为45.6%,至少半年一次的占35.8%,有少数丈夫外出后从未回家探亲。在与家庭联系频率上,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55.3%,每月至少一次的比例为10.5%。超过四分之三的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后会感受到孤独和没有安全感。
2、留守妇女的综合社会保障偏窄
丈夫外出务工后,只有17.0%的留守妇女完全能承担家里的主要生产生活,力不从心者占10.7%。夫妻分居与繁杂的家庭事务给留守妇女带来很大压力。在目前家庭的最大困难方面,9.0%的留守妇女选择发展生产缺资金、缺技术,7.9%的选择劳动强度大,排在子女教育压力大和赡养老人之后。总体上,97.2%的农村留守妇女都参加了各类保险,例如新合作医疗(44.4%)、农村居民养老保险(34.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9.1%)和城镇居民社保(8.2%),但就每类保险项目而言,覆盖面都偏窄。
3、留守妇女的个人和家庭权益易受侵害
留守妇女个人和家庭权益亟需保障。在个人权益方面,13.1%的留守妇女曾遭受不同程度的家暴,9.2%的遭遇过性骚扰。另外,也有12.7%的留守妇女认为村务管理中没有渠道反映意见和诉求。在家庭权益方面,因丈夫外出务工,12.4%的留守妇女认为家庭土地权益和集体权益受到损害;在遭到侵权的类型上,主要是邻里纠纷,所占比例为42.2%,家庭纠纷比例为21.3%。
4、发展能力与创业就业空间较为有限
全社会对留守妇女发展问题的关注度明显还不够。留守妇女自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过40岁的比例占47.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比64.0%,20.1%的因为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在家务农,66.9%的人则需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从留守妇女闲暇活动方式也可以看出,她们主要以打麻将玩牌、串门聊天、看电视上网等方式来消磨闲暇时间。即便使用互联网的留守妇女,也只有1.6%的人以其作为经营获利工具。留守妇女中只有5.8%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调查还表明,当前农村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
一是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增收致富。留守妇女大多希望政府加快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找到早出晚归、收入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妇女希望在家找到零工,挣些零花钱。
二是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技能培训。一半以上的留守妇女有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她们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就业技能培训最受欢迎,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改善子女教育,解决后顾之忧。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问题感到力不从心,但也没有寄希望于社会或妇联来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难题,这与妇联组织在基层的作用发挥有很大关系。
四是改革养老制度,减轻家庭负担。调研中,大多数妇女表示农村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较重,4050岁留守妇女,她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障,她们自己也有半数没有任何养老保障,赡养老人,尤其是生大病的老人,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希望社会或政府来减轻她们的负担。
三、改善**市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建议
留守妇女问题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程度不高的结果。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既要通过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从宏观层面综合施策,同时也要针对留守妇女群体的自身特点,提出具体可操作方案。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人更要积极发挥作用,切实帮助留守妇女解决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大力推进包括所有妇女群体在内的妇女现代化。
1、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对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细致梳理,将农村留守妇女需求最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打包,具体包括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医疗服务、卫生保健、贫困救助等,建立规范化名录,在全市相关区开展农村留守妇女综合服务包项目建设试点,明确实施主体,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有效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农村留守妇女综合服务包项目建设为载体,把留守妇女民生状况纳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镇街分类考核指标体系。
2、实施系列化差别化的公共政策干预策略
建立农村留守状况政策观察点与动态数据库系统,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撑。在农村社区妇联工作平台中建立留守妇女工作站。由妇联牵头组织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政策、教育培训政策、生产扶持政策、社会参与政策等方面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配合全市妇女现代化实践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打造**市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示范市、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示范区、示范街道,彰显**市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的品牌影响力。加大专门针对留守妇女的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建立留守妇女创业天使基金。在全市实施留守妇女创业家计划,倡导留守妇女居家创业,树立100位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示范典型。
3、开展以留守妇女为核心的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组织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行动,推动全社会关心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开展以留守妇女为核心的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在稳定家庭、传承美德、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家庭致富等方面,发挥留守妇女的重要作用。实施留守家庭能力建设行动,通过政府直接服务或政府买单方式,针对婚姻家庭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父母角色及亲子关系教育、家庭应急服务等多方面开展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家庭能力。针对因病、因灾致贫的留守妇女家庭制定实施家庭贫困干预计划,改善留守妇女家庭生存境遇。
4、构建以妇联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支持网络
在妇联的组织平台中加大对留守妇女的支持力度。如,引导妇女加入农家乐、采摘园等农业旅游项目建设,试点推广妇字号农家乐;在农村家庭驿站社区项目服务体系中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注与支持,打造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导的家庭驿站工作特色品牌;依托已建立的妇女之家、妇女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依托巾帼法律服务志愿者、爱心助学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妇女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帮助。通过妇联引进法律人才、医院专家等开展送法下乡、 尊重孩子等活动,给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婚姻法律,安全知识等。另外,还要积极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自组织工作。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建立围绕生产与生活组织起来的自助、互助组织,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凝聚共识、提高能力、共同发展。推动形成留守妇女四自、党政统筹部署、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参与行动的良好局面。
5、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现代化建设
首先,实施留守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大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注意发挥乡村教师在留守妇女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乡村教师留守妇女片区负责制,每个乡村教师分别负责一个区域的农村留守妇女的长期指导与培训工作,依靠乡村教师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一些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留守妇女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人才问题。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留守妇女建立一定数量的心理服务和治疗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绿色通道。最后,实施寻找美丽留守母亲计划。通过该计划,发挥留守母亲在建立和睦家庭、倡导文明新风尚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