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贫困户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本篇调查报告旨在探究农村贫困户发展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了解到贫困户面临的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缺乏就业机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不足、医疗保障的困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贫困户的发展,也限制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包括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发展。
一、引言
农村贫困是全球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农村贫困问题。贫困户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状况,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了解农村贫困户的现状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
我们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家庭收入和支出、就业机会、教育和技能培训、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访谈则着重了解贫困户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听取他们对于自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农村贫困户面临以下问题:
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贫困户往往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的贫困户更加困难。
2. 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足:贫困户中的许多成员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这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3. 医疗保障困难: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往往不完善,他们面临着缺乏医疗资源和昂贵的医疗费用的问题。
四、解决方案
为了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我们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中心、提供职业培训课程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支持,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论
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本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为农村贫困户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农村贫困户发展的潜力与机遇分析
摘要:本篇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农村贫困户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了解到贫困户中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潜力,如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机遇,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电商平台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农村贫困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一、引言
农村贫困户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了解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对于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贫困户的资源状况、发展意愿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访谈则重点了解贫困户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并听取他们对于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农村贫困户具有以下发展潜力和机遇:
1. 自然资源潜力: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田、水资源等,这为农村贫困户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2. 劳动力资源潜力:农村贫困户具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通过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可以发挥他们的劳动力潜力。
3. 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4. 电商平台机遇: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了销售自产产品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四、推动措施
为了发挥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潜力和利用机遇,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政府可以设立培训中心,为农村贫困户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
2. 支持农业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贫困户的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发展,增加收入来源。
3. 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村贫困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自产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合作社建设:政府可以推动农村贫困户组建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
五、结论
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与困难和挑战并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本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推动措施,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为农村贫困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应家坞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驻村以来,对应家坞村部分贫困住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被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在扶贫调查收取的17户资料中,人均收入少于1500元(浙江省20xx年的贫困标准)的绝对贫困户占有12户。12户贫困户共有人口34人,劳力9人,外出打工5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劳务收入123.2元,占24.5%,种植业收入254.6元,占50.5%,养殖业收入87.8元,占17.4%,其它38.4元,占7.6%。人均拥有耕地0.89亩,人均占有林地0.64亩,人均拥有口粮239.5公斤。住土草房2户,占16.7%,住土瓦房5户,占41.7%,住砖瓦房及板房2户,占16.7%,住危房1户,住楼房1户,无房户1户。
二、贫困原因分析
从收入支出角度来说,贫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对收入又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农户个别访谈和通过村两干部座谈的方式进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调查农民的贫困原因的。根据整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贫。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12个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有2户,占1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户,占41.7%,初中文化程度的3户,占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户,占16.7%,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之和只占41.7%,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劳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为532.94元,而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仅为417.00元。人均收入在500~826元的家庭中,有10.5%的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的竟达36.6%。
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2、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也有2户,占16.7%的几率。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在应家坞村调查中的有两户村民。因灾贫困也是返贫的根本原因,由于国情所决定,上世纪我国的脱贫标准低,有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
3、因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一位,共有4户,占33.3%的概率。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由于我国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
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4、缺耕地致贫。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扶贫已有近20年了,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库区和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由于缺耕地导致贫困也有1户,由于应家坞村人均人均耕地仅有0.1亩。这么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5、缺劳动力致贫。
贫困原因中,越是缺劳力,越是贫困的占2户。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小于0.3的人均收入为437.7元,而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在0.8~1时,人均收入为610.4元,是前者的1.4倍。这种贫困原因以前表现不明显,也只是在90年代后期才突出,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贫困地区大都是人多地少,劳动力严重过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就是有了劳动力也没有出路,劳动力的多少并不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原因。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贫困地区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6、因上学致贫。
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也是90年代末才出现的的。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于是教育乱收费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有的地方一个小学生学杂费一年要7~8百元,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一年要1千多元。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结论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劣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因上学致贫是新的时期下的两种贫困原因,这两种原因计划经济年代比较少见,即使有,也不明显,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两种贫困原因才变得突出。也许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有所突出。
四、促进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农户中,改变广种薄收的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度,通过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增加就业,实现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富民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多发展食草型动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要加快畜牧业的市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民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4.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低收入农户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比较差,转移的劳动力较少,所以,转移劳动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