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推荐5篇】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 篇一
标题: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垃圾分类管理
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垃圾分类管理。首先,建立了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投放了大量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其次,加强了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新增了垃圾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提高了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同时,加大了对垃圾分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了一定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二、推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我市强调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首先,推广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鼓励市民将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如堆肥或者沼气发电。其次,发展了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建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站点,鼓励市民将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同时,加强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三、加强垃圾治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我市注重加强垃圾治理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加大了对垃圾倾倒、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形成了垃圾治理的震慑效果。其次,加强了垃圾治理的日常监督,建立了垃圾治理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垃圾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在我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垃圾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发展,加强垃圾治理监督和执法力度,为打造全域无垃圾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 篇二
标题: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域无垃圾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尽管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缺乏认识,习惯性地将垃圾混合投放。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也降低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二、垃圾处理设施不足
我市加强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垃圾处理设施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三、垃圾治理监督不到位
尽管我市加强了垃圾治理监督和执法力度,但仍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垃圾倾倒、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处罚,导致垃圾治理工作的推进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
我市在推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不平衡,回收站点布局不合理,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面对这些挑战,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垃圾治理监督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垃圾违法行为。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物品的有效回收利用。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全域无垃圾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 篇三
自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充分发挥巡查取证系统的作用,采用无人机航拍取证等方式,形成了“航拍一立案一转办一核实一处置一回复一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同时从城市出入口、城乡接合部、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河道两岸等垃圾集中区抓起,从陈年垃圾、重点污染源清起,城乡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基本实现了视野之内无垃圾。
建立机制 强化工作落实
据了解,根据我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安排,2017年8月,兰州市政府成立了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城市和农村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分类推进城乡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2018年6月,为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简化工作环节,统筹城乡工作,我市将城市、农村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办公室合并,整合为兰州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委,负责统筹全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督导检查工作。
自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统筹资金,列支专项治理经费,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6.187亿元,健全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改造垃圾收集容器,配备垃圾清扫、分类和集中收运设施,有力保障全域无垃圾治理顺利推进。结合“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建立“督查—交办—整改—回头看—结案”的闭环式全域无垃圾治理督查机制,确保全域无垃圾治理责任有效落实,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督查台账,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是结合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实际,建立“全市全域无垃圾红黑榜”媒体曝光机制,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曝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取得了积极的鞭策效果。
为确保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有效推进,按照《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兰州市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目标,为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提供“时间表”和“路线图”。定期召开全市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通报治理进展,安排部署工作,督导各区县和各部门履职尽责,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整治薄弱区域,全面加强市容市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和工作月报制度,成立全域无垃圾专职工作机构,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全市一盘棋、各方合力抓”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刷写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牌、召开群众动员会,全方位、深层次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围绕重点 治理成效显著
针对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的实际,我市坚持“先干净、再整洁、再美丽”的原则,聚焦八项重点工作,有步骤、有侧重地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从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河道两岸等垃圾集中区抓起,从陈年垃圾、重点污染源清起,加大力度、聚焦突破,充分发挥我市全域无垃圾巡查取证系统的作用,采用无人机航拍取证等方式,形成“航拍—立案—转办—核实—处置—回复—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累计发现并清理垃圾堆积点3.1万余处、约468.9万余吨,有效促进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模式,集中配备农村日常环卫保洁工具、垃圾收集箱、垃圾运输车辆,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市676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保洁队伍,配备保洁员5821人,配备农村垃圾收运车辆1004辆,建成运行无害化垃圾填埋场11个、处理厂6个,全市乡镇垃圾转运场(站)、村庄垃圾收集箱、垃圾收运车辆、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为全域无垃圾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主动对照省上卫星遥感排查结果,积极查漏补缺,细化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先后清理非正规垃圾堆存点1333个,全面完成省上卫星遥感非正规垃圾堆存点清理任务。
紧盯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定位,全面施行《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54个街道、340个城市社区、3061个居民小区全覆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到95%以上,居民户数覆盖率达到86.14%,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5.45%。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完善农村道路建养机制,把整治重点向村组道路延伸,综合运用整理、清理、改造、迁移、绿化等办法,以样板示范路为带动,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线。坚持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造“精致兰州”的主要抓手,按照“市级统筹、区县负责、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属地落实”的原则,建立以区县为责任主体,以乡镇、街道为工作主体,以村和社区为单位,严格实行权属负责与条块交叉相结合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压茬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动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因地制宜 强化区域治理
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精细化作业,坚持统一标准、全域管理,各区县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区域综合治理。我市城关区将背街小巷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周边、“城市家具”、共享单车全部纳入环卫作业范围,全面推进城乡接合区域环卫保洁专业化,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城关”,有效改善了整体市容卫生环境。
七里河区建立“机械普扫、人工保洁、高压冲刷、洒水压尘、动态巡查”的清扫作业模式,提升机械化作业率,覆盖全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点保洁区域。
西固区坚持“城乡一体化,全域专业化,垃圾不落地”的管理理念,建立“定面积、定人员、定待遇、定设备、定机构、定流程、定机制”的农村环卫保洁“七定”模式,参照城市环卫保洁标准,实施不间断、全天候的村域保洁工作措施,做到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
安宁区高标准制定“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示范区”目标,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标准体系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勤清洁、重环保的理念,并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卫队伍建设,推动全域无垃圾工作由“突击型”整治向“长效型”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政府引导向市场参与转变。
高新区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做到定时定点收集、密闭运输、日产日清,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的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了环卫保洁“城市农村一个样”。
榆中县紧盯河湖四乱整治工作,全面梳理宛川河流域环境治理突出问题,列支专项整治资金250万元,集中组织开展治理行动,明显改善宛川河流域河洪道环境。
美化风貌 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打造城市文化街巷,按照“一街一景一特色”的要求,通过环境提升、富有特色文化元素植入等方式,不断提升小街巷文化品质,打造彰显文化历史内涵的特色文化街巷。安宁区立足城市记忆,突出安宁特色,以城为盆,以市塑景,因地制宜精雕细琢,打造了致青春主题文化街、西北师大文化墙、洄水湾文化长廊、省委党校红色文化一条街、银滩路石磊街等特色文化街巷,既体现了辖区文化特色,又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思路和办法,2017年建立了“一长六员”街长制管理模式,将街长制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评,带动市容环境质量全面提升。2019年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数字化管理手段引入街长制管理模式,创新“1+x”一体化网格管理机制,形成“三长十员”街长管理模式。打造农村网格长管理模式,构建区县、镇街、村社、保洁员“四级”农村网格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核查信息平台微信群,采用信息平台问题交办模式,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息互通渠道。采取一日一巡查、一日一通报、一周一协调、一月一考评的“四个1+1”工作督查模式,每日将发现问题进行细化梳理,以通报形式明确整改时限,逐一对账销号,实现“建账、销账、对账”的闭合机制,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全面清理。对主干道清扫保洁全部纳入环卫作业,次道路、村街巷等公共地段采取服务外包清运,基本达到定点、定时、不落地的垃圾收运目标。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 篇四
为了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镇广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全力配合中标单位永昊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全镇村民自我保洁和公共环境保洁意识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各村(社区)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各单位、各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工作到村,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增强每位责任人和任务人的责任总和使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1、召开工作推进会。镇在6月召开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会,明确工作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限。布置强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工作,彻底清扫垃圾,清理陈年垃圾,并形成长效机制。
2、营造宣传氛围。全镇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户户参加,人人动手,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良好局面。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整治行动,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月全镇清理垃圾约500吨;广告整治约150块;清理卫生死角约900平方米;清理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袋)约800个(条);清理河塘沟渠约1.5公里;参与人数100余次;乱涂写乱涂画约60平方米;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约600张/本。
1、继续抓好垃圾清运工作,力求实现清运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形式迸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维护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3、强化环卫队伍建设,全镇将在清沽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垃圾收集、清扫、处理进行专业管理,确保垃圾清运工作能长期坚持有效运行。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八篇 篇五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坚持把全域无垃圾行动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全域无垃圾推进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广泛动员,推动全全域无垃圾工作向纵深开展,切实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助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全域无垃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安排到位抓实。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域无垃圾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把全域无垃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xx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域无垃圾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域无垃圾专项会议,传达学习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我xx全域无垃圾工作。至目前,我xx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整改完毕,督促种植大户对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地膜进行了彻底清理,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措施,靠实了责任。
(二)广泛动员,发动干群治脏。坚持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全域无垃圾的重要抓手。按照“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画、无散养畜禽、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杂草垃圾”的“六无”目标,积极发动群众在道路沿线、农田林网、村庄外围、河流渠道等区域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同时,督促各村保洁员及时做好垃圾清理保洁工作,并监督乱倒乱扔垃圾的行为,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xx等空心化现象严重、发动群众困难的情况,我xx将重点整治区域划片分区,包片到人,落实责任到xx、xx干部,由干部分组包片集中进行整治,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今年以来,全xx共发动群众xx人次,出动垃圾清运车辆xx辆次,清理废旧农膜xx吨,清理垃圾xx吨,清理渠道xx公里,清理道路xx公里,全xx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观。
(三)强化宣传,舆论引导治乱。狠抓舆论引导,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环境卫生整治,为全域无垃圾工作营造声势。
一是丰富载体拓宽宣传。通过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显眼位置架设固定宣传牌、安排宣传车进村巡回宣传、发送微信环保信息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全xx共悬挂横幅xx条,出动宣传车xx次,新制作宣传牌xx块,更换宣传牌xx块,发送环保信息xx条。
二是借助节点推进宣传。充分利用赶集日和单位、xx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的时机,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xx干部、保洁员xx人次,发放《xx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倡议书》xx份,举办流动道德讲堂xx场次,不断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是加强协作拓展宣传。加大青少年生态意识教育力度,由xx环保站牵头,团委、妇联等配合,开展“大手拉小手,共筑新山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环保主题班会x场次,举办环保知识讲座xx场次,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四)夯实基础,加大投入治本。坚持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域无垃圾行动的治本之策,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落实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发放户用垃圾桶xx个,做到户有垃圾桶、xx有垃圾斗,xx有归集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xx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精神,选拔聘用x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重点从事各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农业生态面源污染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属地管理责任,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责任书》xx份,加大农业生态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常态化。
(五)靠实责任,健全机制保久。采取网格化管理办法,划定卫生责任区,确定xx为主要责任人、xx为直接责任人、xx为具体责任人的机制,与xx签订《环境卫生整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环境卫生整治同干部考核挂钩,层层加压,狠抓落实。制定了《xx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保洁员管理制度》《xx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奖惩办法》及《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签订《“门前六包”责任书》xx份,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责任书》xx份,环境卫生整治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
采用“xx清扫,xx保洁,xx收集,xx运转”的保洁模式,以全覆盖、常态化、高标准的要求,组建了xx人的垃圾收集、绿化管护、垃圾清运“三位一体”的保洁队伍,加强保洁员日常管理,按照“日清扫、周清运”的保洁要求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整治一片、规范一片、长效管理一片。
虽然我xx全域无垃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逐渐提高,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但是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
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卫生意识不强。各xx虽然在宣传动员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保洁员,大部分群众对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参与度不够,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全域无垃圾行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群众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待改进,“污水垃圾乱泼乱倒、柴草粪土乱堆乱放”、“前扫后倒”、“边走边扔”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发动群众困难。部分xx空心化现象严重,尤其是xx,常住人口大多为老人,致使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较为困难;
三是全域无垃圾创建经费不足。由于我xx财力薄弱,长期以来能争取到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少,大多数xx无户用垃圾桶,缺少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经费,保洁员待遇低,导致保洁员队伍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
(一)深入宣传引导,努力提升群众环境卫生意识。通过召开xx会议、入户宣讲环保知识、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榜”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域无垃圾行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措施,并加大反面事例的曝光力度,把舆论宣传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互为依托,营造声势,切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在xx小学开展“文明我先行”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勇于劝阻各种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人人讲文明、个个抓环境、处处展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全民参与回收,加强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建设。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按照辐射面广、方便回收的原则,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同时,规范土地流转相关程序,签订流转合同的同时收取地膜处理押金,待清理完毕后予以退还。
(三)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村社环卫硬件设施。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部门项目、经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在全xx配备xx辆密闭式垃圾运输车,主要居民点配备垃圾斗,每个xx配备专职xx名保洁员,负责日常垃圾清运和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为全xx群众营造一个干净、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健全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在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现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逐步形成符合全xx实际的环境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在全xx形成“政府主导、xx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良性
互动局面。
(五)强化制度落实,力求全域无垃圾常抓常好。为全力推进管理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全域无垃圾创建行动扎实有效、绝不反弹,我xx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一是持续强化管理办法。全面落实xx道路“一日一扫、全天保洁”的卫生清扫制度。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xx保洁员管理制度》,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坚决禁烟防火。通过广泛深入宣传,着力转变农业生产生活中焚烧垃圾、焚烧秸秆、焚烧废旧农膜等污染大气行为,24小时盯紧看牢点烟防火情况;三是全面落实长效机制。xx制定了《xx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保洁员管理制度》《xx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奖惩办法》及《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要严格实施,确保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