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系实训报告【经典4篇】
艺术系实训报告 篇一
实训时间:2021年5月1日-2021年6月30日
实训地点:艺术系实验室
实训目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一、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绘画实践: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对象或图片进行绘画实践,提升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2. 雕塑实践:学生使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培养空间构思和造型能力。
3. 摄影实践:学生学习摄影技巧和构图原理,通过拍摄不同题材的照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设计实践:学生参与设计项目,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培养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
二、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了绘画、雕塑、摄影和设计等艺术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学生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审美能力提升:通过观察和学习优秀作品,学生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4. 团队合作能力:在设计项目中,学生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心得
本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提高了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技巧。在绘画实践中,我学会了更好地观察和捕捉对象的特点,使我的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在雕塑实践中,我学会了运用不同材料进行造型创作,培养了自己的空间构思能力。在摄影实践中,我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构图原理和光线处理技巧,拍摄出更具艺术感的照片。在设计实践中,我学会了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艺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艺术的精髓。同时,实践也是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可以开拓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本次实训对于我个人的艺术能力提升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将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术系实训报告 篇二
实训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1日
实训地点:艺术系实验室
实训目的: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跨学科的创作能力
一、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创作:学生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进行跨学科的艺术创作,通过不同领域的交流和碰撞,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实地写生:学生们外出进行实地写生活动,观察和记录真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活动策划:学生们参与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术研究:学生们进行艺术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入探讨艺术理论和创作方法,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跨学科思维: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学生们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观察力提升:实地写生活动使学生们更加注重观察和记录,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能力培养: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学生们培养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术研究能力:通过进行学术研究,学生们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艺术理论和创作方法,培养了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三、实训心得
本次实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跨学科创作的魅力和挑战。不同专业的交流和碰撞,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作品。
在实地写生活动中,我学会了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文的感受。这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我对环境的敏感和表达能力。
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协调各方资源,使活动顺利进行。这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进行学术研究,我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艺术理论和创作方法,培养了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这为我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本次实训对于我个人的艺术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为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系实训报告 篇三
于9月3号12:00到达_龙泉,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对龙泉的了解,开始了对青瓷的了解和探究。 _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自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至东汉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于9月3号12:00到达_龙泉,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对龙泉的了解,开始了对青瓷的了解和探究。
_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自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至东汉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青瓷的颜色从早期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无不都以青为尚。
龙泉窑青瓷更是诸多青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 ,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青瓷始于10世纪前期的五代,盛于宋。宋王朝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族,下至庶民的需要,当时的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瓷的优秀传统技艺,以精湛的技艺烧制出美仑美奂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全盛时期。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址就有200余处。
龙泉青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白胎或朱砂胎青瓷,称“弟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哥窑青瓷是开片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有粉青、翠青、灰青等,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且其形状多样,是因为胎体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在烧窑冷却时出现的,可以听到轻脆的声音。开片本是一种缺陷,却意外地产生了特殊的装饰效果,如冰裂
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其中以“冰裂纹”为最美,它创意独特,如片片透明的冰,自然裂纹如冰互相碰裂状。裂缝深粗,如鱼鳞,又如同梅花片片,层层叠叠,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哥窑青瓷器脚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隐现紫色,因而有“紫口铁脚”之称。
弟窑青瓷釉面无纹片,胎白或底足呈朱红,釉层丰润,釉色青翠,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豆青、灰黄等不同釉色。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豆青次之。
单就釉色而言,南宋龙泉是中国古代青瓷烧制技术的顶峰。古人尚玉,故青瓷不仅有“雨过天青”之雅,有“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 古人对玉的景仰,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陶瓷工匠的制瓷实践中。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古代文人对唐代越窑(龙泉窑前身)优质青瓷的赞美。而梅子青、粉青釉的出窑,让人们更是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那玉一般的莹润葱翠,感受到了青山碧水的自然真色。梅子青釉,釉质浑厚,色如挂枝初梅,秀色可餐,青翠碧绿,莹澈剔透,宛若翡翠,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照人。粉青釉釉层肥厚,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青绿粉润,表面光泽柔和,有如青玉。这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在釉色上对玉质感的追求。龙泉青瓷作为南方青瓷的代表,更是让观者如饮甘醴般沉醉于杏花春雨的江南中。
现代的龙泉青瓷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发展出了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也注入了新的理念。
艺术系实训报告 篇四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