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彩3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一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非常温暖和感人的儿童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小明在一年级的故事,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小明是一个聪明而淘气的孩子。他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然而,小明的老师和父母总是教导他要保持心平气和。他们告诉他,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小明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逐渐明白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小明的经历,我明白了心平气和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冷静,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生气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而心平气和则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他人的错误。小明的朋友们也会犯错,但小明总是能够理解他们并给予帮助。这让我明白了宽容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会犯错,而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原谅。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还让我更加喜欢阅读。作者巧妙地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共鸣。我喜欢书中的角色,他们真实而又可爱。我也很喜欢书中的插图,它们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还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他人的错误。我相信这些教训将对我未来的成长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小说。这本书通过一个小男孩小明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在一年级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然而,小明的老师和父母总是教导他要保持心平气和。他们告诉他,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和他人变得不开心。小明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逐渐领悟到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小明的经历,我明白了心平气和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当我们生气时,我们往往会说出伤人的话或做出冲动的举动,这会伤害到他人并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而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冷静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失败。小明在一年级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相反,他努力学习,积极面对并克服问题。这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学到经验教训,并继续努力。
这本书的教育意义深远。它不仅教会了我心平气和和如何对待他人的错误,还鼓励了我积极面对困难和失败。我相信这些教训将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它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还让我明白了心平气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困难和失败。我相信这些教训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三
今年是我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的第二年,两年的“孩子王”自学了一整套克制“手下”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家长受训。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拉烂额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时,学校发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规定要读,听说其中有很多颇有借鉴意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文章,于是就怀着学习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我把读书后感触最深的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乐元素的加入。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读书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是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
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三、结友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多好。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