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范文5篇(优秀3篇)
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范文5篇 篇一
红旗渠,是一条伟大的运河,也是一条富有故事的运河。近日,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观看红旗渠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有机会亲眼见证这段历史,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的伟大。
当我们到达红旗渠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不已。红旗渠河水清澈见底,两旁的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犹如一条银河。沿着河岸走下去,我们看到了纪念碑、雕塑等红旗渠建设的标志,这让我更加期待着红旗渠的故事。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红旗渠的背景和历史。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至1952年间修建的一条运河,全长约1800多公里。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争年代,面临着水旱灾害频发的困境。毛主席亲自发动全国人民修建红旗渠,目的是为了解决水灾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受到水灾的困扰。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艰辛。大家用锄头、铁锹、手推车等简单的工具,辛勤劳动,日夜不息。他们要爬山、挖沟、砌石、打桩,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有的时候,工作环境恶劣,遇到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但他们从未退缩过,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将红旗渠一点点修建起来。
通过观看红旗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旗渠的伟大和红旗渠人民的坚持。红旗渠是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运河,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红旗渠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顽强地战胜了一切困难,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红旗渠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我要向红旗渠人民学习,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范文5篇 篇二
红旗渠,是一条让人心生敬意的运河,也是一段令人感动的历史。最近,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观看红旗渠的活动,我有幸参观了这条伟大的运河,深深感受到了红旗渠的伟大精神。
当我第一眼看到红旗渠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河水清澈见底,两旁的绿树成荫,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沿着河岸漫步,我看到了红旗渠建设的标志,这让我更加期待红旗渠的故事。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红旗渠的背景和历史。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至1952年间修建的一条运河,全长约1800多公里。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的年代,水旱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异常艰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亲自发动全国人民修建红旗渠,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免受水灾之苦。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艰辛。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日夜不息地劳动,不怕疲劳和困难。他们要爬山、挖沟、砌石、打桩,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有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但他们从未退缩过,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将红旗渠一点点修建起来。
通过观看红旗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旗渠的伟大和红旗渠人民的坚持。红旗渠是一段感人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红旗渠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地战胜了困难,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红旗渠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我要向红旗渠人民学习,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范文5篇 篇三
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小时候也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其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被人们传唱至今。8月10日我行重新组织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我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农行明天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农行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员工的观念淡了,工作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工作中讲客观,谈条件,提困难,不能主动的、能动的去工作,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林州人的一种本色,因此,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农行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2
4月27日晚,大沙坝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半脱产干部、“第一书记”集中观看纪录片《红旗渠》。
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在人力、物力、财力季度匮乏情况下,红旗渠不依赖国家,仅凭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通过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改变了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让林县人民从此过上了“不怕旱涝、保丰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
观看中,整个会场秩序井然,100余人静静坐着,共同观看了河南林县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创造的奇迹《红旗渠》,当观看到话剧中活波可爱的吱吱因担心工人饿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丢了性命时,当看到八十多岁的老秀才杨起梦老当益壮、奋不顾身为红旗渠建设挥墨题字时,当看到青年工友们为向调查组证明他们是自愿修建红旗渠而在山洞中集体举办婚礼时......现场观众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触动,不少人轻轻扶起来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这是忍住的感动,更是真情流露。
观看结束后,该乡党委书记对本次观看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明确要求,一是全体乡村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炼就亲民爱民的真情怀,炼就抢抓机遇的真胆识,炼就廉洁奉公的真品格,炼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二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要广泛宣传,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要组成工作队,将《红旗渠》精神宣讲至家家户户,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触,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坚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3
红旗渠,可谓是人间建筑之奇迹,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们的不畏艰险的辛勤工作,是他们的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红旗渠蓝图的描绘。让千家万户,不再取水困难,为水而争,解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让林县边成了林州,让这里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美丽!
由此,红旗渠精神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种精神,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当作规范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便会知道什么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别人,就会丧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被人们认为是弱者,之后,生活中,就会越来越是低声下气,这种活法有什么意思呢?
艰苦创业,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便会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可以长风破浪,更可能出人头地,编织起自己一生的梦。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话吗,叫:不怕苦,吃半辈子苦。怕吃苦,吃一辈子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自强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一辈辈的英雄豪杰们的传奇,才有了不断进步的人生。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诞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与辉煌。
开拓创新,生物进步的写照,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也是如此。多少种动物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觅食方式。在太古时代,又有多少的发明创造,让我们人类成为无愧与天地的万灵之长,这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威力。
团结协作,更始现代生活中所缺少的,虽然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为了或做间的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最后不成,情谊也不在了。
无私奉献,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当你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时,你会去好好的学习 红旗渠,让我记住的并不是修成前,当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后当地的富饶,使我们安于现在的幸福状况,而是让我们记住,他的落差,正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精神,才有了如此打懂得落差。当我们拥有了红旗渠的精神后,我们便能让我们现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乐的生活更快乐!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4
距观看《红旗渠》电影已经过去两周多时间了,那些画面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深深的被林县人民那股子干劲深深震撼和折服。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到了今天,仍然给我很多感触。
林县人民如何自力更生?靠的是林县人民一股子拼劲,林县人民有“敢”的精神,“拼”的劲头,要想战胜困难、爬坡过坎,就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是一句口号,要身体力行。畏难怕事,一事无成;敢想敢干,才能成功。红旗渠工程非常了不起,就算现在实施起来都让很多人感觉重重困难,感到“压力山大”。林县人民却能够历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第八大世界奇迹。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想法、“走着看”的观望态度,就没有了红旗渠,也就没有了人生事业的长足进步,生活很难有激情、火花。对于我们当前,地勘单位而言,正是处于面临着职能转变、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爬坡过坎的攻坚难关。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交织。我们大家不能随波逐流,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市场开拓、拼抢项目、账款回收等工作上,迎难而上、矢志奋斗、不懈进取,才能在这个地勘经济新常态中,逆势而上。
红旗渠的修成,靠林县人民自力更生,更需要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干事创业,锐意进取。林县人民不仅敢拼,还具备冲劲和韧性,冲劲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一种精神,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百折不挠战胜困难的勇气,这股劲儿能凝心聚力、激发斗志,促进林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决定工作的成败。韧劲,即是持之以恒、善打持久战的韧劲,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修建而成,如果林县人民缺乏韧性,人民出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遇到难题久攻不下,就灰心气馁,或者想方设法走捷径,或者干脆绕着困难走,就没有了红旗渠。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强手如林、饿虎争食的市场环境中,正处于一个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时期。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是常态,有压力、有畏惧,也是常态。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向林县人民学习,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干事创业,锐意进取,尤其需
要振奋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一股子冲劲和韧劲,绝不服输,奋起直追,勇往直前,遇到困难时做到不气馁、不言败、沉得住气,越挫越勇,才能在做事顺畅、工作顺利时做到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始终保持一种适度的内在张力。成大事,不是蛮干苦干瞎干,林县人民务实,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对修红旗渠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提出切实的工作措施,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行,这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团结一心,才能促使红旗渠的顺利完成。地勘事业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肯定会层出不穷,我们要团结协作,勇于面对复杂局面,勇于提出新思路,勇于打破先前的路子,以创新的招数和手段解决新问题,不能抱着老经验应付新问题,用旧思维思考新常态,用老办法、老经验推动新工作。
目前,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地勘经济又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不少地勘单位的日子过得又开始吃紧。一些人甚至惊呼,“地质工作的春天”过去了。尽管地勘大环境不利,我们地勘单位应该向林县人民学习,学习继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秉承自力更生、扎实工作的态度,保持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作风,树立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意识,发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力。在面对“好吃的肉都吃了,只剩难啃的骨头”的新常态,我们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定能在逆境中实现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5
震撼心人——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山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崖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与精神!
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州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在学习期间,我们考察组先后深入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黄华镇庙黄村考察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实地参观了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林州市汽配产业园、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双高”产业集群,林州人民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产业,令人影响深刻。
深受启发——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作为扶贫部门的负责人,结合全县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借鉴红旗渠精神。
第一、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工作已到关键时期,基础设施的这块工作取得了较好基础,但产业扶贫这块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这很关键,这需要很多措施和办法,因此可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敢于想、敢于创、敢于干、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寻找产业脱贫的路子,大家多出好点子,多出好主意,拿出金点子用在产业扶贫上,用在产业脱贫上。
第二、当前投入在扶贫工作力量仍然是不够的,这也是扶贫工作当前存在的一大困难。红旗渠的修建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十万大军齐上阵,这使得红旗渠在困难在重重的情况下,有强力的力量推动,我们也可以借鉴红旗渠的做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形成浩大扶贫工作大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想必会有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扶贫工作推进的另一个关键,那就是敢于担当,就红旗渠的修建,功臣之人杨贵,时任县委书记,为修建红旗渠历尽千难万险,永不放弃,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管遇上什么困难,他会挺身而出,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杨贵书记敢说敢为、敢干敢当的精神也是当今脱贫攻坚工作所需的,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总之,红旗渠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面旗帜,我们党需要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也需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