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实用4篇】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 篇一
《伟大的开端》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讲述一位普通人的故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庄。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面对困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毅力和决心让我深受启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坚持下去。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关于友情和团结的重要性。在主人公的旅程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最终战胜了困难。这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的保护。主人公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他以一种谦虚的姿态对待自然。从书中,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阅读《伟大的开端》,我明白了一个人不需要出众的才能或特殊的背景,只要有正确的心态和精神,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启发人心的指南。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尊重自然。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并取得成功。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 篇二
《伟大的开端》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和成长。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沮丧或放弃。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注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决定的。无论我们出身贫寒还是富有,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主人公在他的旅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然而,他没有退缩或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和毅力,他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阅读《伟大的开端》,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关于友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主人公的旅程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最终战胜了困难。这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阅读《伟大的开端》,我明白了成功的真正意义。成功并不只是指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和满足。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成长,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成功。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和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 篇三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李达、李汉俊,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他们接待了陌生的外国来客。
1920年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的'李大钊、武汉的董必武、济南的王尽美、长沙的毛泽东、广州的谭平山以及留日的施存统、留法的张申府等人已先后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将中国这些分散
的小组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的这两位成员商议,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等事宜。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 篇四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伟大的开端》读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中,苏俄和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是推动中共早日成立的一个关键因素。”章百家说。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借助一战后欧洲和世界各地出现的革命形势,为改变苏俄政权所处的极其困难的环境,列宁联合30多个国家的共产主义者于1919年3月发起成立了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此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共产党纷纷成立。但不久,欧洲的革命浪潮趋于消退。列宁便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远东和中国,寄希望于那里的革命运动。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个27岁的俄国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上海。此前,他先去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维经斯基此来还有个任务,就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吴海勇认为,当时上海畅达的交通、通讯以及经济文化实力,已经形成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上海布局,也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落下的关键一子。
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12月从上海启程回国。
半年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上海,与他同行的还有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派出的尼克尔斯基。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两人还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
“过去对尼克尔斯基所知甚少。近年发现的资料显示,他是搞工人运动出身。”吴海勇说,足见共产国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产业工人密集这样的特质是有考量,并自觉加以利用的。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正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共3篇)
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大文斗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伟大的开端》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