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3篇(通用3篇)
《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3篇 篇一
《了凡四训》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道家小说,讲述了了凡和他的师傅四次修行的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追求和修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和他的师傅通过四次修行的经历,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了修行的艰辛和重要性。
通过了凡和他的师傅的经历,我明白了修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很多的磨砺和挫折。正如书中所说:“大凡修行者,必有磨难,不受磨难,岂能成仙?”只有在磨难中坚持下来,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修行者要有慈悲心和善良的品德。在修行的过程中,了凡和他的师傅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还要应对外界的诱惑和考验。他们始终保持着善良和慈悲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和关怀。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了修行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修为,更是要影响和帮助他人。
通过阅读《了凡四训》,我意识到了修行的重要性和困难,也明白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修行的追求。我会努力修行,提升自己的修为,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3篇 篇二
《了凡四训》是一部道家小说,通过讲述了凡和他的师傅四次修行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修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了凡和他的师傅的故事,我意识到修行是一条漫长而辛苦的道路。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修行的艰辛和重要性。
在修行的过程中,了凡和他的师傅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还要应对外界的诱惑和考验。他们始终保持着善良和慈悲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和关怀。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修行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修为,更是要影响和帮助他人。
通过阅读《了凡四训》,我对于修行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修行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修为,更是为了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修行让我们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的需求和追求。只有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通过阅读《了凡四训》,我收获了很多,对于修行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会努力修行,提升自己的修为,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修行是一条漫长而辛苦的道路,但是只有在修行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3篇 篇三
《了凡四训》观后感(一)
本月我看了《了凡四训》这本书,这是我在郑州进货时一个经营素食的门市结缘赠送的,他说这本书是教导人如何惜福行
善、励志的书值得一看。通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万千,突然间豁然开朗,寻得了一条通天的人生大道,这条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动,信心倍增。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后代子孙而写的一本家训,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讲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鼓励人们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下面我将书中最经典的四点分享以下:1、立命之学。人的命运有两种先天命运和后天命运,先天的命运是父母祖宗上天给的,是先天注定的,就像我们的出生地无法改变一样。而后天的命运则是由先天的命运转变而成,有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则后天命运终生没有变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恶多端,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命运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说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2、改过之法。人不怕有过失,小的过失要及时改正;但是大的罪孽,就不能再制造了,终究会得到报应。一个人改过,如果能具备书中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有过错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也即是说,从内心意识上,你得端正态度,用积极地行动来完善自己。首先要认识这件事的本质,不要给自己找一堆的借口,要有羞耻心,知耻而后勇。
3、积善之方。善良的人,时时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够远离祸患而得到福报,极为恶毒的人,时时存恶念、常常做坏事,是福报损耗而招致祸害。积善的方法就是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爱的胸怀,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好的善的言行就会得到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得以拓宽和通畅;而你的不好的恶劣的言行就会得到不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狭窄不顺。
4、谦德之效。知道要积善之后,还须明白人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做人的方法必须讲究,而做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学问也会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会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但是,当今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经常会拿着一知半解就去挑战权威,就像我们这个行业的小孩,学了几个月基本功还不扎实,就异想天开出去幻想挣高工资,结果都是被老板解雇,因为的你得技术和修行还不能驾驭这个工作。
总之,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从念头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净,不起一丝毫的妄念,顺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才能成功。卸下了尘世虚荣的伪装,诚实的审视自己,积德行善,致力于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心存志向,人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结果。命运靠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实现!
《了凡四训》观后感(二)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观后感(三)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