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观后感(最新3篇)
推销员观后感 篇一
《推销员》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威利·洛曼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种种困境。这部电影揭示了推销员这个职业的残酷现实,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中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是一个典型的销售员,他在工作中非常卖力,但却屡屡碰壁。他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欺骗和胁迫。然而,这些努力却没有为他带来成功。他的客户们对他的推销策略感到厌烦,他的老板对他的业绩感到失望,他的家庭也因为他的工作状况而陷入困境。
观看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了现实中的推销员。他们每天穿梭于各个公司之间,不断地向客户推销产品或服务。他们面对的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常常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和良知。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是遭受了客户的冷漠和嘲笑。
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了对推销员这个职业的反思。推销员是一个需要技巧和勇气的职业,但他们也需要保持诚实和道德的底线。如果一个推销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他最终只会失去客户的信任。相反,如果一个推销员能够真诚地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他就有更大的机会取得成功。
除了对推销员这个职业的思考,电影《推销员》还给人们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威利·洛曼在工作中表现得如此不择手段,究竟是因为他天生如此,还是因为环境和压力迫使他如此行事?他的家庭生活是否也影响了他的工作表现?这些问题让我深思。
总的来说,电影《推销员》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通过一个推销员的故事,揭示了推销员这个职业的残酷现实,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更多人对推销员这个职业的关注和思考。
推销员观后感 篇二
《推销员》这部电影让我对推销员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故事情节紧凑,剧情扣人心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性和职业道德这两个大问题。
电影中的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一个推销员,他在工作中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境。他不断地努力推销产品,但却屡屡碰壁。他的老板对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他的业绩却一直无法达到预期。在工作的同时,他还要应对家庭的压力和矛盾。这些种种困境让我对推销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推销员这个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行业。推销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电影中,威利·洛曼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欺骗和胁迫。这让我思考推销员在工作中是否应该坚持诚实和道义,而不是只追求销售业绩。
除了对推销员这个职业的思考,电影《推销员》还给人们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威利·洛曼在工作中表现得如此不择手段,究竟是因为他本质如此,还是因为环境和压力迫使他如此行事?他的家庭生活是否也影响了他的工作表现?这些问题让我对人性和职业道德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通过观看电影《推销员》,我意识到推销员这个职业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销售技巧,同时也需要保持诚实和道德的底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更多人对推销员这个职业的关注和尊重。
推销员观后感 篇三
熊二
今天下午找老板聊天了,虽然已经有3个月没见他了,聊天的结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晚上就稍微放松了一下,看了一部在硬盘里放了好久的纪录片《推销员》。看完后比较有感触,所以打算写点东西,也顺便更新一下这个僵尸公众号。
我是在一个The 33 Best Documentaries of All Time的榜单里看到这部片子的,片子排在第9位,评语说:"梅索斯(导演)的电影关注时代的终结,记录了历史大大小小的转折点,《推销员》记录了一个大的转折点——不仅展现了推销员这一职业的灭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上帝是否已死这一问题的共鸣。"
《推销员》讲述的是4个末流推销员,深入各家各户推销一本华而不实的《圣经》。装祯不同的《圣经》有不同的价格,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售价$49.95的那种,这在6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钱。
推销员面对的顾客有两种,有钱的和没钱的,大多数是没钱的。在面对没钱的顾客时,推销员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比如顾客有一个信其他教的妻子,推销员会说服他坚持自己,不要考虑其他因素,推销员会强调男主人才是房子的主人,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决定,同时说自己只是推销《圣经》,并非让其妻子改信他教(通过让顾客赞同自己关于其他事物的看法来增加认同感),在出现第三者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首先要撇清其和顾客的关系(降低第三者说话的影响力),再直接向第三者表达"这件事与你无关"的观点,一般这时候第三者就会闭口不说话了。
片子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一个片段,是推销员保罗在面对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顾客时的反应,在推销员的鼓动下,顾客已经比较喜欢这本《圣经》了,无奈家境十分困难,实在无力负担。推销员开始竭尽所能试图说服其购买,完全不会考虑顾客下个月还不去贷款时的窘境,各种语言的刺激让人感觉不适。推销员只是想要卖货,我觉得道道水准很高的人是做不了推销员的,不忍心。
即使采用分期付款,大多数顾客还是无法负担其这部《圣经》,然而这些人就是推销员的主要销售对象。推销员在使用"坑蒙拐骗"的各种技法推销《圣经》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上帝还存在,这也为什么是人们在看完此片后,会对"上帝是否已死"这个问题产生共鸣。
当然也会遇到很多油盐不进的顾客,推销员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成功;在面对顾客家里就有人从事推销工作的情况,还是赶紧闪人吧。
片子还有更多的推销技巧,比如在马上要说服顾客签字买单的时候,顾客刚提出疑问,也有可能才说了半句话,必须马上岔开,(提高音量)说几句其他的话题,然后再回到推销的事情上,注意这时候需要有所改变,比如刚刚是准备填写家庭住址,重新回到话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问对方的姓名了。
在面对富人的时候,情况就要轻松得多,毕竟钱不是关键的因素,这时候就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上面着手。
我之所以对这部片子有很大的感触,是因为在暑假回四川老家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批"推销员",他们所做的事情,和电影中的推销员没有本质区别。现实中的推销员会利用小利小惠把老年人聚集起来,然后通过吹嘘自己产品的优质和低价,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夸大自己产品的性能,通过表扬购买者,让其在其他顾客面前获得虚荣,通过讽刺不愿意购买者,让其产生心理上的愧疚感。
同为末流推销员,现实中的推销员和影片中的一样,主要目标群体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大多贫穷,然而推销员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他们会榨干穷人的血汗钱。
这部片子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大概因为中国人对于写实作品并不适应。这部1968年的纪录片是很超前的,不论是拍摄的手法还是表达的思想。片中的推销员和顾客面对摄影机镜头表现得都很自然,让人觉得很惊奇。
很久不写文章了,这项技能已经完全退化,所以这篇文章
写得很艰难——这篇梳理电影的小文章,也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好歹是公众号开张后的第一篇长文章,希望以后能多写多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