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最新5篇)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 篇一
在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上,我有幸聆听到了一位医疗队队员的讲述,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和震撼。这位医生名叫李明,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但他却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敢,展现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李明是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他所在的医院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他和同事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在他的分享中,他提到了一个特别的患者,一个年轻的女孩,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进了医院。尽管她只是李明的一个患者,但李明却将她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李明告诉我们,他每天都会去看望这位年轻女孩,与她聊天,给她鼓励和支持。他用自己的关怀和温暖,让这位女孩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安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李明不仅给她带来了医治,更给她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在分享会上,李明还提到了他和同事们在抗击疫情中的艰辛和困难。他们每天面对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但他们从未退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他们勇敢地冲在前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精神。
通过李明的分享,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医疗队员们的伟大和无私。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援助鄂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医者仁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与此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能够像李明一样,用自己的关怀和温暖去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发扬医者仁心的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和温暖,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向援鄂医疗队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医者仁心的精神!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 篇二
在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上,我听到了一位护士的讲述,她的故事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这位护士名叫王丽,她是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她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护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王丽在分享中提到了她所经历的一次特殊任务。在一次抢救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她遭遇了意外,被患者的家属误认为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面对家属的指责和冷嘲热讽,王丽并没有退缩,她选择了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王丽告诉我们,她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和付出,她深知护士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尽管在这次事件中她受到了伤害,但她从未放弃,她选择了继续为患者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分享会上,王丽还提到了她和同事们在抗击疫情中的困难和挑战。她们每天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的疲惫,但她们从未言弃。她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给每一位患者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通过王丽的分享,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护士们的伟大和无私。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守护着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护士这个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和温暖。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护士,我们都可以发扬医者仁心的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个世界,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向援鄂医疗队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医者仁心的精神!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 篇三
三月伊始,气温回暖,多地陆续复工,街上的人流逐渐密集起来,新型冠状病毒好像离人群越来越远。
但是,我们能够掉以轻心吗?
西方有一首民谣道: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一颗钉子尚能引起祸患,我们做事更不能掉以轻心。
就目前而言,我国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然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让群众在初期所保持的谨慎心理逐渐淡化,这种表现在春季到来时更甚——多名群众因着气温回升,在阳光下聚集聊天,口罩未遮住口鼻。
口罩是眼下出门的必备物品之一,但是很多人把戴口罩当成小事,认为只要戴了,病毒就拿自己没辙。然而他们戴口罩要么露出鼻子,要么正反不分,口罩成了毫无用处装饰品。除开戴口罩外,疫情期间的小事大多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例如量体温、酒精消毒、出入登记等,这些小事貌似无用,实际上肺炎疫情的防线正是由这些小事筑牢的,小事勿小视,小事要重视,把这些小事做好,才能安心等待春天的花开。
春节前后,湖北武汉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医疗工作者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正在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首先做到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不懈怠、不敷衍,不跟国家添负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防控疫情。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当前正处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处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斗争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居住小区物业能够做到群防群控,每天给楼道消毒杀菌,为小区住户提供购买蔬菜和米面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管理。在小区门口设防控检查站,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回来人员自觉隔离,小区设立党员服务站,确保“四个不断”(水、电、气、热)。使小区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今天,面对这场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站,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 篇四
3月26日,河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7名医护人员乘高铁回到家乡。
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在郑州东站迎接。
河南高速交警组成护航车队,为凯旋的白衣战士护航。
郑州街头,一个个灯箱为胜利之师点亮。
家乡父老,向自己的英雄欢呼致敬。
祖国,永远铭记那些忠于祖国的人。
人民,永远热爱那些为人民奋斗的人。
长江,黄河,血脉相连。
一场重大的危机,固然带来苦难和牺牲,但也如磨刀石一样,砥砺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疫”期间,河南对湖北的支援,出于本能的同胞深情,出于真挚的亲人牵挂。
我们这个多民族团结一体的大家庭,我们这块南秀北雄的锦绣国土,在迎战共同敌人的奋战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更加珍惜奋斗换来的幸福,更加珍惜东西南北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加珍惜拧成一股绳奔着梦想去的休戚与共。
更凝聚,更团结,更有力,我们以此赢得这场人民战争,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分享会观后感 篇五
长江,黄河,两条丝带,舞动在锦绣中华的大地上。
源于同一座高原,汇入同一个大洋,哺育亿万炎黄子孙,涵养一种中国精神。
河南在大河中流,湖北在大江中游,面对共同的新冠肺炎疫情,江河手挽手,人民心牵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一支支医疗队奔赴武汉,一批批物资星夜驰援湖北,奏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江河同心”曲。
由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政论片《雄关》,今晚播出第三集《江河同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
中央有号令,河南雷厉风行。
全国一盘棋,河南一马当先。
1月26日,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从接到通知到完成组队,只用了6个小时;
2月2日,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
2月4日,河南46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出发;
队员最多的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自全省49所医院的300名医务人员,12小时内就集结完毕。
从1月26日到2月26日,一个月内,河南先后派出15个医疗队1281人。
要给就给最好的,精兵良将去武汉。
危难中,祖国和人民一声召唤,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不顾安危,母亲吻别甜睡的婴儿,儿女瞒过年迈的父母,丈夫告别新婚的妻子,毅然走上了前线。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
从走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战士。
赵童医生正在紧急救治一位80岁的患者。
几天前,老人有腹胀表现,经初步诊断符合“急腹症”特点,赵童随即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将患者转送到ct室,诊断结果是急性肠梗阻。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干燥的大便无法排出,病人痛苦不堪。
如果结肠破裂穿孔,患者很有可能会死亡,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也考虑不了那么多,赵童医生直接用双手将粪石掏了出来,缓解了患者的痛楚。
“您把我当
儿子就行了”。
新冠肺炎患者,有不少是高龄老人,家人都无法陪护。他们能够康复,不只是靠呼吸机,靠药物,靠自己的免疫力,更要靠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
可对于这些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说,从踏入这个战场那一天起,他们在关爱别人父母的同时,也就无法对自己的亲人尽孝。
这里是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半个小时之前,河南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赵松得知父亲在郑州去世的消息,忍不住失声痛哭。
只是,他不能放任自己陷入哀痛无法自拔。
还有病人需要争分夺秒地救治,还有别人的父亲需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两三个小时后,这位刚刚失去父亲的医生,擦干眼泪,开始工作。
中国人,无比珍视孝道。
父母在,要好好赡养;父母离去,要好好送终。
但有一种孝,是报效国家,报效人民,以此荣耀父母,荣耀故里。
援助湖北期间,河南医疗队收治患者2341人,共治愈出院1787人,转定点医院529人。
正因为医护人员慨然直面战场凶险和劳瘁,默默背负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既然是一场战争,后勤就是决胜关键,中原物资源源不断支援湖北。
河南省成立了由省级领导牵头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组织抗疫物资生产调配。
级别足够高,授权足够大,协调能力足够强,确保最高效地集中一切能够集中的资源。
在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量支持下,春节期间,本已按下“暂停键”的河南企业紧急启动,吹响生产集结号!
在政府职能和市场力量的相互配合下,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平顶山圣光集团医用防护服产量整整翻了17倍,最顶峰时,它生
河南长垣,医疗物资生产占全国市场销量的50%以上。春节期间,这里有资质的企业全线开工,机器24小时不停,工人24小时倒班,产量猛增到平时的30倍除夕当晚,就有首批紧急生产的290万只口罩发往武汉。
支援湖北,河南倾囊相助,自己的困难自己消化。疫情最紧张时,信阳的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胶靴不足一天用量。即使这样,1月28日到2月15日,全国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河南重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医用防护服九成以上、医用口罩六成以上运往武汉。
得知在湖北的医务人员忙得吃不上热饭,河南紧急协调一批批速冻、方便食品,从2月3日开始,源源不断运往湖北。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意味着河南食品生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力。全国性“一站式”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上万吨牛羊猪肉可供随时调配。
如果说河南的大宗物资调度是一条流向湖北的大河,那么在这个从北向南的爱心方向上,还有无数涓涓细流,单独看都有些不起眼,但汇聚起来,就是了不起的公益能量。
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三进武汉送菜。
一个人开始,一群人跟上,一个县城加入。
河南支援湖北,一去一来,去的是医护人员和物资,来的是进入河南的湖北籍人员。
古道热肠的河南,急公好义的河南,伸出双手,热情地帮助遇到难处的同胞。
防控疫情,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1月23日,武汉进出通道关闭。当天,572名境外湖北籍旅客从郑州机场入境,根据机场提前两小时提供的旅客信息,郑州市迅速在航空港区指定了三家优质酒店,让这些旅客住得尽可能舒适,尽可能有家的感觉。
再漫长寒冷的冬天,也总是要过去的。
春回大地时,也是凯旋日。
告别春水浩荡的长江,告别樱花绽放的武汉,告别依依惜别的同仁和同胞,告别战斗过的战场。
白衣战队,荣耀北归。
3月26日,河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7名医护人员乘高铁回到家乡。
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在郑州东站迎接。
河南高速交警组成护航车队,为凯旋的白衣战士护航。
郑州街头,一个个灯箱为胜利之师点亮。
家乡父老,向自己的英雄欢呼致敬。
祖国,永远铭记那些忠于祖国的人。
人民,永远热爱那些为人民奋斗的人。
长江,黄河,血脉相连。
一场重大的危机,固然带来苦难和牺牲,但也如磨刀石一样,砥砺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疫”期间,河南对湖北的支援,出于本能的同胞深情,出于真挚的亲人牵挂。
我们这个多民族团结一体的大家庭,我们这块南秀北雄的锦绣国土,在迎战共同敌人的奋战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更加珍惜奋斗换来的幸福,更加珍惜东西南北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加珍惜拧成一股绳奔着梦想去的休戚与共。
更凝聚,更团结,更有力,我们以此赢得这场人民战争,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