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精彩6篇)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一
金刚川电影给我带来的深深触动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金刚川》的电影,该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保卫金刚川而进行的英勇搏斗的故事。观影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也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首先,该片通过真实的场景再现和精良的特效,让我仿佛亲临战场般身临其境。影片中,金刚川战役的惨烈场面让我震撼不已,爆炸声、枪声、炮声此起彼伏,烟尘弥漫,血肉横飞,战壕中的士兵们奋勇拼杀,场面十分激烈。这些逼真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同时,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也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敬意。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生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国家和人民捍卫了和平与安宁。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为之动容,也让我更加深信,只有付出真正的努力和牺牲,才能换来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其次,该片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影片中,士兵们面对生死考验时,不禁产生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他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时,内心的想念和无助感让我感同身受。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他们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承诺,舍小家顾大家。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平凡的生活。战争虽然残酷,但也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爱,这种人性的伟大令我深感震撼。
最后,该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让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影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金刚川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些英雄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毅,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英雄的伟大。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之,《金刚川》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也让我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二
《金刚川》: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金刚川》的电影,该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保卫金刚川而进行的英勇搏斗的故事。观影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也对和平的珍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电影中对战争的真实再现令我震撼不已。影片通过精良的特效和真实的场景再现,将金刚川战役的惨烈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爆炸声、枪声、炮声此起彼伏,烟尘弥漫,血肉横飞,战壕中的士兵们奋勇拼杀,情景十分激烈。这些逼真的画面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触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同时,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也让我深感敬佩。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生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国家和人民捍卫了和平与安宁。他们的英勇事迹令我为之动容,也令我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
其次,电影对人性的刻画使我对和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内心往往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影片中,士兵们面对生死考验时,不禁产生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平凡的生活。战争虽然残酷,但也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爱。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传承和平的理念,为实现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电影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让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影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金刚川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些英雄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毅,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英雄的伟大。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之,《金刚川》这部电影让我对战争和和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的再现,让我深感震撼。我们应该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传承和平的理念,为实现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三
荧屏上的画面,网络上的资料,还有那铭刻的石碑--无不让我惊讶!这样一场战役,这样一场国与国之间帮助的战役,伤亡竟有36万余人!来自东方之都的中国血液,铺撒在如今飞速发展朝鲜的国土上!
惊讶之余,我也为中国自豪着。有多久,看到关于中国的字眼,都会不自觉的微笑;有多久,体味祖国千疮百孔,会泪眼朦胧;有多久,看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伸出救援之手,会心生感触;有多久,每每见到那飘扬在世界还有那宇宙中的红旗而骄傲自豪?这个数字没有界限,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履行着作为国人的义务 领略着作为国人的祖国山川美好!
这一刻,有多想赞美祖国--赞美您的博爱:在中国复苏还没有多久时,便站在了正义的角度,去帮助;这一刻,有多想缅怀先烈--正是因为那洒在异乡的红色血液,辉映着故国美好的前程!这一刻,有多想高声说上一句--朝鲜,勿忘·勿忘中国,那个70年前为你们领土而付出的国度!
帮助·勿忘中国,那个为朝鲜崛起而努力的中国
洒在朝鲜土地上的鲜血,留在祖国心中的名字。烈士们用握紧枪的双手,守护着另一方国土。尽管,那土地上没有我们端庄的方块字没有我们熟悉的中国话,但我们仍然为它的兴旺而骄傲,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为,70年风霜雪雨,中国与朝鲜从未忘记!
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打糕的阿妈尼;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那水火两重天里,飘动的声势的浩荡!那是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赤诚,那是对英雄的赞歌!
朝鲜,从未忘记。不论是今天的中朝友谊,还是昨日的鲜血遍地。朝鲜,用它的旗帜辉映着东方--中国,生死兄弟!一份用几十万生命构筑的友谊,一篇用朝鲜新纪元换来的历史足迹。
帮助·勿忘东方的国度
今日的中国,大地飞歌;今日的朝鲜,越发强盛。两国的友谊比天长!来自东方的一腔正义,朝鲜将它铭记;来自朝鲜的一种鼓励,那是正义中迸发的奇迹!
中国的帮助,是朝鲜站起来的勇气;中国的帮助,是社会正义的缩影,为新朝鲜奠基--一片荆棘,中国与朝鲜共同采撷;一片蓝天,朝鲜,抛去昨日的背影,像火箭--冲上青天!
这是一段关于帮助的历史,这是一段让中朝两国铭记的历史。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四
金刚川,看到有些人说不及预期,特别是故事单薄了些。我倒是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好。从一件事的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去呈现战争中人性伟大的一面,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战争的极端残酷。
两个月能拍出这个水平的电影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速度都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而且保持这个水平,那么电影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大大提升。
当然,也许是因为抗美援朝是一个特殊的主旋律题材,所以关注度高,对票房的贡献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当红实力派导演,加上实力派演员,又是票房的保证。这个配置本身就相当有市场。
那些说有点不及预期的观众,我是想是他们预期太高了。似乎这么多年来,大多数观众对一部电影的预期就是爆款。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其实还没有养成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电影的类型很多,如果不是老少皆宜的电影,票房差一些很正常。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能保持10亿以上的票房,收回投资还有所盈利是没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养成观影的习惯,并对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预期,而不是希望每部都是爆款。
回到电影讲述的故事,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自然当感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好好珍惜。
只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战争“。这两年懂王搞得世界不和平,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受打压。而另一方面国内内卷,特别是在职场打拼的白领们,如果人到中年没有一定的财富积累,996各种加班、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上待太多年之后,那么往往越努力越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因为技能远远不够让自己跳出恶性循环的圈子。这大概是很多人焦虑的原因。
不管什么年代,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只是50年代,人们说的还是生存的问题。现在则是如何健康地并能持续循环向上地生活。
内循环当然很重要,但是外循环也得保持。如果没有新的形式出现,广大普通中青年还是996的话,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普通人的机会则越来越少。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引来了很多的外资,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有了工作,过上小康生活。现在人口红利消失,而新的经济形式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出现,虽然我们在转型的路上,但还远远算不上转型成功。
遥想朝鲜战争的时候韩国刚成立不久,而现在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论发展的速度并不比我们差。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小国,发展起来容易些。但我总觉得这种对比该带给们一些思考。
比如韩国的电影,往往深刻反应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
而我们的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可选消费“的一种,而不是刚需之类的精神食粮。
这些年虽然审查方面比以前开放很多,但开放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大。以至于很多人还是追美剧、看韩国电影看好莱坞电影。显然我们的影视文化还比不上国外的。
金刚川里面开轰炸机的两个美国兵,一个只想完成任务早点回家,另一个死磕我们的高炮,最终机毁人亡。
我们和人家打战是为了保生存让人民群众过上和平的好日子,而他们打仗则是为了利益,虽然很大部分也有意识形态对抗的因素。
但对于参战双方的士兵来说,前者是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后者更像是个人的一份工作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国家当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路上,基本的物质需求显然已经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精神需求才是。
希望除了主旋律之外,也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好电影。但这需要观众、监管部门和从业者一起努力。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听到这首志愿军之歌,浑身的热血就会沸腾!七十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自己没有经历过,可儿时就从也没有参加那场战争却在那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参军在丹东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讲过,儿时的课本里小人书里知道了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等等这些英勇的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
金刚川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金刚川》片子里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几个人物,一个情节,多角度的反复演绎,让观众通过不同的场景,深入了解我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与美国鬼子的钢铁飞机、炸弹间进行的浴血奋战。
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演绎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吴京没有了《战狼》里的完美身材,油腻大叔的样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说的就是说张译演的张飞的角色,他的“来啊”的怒吼,目眦尽裂的敌忾表情,把志愿军战士不怕死的顽强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物资资源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人的志愿军,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将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打得坐到了谈判桌上。这不得不说是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人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强权,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威严。
作为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金刚川用还原真实场景的形式,告诉国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军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躯换来了。现代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给与那些胆敢破坏我们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墙裂推荐大家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片子,最好带着孩子们去看,就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那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的不易。
观看金刚川电影后的观后感 篇六
《金刚川》作为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它极为特殊,它8月开机,9月定档,10月就上映,即使有三大导演联合执导,即使投资达到了4亿人民币,但作为一部战争片,拍摄周期还是很紧张。
不过成片依旧呈现出了浓浓的大片质感,熟悉的演员悉数登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让人血脉偾张,《八佰》里的那匹白马乱入风采依旧,而频繁响起的警报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开场演员旁白里,曝出三个“关键词”,每个词都隐藏着一段残酷的历史,令人心情复杂。
关键词1:十七八岁
开始的一段旁白说道:“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
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
志愿军将领里,年纪最大的彭德怀当时五十多岁,依然处于壮年,而对面的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是七旬老头。
中方的军长年龄最大的是48岁的曾泽生,最小的是33岁的肖永银,军长平均年龄只有36岁,而师长平均年龄只有32.5岁,团长平均年龄只有28.5岁,营长连长都只有20出头,那些普通士兵刚好是十七八岁。
对面的美军中,最年轻的军长56岁,最年轻的师长48岁,团长是45岁,营长也在40岁以上。
双方一对比就能看出,美军年龄比我们整整大了一轮儿。
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大人打小孩”,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关键词2:生命之桥
旁白接着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镜头很快给到了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
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
《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役前,朝鲜停战双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就在签字前,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违反停战协议,扣留战俘2.7万人,强行编入军队,准备继续打下去。
彭德怀按照指示发动了金城战役,目标是消灭南朝鲜军队1.5万人,为停战谈判赢得主动权。
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资源的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
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这座生命之桥在《金刚川》里一定是个重要的存在。
关键词3:焦糊味
旁白接着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
当时中美装备的差距之大,让志愿军连在呼吸的空气里都能闻到焦糊味的压迫感。
美军泰勒军长曾经如此评价中美装备差距:“(中国志愿军)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他们的装备极其原始化,大部分是我们早已送进军事博物馆的古董。”
这句话毫不夸张,志愿军当时一个军的火力比不上美军一个师。
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
美军手里拿着的是二战时轻武器的杰作,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毛衣裤,外面还有防风雨登山服,侦察连甚至用上了刚刚研制成功的防弹背心。
而志愿军手里拿的都是二战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他们其中许多人是南方人,被紧急派往朝鲜,甚至都没入冬的棉衣,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剩下的志愿军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衣服一遇水就会冻结,失去保温效果。
在如此大的装备差距下,志愿军白天只能隐蔽在防空洞里,忍受美军狂轰乱炸,夜里才能出来发动进攻,所以他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不是攻城掠地的畅快,而是躲起来时空气里那弥漫着的焦糊味。
我们能回顾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到多久的未来。
对于历史的叙述始终都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之路的钥匙;我们把自己过去的故事讲好,才能有信心讲好未来的故事。
总之,《金刚川》是一部值得推荐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
当我们今天在网上高谈阔论,在双十一挑灯夜战的时候,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闻一闻70年前战场上的焦糊味,毕竟我们之所以拥有今天,是因为有的人把他们的明天留在了昨天...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