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优秀3篇)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 篇一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令人感动的教育励志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学,讲述了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带领学生们走出困境,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故事。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教室里,却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遇到了困难,他们的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也很紧张。而这个教室里的教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们,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故事中的教师并不是一个外貌出众或者富有天赋的人,但他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耐心。他用心灵的力量触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让他们重新树立了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他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伟大,更展示了学生的潜力。在故事中,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才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努力和坚持,他们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态度。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震撼。故事中的教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的教育方式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和成长。同时,故事中的学生们也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们的奋斗和坚持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起来,《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教育励志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成长的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发掘,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 篇二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学,但却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学生潜力的无限可能。
在这个故事中,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带领学生们走出了困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教会了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故事中的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才华,重新树立了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有价值的人。
故事中的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智慧和耐心让我感到敬佩,他用心灵的力量触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他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引路人,为学生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用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作为一名学生,我要更加珍惜教师的付出,积极参与学习,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同时,我也决心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影响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奇迹。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 篇三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位传奇老师雷夫艾斯奎斯攥写的。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带领56号教室的学生创造着教育上的奇迹。
雷夫艾斯奎斯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啊、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他曾经被授予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MBE勋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等荣誉。
美国的教育形式是开放的,美国的教室有着大胆的想法,正是这种特点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开始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大胆实践。丛林学校允许雷夫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教学而不加干涉,如雷夫老师不但废止了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教材,而且经常带着孩子们出去旅游以获得更多的深层次体验,雷夫老师表现出来的那种爱与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他让我明白,当你潜心要在教育上为孩子们做出点什么时,不仅要有用心良苦的创意,更要有百折不挠勇气和激情四溢的践行。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帮助孩子的教育事业中,是一种源自”真我”而奋斗的目标而乐此不彼。英国哲学家大卫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重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规定,以及人类的变革。”雷夫老师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信任是雷夫老师给了我最大的触动,信任也是书的第一部分。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这种教育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师提倡成功无捷径,好孩子,行事要努力也是56号教室的口号。一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新年的支持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所以他创造出了奇迹。他的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的教育精神是我们所追求和崇尚的,将信任与爱融入课堂,也是此书给我的最深启发。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2
先很羞愧地讲我做过的一件错事:上周语文课,我们做单元测试卷。最后交卷的时候,我再三强调看图写话一题要认真完成。可是卷子收上来后,发现一个学生做得差三落四,看图写话很多题都空着没做。再一细看,是小杰的笔迹。我立时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孩子,上课连一分钟都不能专注于课堂内容,常常是我刚提醒他不到十秒钟,他又立即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不是抠指头,就是玩小玩意儿,甚至我绘声绘色的故事对他都毫无吸引力。才一年级,就对学习充满厌倦!
平时这样的学习态度,现在又把卷子做成这样,这怎么行!我很生气地把他叫到身边:“你为什么不写完卷子?”
“我写完了。”他一脸的无辜。
“你写完了?给你看看你是怎么写完的?”我抖着卷子伸到他眼前。
小杰一脸的委屈,说:“我真的写完了!”
这使我的火一下子冒起来了,我心想:“你不做卷子,跟我承认错误也就罢了,明明没做完却要嘴硬说做完了!这样子理直气壮明目张胆地撒谎,小小年纪,怎么了得!这样子下去,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坏孩子呢!”
于是,我把小杰叫到教室外边,耐着性子再一次问他:“告诉老师,是不会做还是不想做?”
小杰依然坚持刚才的辩解:“我做完了!”
这还了得!我真是对他的撒谎感到愤怒了!愤怒中我用棍子重重敲了他的屁股一下,告诉他以后不许撒谎!对于知识上的错误,我不计较,但是,关乎人性品格的事情,我绝不姑息!我也理直气壮地破例惩戒了学生!
小杰强忍着眼泪,直直地看着我。
这时候,一个学生拿着卷子跑了出来,“老师,小杰做完了。”我一看,一张写着小杰名字的卷子被工工整整地完成了!原来这张没写名字让小杰受了冤枉的卷子是另外一个接受力比较慢的孩子的!
可以想象,这样的状况使当时的我是多么地羞愧,多么地难堪!我呆愣沉默了好几分钟,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泪汹涌而出的小杰!
最后,我抱起了他,一边不停地承认错误,一边去揉他被敲的小屁股,并承诺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好半天才让他止住了哭泣!
之所以把这件事叙述得如此详细,是想告诉读这篇文章的老师和家长朋友,在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以前我曾犯过类似的错误,这次再一次接受了这个教训!
小杰平静下来,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可是我的心除了羞愧,还有更多的思考!为什么我会第一时间想到这张不合格的卷子是小杰的而不是别的孩子?为什么我的直觉会把错误指向他呢?——是因为小杰平时的言行有过太多类似的问题,他已经让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以至于我一遇到同类的问题时,立即就想到这是他做的。
弟弟小的时候也经常受到这样的“待遇”。因为男孩子比较淘气,家里一有什么打碎碗碟,搞破沙发之类的小祸,爸爸妈妈一准儿先质问弟弟,很少先批评我,即使有些事确实是我干的,弟弟也替我背了黑锅。
由是想到子贡说的:“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是:“纣王的恶行并不象所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君子最厌恶处在污秽的地方,一旦沾上恶名,便把天下的坏事情都归加到他身上了。”
纣王的恶行被夸大,是因为他做错了事,失去了人们公允评价他的资格,所以,更多的恶事都加到他的头上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想再要恢复彼此亲密的关系,当然也就难了。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灵大门就会对他轰然关闭,很难再做到彼此融洽无间地相处了。
这件事也提醒我,对待学生,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一旦失去了孩子们的信任,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要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了。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第一章就讨论了“信任”这个话题。作者雷夫告诉我们,教师要以信任取代恐惧,不要让学生因为害怕才去守规矩,要打造一间充满信任的教室,让学生因为要维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信任而尊重规则。
这个信任是师生之间相互的。教师要做到公平,言出必行,以身作则,“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而学生也要明白,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因此要珍惜教师的信任,做错事情要勇于担当,不要推诿撒谎。
那么,在具体工作中教师要如何做才能维持学生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呢?如我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就理直气壮敲孩子屁股的老师,当然是很难得到学生的长久信任的。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找出事情的真相才做断论,不要想当然;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有多少的外在因素值得我们另眼相看,都要竭力做到对每个孩子公允无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言出必行,不要允诺了学生后却出尔反尔;对学生坦诚,内心与行动统一,不要口中一套行动一套;放下架子,及时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言行,修补破裂的信任关系。
以上这些,是我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体方法。每一个教师,当然都要珍惜学生信任自己的资格,并要求学生不要失去了老师的信任。这是需要我们长久坚持的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在这个信任危机和谎言普天满地的时代,教师任重道远!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3
认真拜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听了同行们的交流,感慨万分,感慨雷夫老师的爱心,感慨美国教育的人性,感慨西方教育的创新精神。静心思索,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能否在中国产生,能否在我们班产生,感觉很难,真的很难。
奇迹的产生为何很难,我也在认真思索。偶然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若有所悟。文章的题目是《中美教育的十个最大差异》,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一、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九、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课外生活: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中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考核等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差异才是奇迹难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能向雷夫老师学的只能是他对学生的爱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4
这个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批注式阅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我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们现在的教室里有太多的规则,制度,我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都想教室把变得有序、安静,努力去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样的教室学生是有心理压力,不敢放开自己思维,不敢自由表达,这样就扼杀了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有价值的对话。
二、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想教好学生是没有捷径可以走,它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才会有奇迹出现。
好老师必须是勤劳的负责的老师,即使他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如果没有辛勤的耕耘学生也不会成才。我想起了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耐心,足够的耐心,甚至坚忍。足够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动着,被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5
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雷夫这个人,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雷夫·艾斯奎斯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霍伯特小学是全美第二大小学,这所小学高达九成学生的家庭是贫困的,并且他们还多是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然而,雷夫所教的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这就如他所写的这本书的题目一样,真是一个奇迹。
这本书不是很厚,全书主要讲述了雷夫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将他的理解实施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因此,我读这本书,没有“拜读”的朝圣感,而是像在听一位资深的教育实践者讲他的教育故事。书中没有许多高深教育理论,讲述的都是雷夫在教学中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书中的教育事例都不是一个个规范严整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那么,雷夫是如何在56号教室创造奇迹的呢?他在书中做了详细的解答。
这本书有三个部分,共十七章,每个章节对应着一个教学内容。谈到教育,我们不可避免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雷夫书中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就是解释“为什么教?”“给我一些真相”,真相是什么呢?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师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这确实是真相,我们在课堂上,辛辛苦苦讲了许多知识,可能这些都没能让学生记住,相反我们对他们的惩罚或者批评,让他们产生的害怕感,却让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这样虽然看起来教室整齐了,但是这整齐是由于“害怕”,师生的角色由于这个“害怕”,是对立的。这样,学生怎么学得好呢?雷夫很明白,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伙的,他们应该一起去攻坚克难,习得知识。因此,雷夫实行“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就是榜样等一系列方法,让孩子们体会到:师生是一体的,应该互相信任。这就是雷夫老师的“为什么教”。为了一起学知识而教,而不是为了“害怕”害怕的事情发生而教。我想,雷夫老师通过这个章节告诉我们,我们教育者应该目标明确。其实不仅是教育,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不完美的情况出现,不应该过于注重那些不相干的东西,主要目标达成了就行,不能因小失大。
书中的第二章“寻找六阶段”,在我看来,就是“教什么?”学生信任老师,你们信任我,我很高兴。但是我希望的不仅仅是你们信任我,你们最终是要独立的,那么,你们没有我在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呢?雷夫老师嘲笑那些自以为是“孩子王”的老师:“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能力再强,传导不到学生那里去,也不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己,雷夫用“六阶段”来说明他要教会给学生什么。“我不”“我想”“我要”“我能”“我有”,始终有一个学生主体的“我”。相比直接灌输学生怎么做,雷夫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们自己会怎样看待自己。因此他问: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准则,由他律进而自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自由人格,是雷夫老师的终极追求。是啊,知识是无穷无尽,学不完的,但是学习知识的态度却是只要培养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三观”正确的、独立的人,这不就是我们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么?
书中的第二、三部分,方法和疯狂之举。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课外组织的活动,雷夫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是如何做的。也就是我理解的“怎样教”。第二部分“方法”主要展示的是课堂教学。雷夫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活动,让课堂上的教与学真实地发生。我们都是当老师的,因此很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很容易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想他自己的。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孩子们没有体会到这是知识,即使体会到这是知识,也不觉得这有用。雷夫的课堂,最多的是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参与感。书中的第二部分,有两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科学课的故事,课堂中有一位来班访问的老师看到一组孩子在组装火箭时犯了错,正准备为孩子示范正确的组装方法时,却被雷夫阻止了,因为雷夫认为失败也是一种经验。现在想来雷夫的做法是明智的,联想到上个星期我们观摩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薛老师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质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从现实的失败中学来的经验,肯定要比老师告诉他的正确答案,来得要真实,感受要深刻。还有一次在体育课上,雷夫让孩子们看比赛的时候用学过的积分方式记录比赛的分数,雷夫的这一做法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当中,让教育更有意义。
“疯狂之举”这部分主要讲的是雷夫如何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部分我感觉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了。也让我觉得雷夫也太“贪心”了,居然还“占用”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难怪他把这些课外活动称为“疯狂之举”。这些“疯狂之举”都是雷夫的“额外工作”,雷夫通过这些“额外工作”向我们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的真谛。对于雷夫来说,他是教师,他生活的全部就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雷夫让他们明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而生活中的一切,无时无刻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受教育的。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怎么会不成为“爱学习的天使”呢?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跟我一样,都感受到了雷夫对教育的“疯狂”热爱之情,因此,我给自己这篇分享稿取的题目是“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师”。因为在我看来,雷夫对教育的真诚近乎“疯狂”的热爱,是他能在56号教室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份热爱是无价的。因热爱投入时间,雷夫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或者说,他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和孩子们一起的活动上。书后面附有雷夫一天的生活纪事表,这个纪事,可谓是满满当当。因热爱产生智慧,正是雷夫对教育的热爱,才让他一直努力地思考着怎样让孩子学得更好。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闪烁着雷夫教学智慧的话语。无论是课堂上的指导学习,还是课外活动的指导人生。热爱――让雷夫的教学充满智慧。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两句雷夫的话,一句是,我这个老师没有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一句是,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的。这两句话是雷夫教学活动的生动写照。而这两句话也告诉了我们雷夫创造奇迹的秘诀:时间加努力。这一秘诀在雷夫所带的孩子身上,也得到了鲜活的证明。天道酬勤,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雷夫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道理。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师。雷夫用他的真情打动他的学生,用热情感染他的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考察清楚学情指导学生,师生共同努力,浇灌出了第56号教室这朵“奇迹之花”。雷夫的事迹告诉我,真诚的热爱自己的事业,肯花时间和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这个道理不仅仅限于教育事业,我想,这是雷夫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教益。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6
三年前曾粗略地看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有点遗憾没有深入地思考其中的`精髓,对书本里的奇迹故事也没有过多的分析。所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都不能很好的去解决,暑假里再次拿来这本书来研读。
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认为师生之间如果缺少了“害怕”,则会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看完以后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师生之间如果只能靠害怕去压制,那一定不是融洽的、和谐的,气氛一定充满了火药味,老师、学生都有苦难言。有人说“好的课堂就像在艺术的天堂里畅游,不好的课堂就像在菜市场里吵架。”读完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感悟,明确矫正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爱和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港湾,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老师的课堂是最温暖幸福的地方。
二、把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
雷夫老师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麻烦,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坚持了下来,并且感到十分幸福。雷夫老师并没有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当成了一个事业,通过自己的投入,让学生全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
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孩子不愿意来上学。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其次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最后让孩子认识并深刻体会到老师和父母的语言激励是他们进步的动力。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四、把每一个孩子看成天使,老师每天都会生活在天堂里。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知识、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不要小看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有学生参与的舞台才会精彩,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可限量的潜力。
雷夫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7
天堂是什么?一间小屋,四面是书。书的世界是奇妙的,阅读一本好书,书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甚至于每个标点都会令你觉得厚重。每每阅读之后,发现自己的心灵就像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丰盈。
初拿到《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为可以欣赏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艺术人生而感到兴奋。雷夫·埃斯奎斯结合他的教育生活,一点一滴地向我们介绍第五十六号教室,语言朴实无华,却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独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领着我走向前方。
李希贵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号教室,这是一个充满着信任的地方,孩子们对彼此互相信任,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好,我想这也是这间教室的一个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说,作为老师应该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是啊,身教重于言传,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从事教育以来,对于“信任”两个字的诠释还做得不够,在班级里孩子们之间会互相猜忌,彼此之间信任感指数不是特别高,这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做好的一个工作。教师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以为,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应说到做到,对于任何的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师的熏陶影响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另一个你,一个说到做好、充满信任的学生。
如果每个孩子是一个个小小天使,那么读书就是他们的双翼,让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雷夫·埃斯奎斯是一个注重孩子阅读的老师,他善于指导学生阅读,善于利用图书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令我们感受到书香浓浓,芳香迷人。
曹文轩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我想,阅读不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富有,却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有智慧;阅读不一定能延长孩子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在我看来,阅读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它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响,我在班级里为孩子们推荐好的阅读读物,举行读书交流会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尝到阅读的甜头,在书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间,奔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尊重是一种习惯。只有平等地交流,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他问了一个老师一个问题,结果老师火冒三丈地对他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他认为他有,只是听不懂而已,而他认为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他听懂为止。我想,漫步于教育旅途,想要欣赏到别样的风光,我们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俯下身段与他们心与心地交流。否则,简单残暴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
继续翻阅着《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心变得平静,头脑变得理智,胸怀变得开阔,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一种境界。它让我发现前方,并引领我走向前方……
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8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我想“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好奇和惊讶,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一下就对这些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叹息和洗礼,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做一好老师是很难,所以要求我们自己向雷夫老师那样,认真、坚持、有原则。我们中国教育的弊端,保守、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造成我们老师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那么的困难。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愿明天更美好!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他的教
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我想,我们教师应像他一样用我们的教育智慧、责任感和不断地学习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有独特思想,他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却是一个通才,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热爱学习;他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让教室变的温暖,他用爱,获得了教育的成功与精彩;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有认真的审视;他用智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9
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培育了太多太多的人才。然而,它的确是一个奇迹,但是,不是那间漏水而又破旧的教室的奇迹。奇迹,就发生在老师以及孩子们的心灵上。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说: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玉石。的确,教师的义务就是对他们进行雕琢。教育的秘诀,不是让孩子去怕你,因为怕挨你的骂而做作业,认真地看书。或者讨你的欢喜,在你提问时,说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话。有的时候,要做某一样东西时,你表面上、嘴上说好,其实心里却不屑一顾。
这是一个亲身经历:
在学校里的日子,有些时候,最怕老师问的问题就是:今天的作业多不多?有些时候,因为这个问题,会左右为难很久很久。有些时候,明明可能要做到九点钟的作业,却说不多。我也会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为了讨好老师吗?真的,太多时候是口是心非的。不是怕老师骂,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了,一种习惯——跟着老师的喜好走。
曾经的理想是老师,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心一意爱着学生,和孩子们变成哥们姐们的关系。但是,现在来看,这种方法并不行得通,因为如果你善待他们,他们也不会善待你,就像猴子耍把戏,很听你的话,依着主人,但依然是要被人耍的。
做一个老师还是很有威风的,可是,做老师的苦与累,是只有真正做才能感受得到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是让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