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实用6篇)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一
国家宝藏是一档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让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千年文明。作为一名观众,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在观看这档节目的过程中,我被国家宝藏中展示的珍贵文物所深深吸引。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每一件都是值得珍视和保护的宝藏。通过讲述文物的来历、历史背景和传承故事,国家宝藏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我通过这档节目,了解到许多我之前不知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受益匪浅。
国家宝藏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节目,更是一次向观众传递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机会。在这个节目中,每一位文物专家都对自己所研究的文物充满热爱和敬畏之情。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每一集的节目都能够唤起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国家宝藏还通过展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让观众了解到文物背后的艰辛和付出。文物的修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这档节目,观众可以看到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场景和修复过程,感受到他们对文物的呵护和敬畏之心。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国家宝藏是一档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国家宝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节目,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二
国家宝藏是一档令人震撼的文化传承节目,每一集都展示了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在观看这档节目的过程中,我被文物背后的故事所打动。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承故事,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国家宝藏,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文物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通过这档节目,观众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国家宝藏还展示了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工作,让观众了解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艰辛性。文物的保护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观看文物修复师的工作过程,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和呵护之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国家宝藏还通过展示文物的美丽和精湛工艺,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的独特魅力。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让人叹为观止。通过国家宝藏,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之,国家宝藏是一档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通过展示文物和文化遗产,让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千年文明。通过这样的节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我相信,通过国家宝藏,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三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我们看,烹熟了给我们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看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却不为人知,我们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非常的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而是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四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电视屏幕上,继“诗词热”和“朗读热”之后,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从创作源头上秉持高品质与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细磨,让央视文化节目品牌再创新高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电视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时,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视与呵护中去继承和发扬?
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然而,作为承载信息极大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文物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或神采飞扬,或荡气回肠,或屈辱苦难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自我的坐标;不仅蕴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这是一个厚重而广博的领域,也就注定了节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也更为开阔。
从“诗词文化”到“国宝重器”,央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融入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国家宝藏》正是央视肩负国家媒体责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尝试。”朱彤如是说。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据悉,九家博物馆馆长将组成“国宝守护联盟”,亲笔签名的99套9张签名纪念门票套装将送给幸运的热心观众。这组套票堪称“绝版”,早已全部启用电子门票的南京博物院专程为《国家宝藏》重制纸质门票,一周前新馆刚刚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为《国家宝藏》提前印制了新馆门票,节目以满满的诚意为观众准备了这份特别的礼物。其实“签名套票”只是一个符号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进博物馆。
除此之外,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将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时代的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说:“《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五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大家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大家看,烹熟了给大家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到,在大家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不为人知,大家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大家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很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大家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六
九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点评天团,影视明星小剧场飙戏,素人守护科普国宝知识……震撼十足的开场,恢弘大气的舞台效果……没错,这就
是央视爸爸燃烧大量经费制作的良心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后,一夜刷屏,无数人自发安利,豆瓣评分9.3,B站弹幕满屏,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时的盛况。这样一个貌似严肃的节目,竟然受到老中青三代人的高度关注,实在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节目的内容大概是:请出九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博物馆的二十七件文物,由明星当国宝守护人,小剧场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然后请出现任守护人讲述国宝今生故事。
而小剧场更是其中的亮点,官方吐槽轻快有趣。比如乾隆皇帝被演绎成拥有农家乐审美的盖章狂魔,被雍正爸爸质疑审美的遗传,被自家老爹和王羲之黄宗羲等文化大咖围绕diss,求乾隆宝宝心里的阴影面积。事情的起因是乾隆皇帝非要做一个集天下瓷器大成的罐子,在众人纷纷劝阻瓷器要素雅时,乾隆表示,我就是要过,要花,要复杂!
画风忽然转正,乾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儿臣要集历代大成,让后世记住大清的盛世!我就是在炫,我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我炫的是大清的盛世!”于是这个名为各种釉彩大瓶的瓶子,在0.002326的概率下被制造出来,成为瓷器之母。
我们不难理解节目的爆红,因为吸引观众的,是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的力量,是统一的力量。因为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清楚地知道,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它使我们的民族传承千年而未曾消亡。
传承千年的《千里江山图》繁复的绘画技艺,复杂枯燥的国画颜料制作面临失传;“中华第一石鼓”传承了千年文明,梁家三代为它辗转半个中国,却被一道浅浅的海峡隔在两岸;云梦虎地秦简讲述的则是秦一统天下前秦国基层小吏喜的兢兢业业……在这样的讲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文物的生命,看到了中华的文脉。
前几年初次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为工匠师傅们精湛的技艺深深震撼,一件件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就已经沉淀出的美丽被他们一一打磨重现。而看了《国家宝藏》,当一件件国之重器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热血沸腾,一种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越发震撼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它们是国家与民族的珍宝。当一件件文物被修复被发掘,他们与远古的工匠便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对话,一件件文物被赋予了新的灵魂,来到我们的面前。
器物也是有灵魂的,而这灵气,来自人的赋予。我们很难想象,千百年的时光中,这些玲珑雅致的器物,如何凭借纯手工与经验被制造出来,又如何穿越千年的时间得以代代传承,我想,那是文化血脉的力量。
那些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守护者们,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完成一件又一件顶级工艺品的复原?是什么支撑这他们走遍大半山河,只为给后世留下这些文物?
这些以王津师傅为代表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与常人无异。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他们眉目中流淌的沉静与坦然,因为他们心中怀着爱情,对工作的爱。他们的成品又何尝不是他们人生的见证!那些器物中,灌注的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器物已经易了主人了,他们也已融入器物中来了!
我们感谢这些人,是他们的坚守,使我们的灵魂之流依然纯净如新,民族的文化与信仰不会脱离我们的骨血。因为他们,我们明白传承并不只是为了传承,而可以是为了爱情。因为他们,我们明白我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我们从它上面走出来。因为他们,我们明白我们是炎黄子孙,绵延千年的文化不会轻易丢失。
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向他们致敬,向中华民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