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最新6篇)
狗十三观后感 篇一
《狗十三》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影。通过一个小女孩与一只流浪狗之间的故事,影片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思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小女孩狗十三与流浪狗的友谊令人感动。尽管她生活在贫困的条件下,但她却愿意与流浪狗分享自己的食物和温暖。她对狗的关爱和善意让我想起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给予它们关爱和尊重。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动物的态度,并决心更加关心和保护它们。
其次,影片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在电影中,小女孩狗十三与流浪狗遭遇了各种困境和不公。她们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和冷漠对待。这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许多弱势群体,他们也常常被忽视和歧视。这部电影通过小女孩和流浪狗的遭遇,让观众看到了社会中的不公和冷漠,引发了对社会关怀和公正的思考。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尊重他们的存在,为他们争取公平和尊严。
最后,这部电影也给了我希望。尽管小女孩狗十三和流浪狗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他们的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相信未来会更好。这部电影通过小女孩和流浪狗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希望和勇气的力量。
总之,《狗十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对社会冷漠和无情的思考,同时也给了我希望和勇气。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的观看,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动物福利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公正的社会。
狗十三观后感 篇二
《狗十三》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通过小女孩与一只流浪狗之间的故事,影片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和希望的敬畏之情。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对社会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女孩狗十三和流浪狗在电影中遭遇了各种不公和虐待。他们常常受到他人的欺凌和冷漠对待。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弱势群体,他们也常常被社会边缘化和忽视。这部电影通过小女孩和流浪狗的遭遇,让观众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引发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努力打破社会的不公和歧视。
其次,影片传递了对生命和希望的敬畏之情。小女孩狗十三和流浪狗的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在困境中从不放弃,始终相信未来会更好。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希望的追求让我深感震撼。这部电影通过小女孩和流浪狗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和希望的重要。
最后,这部电影也让我对动物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女孩狗十三对流浪狗的爱和关怀让我深受触动。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给予它们尊重和保护。这部电影通过小女孩和流浪狗的故事,让观众意识到了动物福利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
总之,《狗十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对社会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传递了对生命和希望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的观看,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珍视生命和希望,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狗十三观后感 篇三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因此,看到《狗十三》的豆瓣评分特别高时,就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初中女生的平凡故事,这位女主好像和我的年龄相仿,但是她的爸爸妈妈离异,一直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也为她找了一个继母,她拥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是家人都没有告诉她,并且为她买了一只金毛狗陪伴她,让她不是那样孤独。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电影里全是平凡的生活片段,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剧中女孩在生活里也有自己的特长学科物理,也有自己一直不拿手的弱项学科英语。大人们总是逼她学自己不爱的东西,离异后的父母也没有时间陪她。当狗走丢之后,大人们都没有去寻找,都认为一只狗不值得大动干戈,只有女孩知道狗也会迷路,也会感受到害怕,只有孩子才能明白一份真正感情的价值。
电影里有很多的冷暴力,比如说爷爷奶奶在知道孙女一直没日没夜地找狗的时候,说“你是要逼死我吗”。爸爸总是对她说:“弟弟还小,要让着他”。家人都认为一个科技展览会不如一个生意饭局重要。只有女孩守护着内心的声音。小王子曾经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生意,而是一家人团团员员,可以相互陪伴着对方,愿所有人乘风破浪后归来仍少年,像电影中的女孩学习,守护自己在意的真情。
狗十三观后感 篇四
前几天跟同学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狗十三》,我一般不太喜欢看国产电影,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就抱有期待是因为另一个去看过的同学跟我说看了之后感觉很丧。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平淡的述说着发生在一个13岁的少女身边的事情,但却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不断的上演着。很多人说如果看完《狗十三》你没有找到共鸣说明你生活的很幸福。
电影中李玩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很爱她,但他们关注的都是李玩有没有吃饱穿暖,从来不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关注她的内心世界,她的爸爸也是,遇到问题只会用吼的方式让她屈服。他们不理解一条狗对李玩的意义所在,甚至用成年人的方式又买了一条一样的狗来冒充爱因斯坦。当李玩发现这个“爱因斯坦”也像自己一样无助的时候最终接受了它,但爸爸确因为它不听话又要把它送去狗肉店。答应李玩要去天文馆却因为应酬而爽约,在打骂了李玩之后又给她道歉展现出慈祥的父爱,就像打了你一耳光又给你一颗糖吃。
很多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缺失的,给你钱花,要买什么都给你,但爱从来就不是如此的简单,爱是陪伴,爱是理解。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大人们总是习惯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分歧,不懂得倾听,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李玩在大人的世界中一次次的抗争,却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慢慢的,她也开始改变,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但她却再也不是那个为了找“爱因斯坦”而撕心裂肺痛哭的自己了。或许我们有一天会在这样那样的抗争与妥协中一步一步的长成了大人模样,但我却更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长大。
狗十三观后感 篇五
这是一部能引起很多90后女孩共鸣的电影。女主角“陈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她从小让爷爷奶奶带大,身边很少有人关心她,唯一能陪伴她的只有小狗和电视。
女主角“陈玩”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父母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却很少耐心地对待过她的感受。“陈玩”最喜欢的小狗丢了,一家人面面相觑,却连找都没帮她找;“陈玩”父亲为了和领导喝酒,耽误了陪“陈玩”去看天文展的时间,结果她心心念念的天文展没看成;“陈玩”父亲为了在领导面前有面子,让不会喝酒的女儿给领导敬酒······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的作风,他们只管你吃饱穿暖,不管你心里是开心还是委屈,而且还一味地要求你懂事。
“陈玩“最后是懂事了,她懂得了怎么让爸妈开心,可是她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她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最后当她看见自己最喜欢的狗“爱因斯坦”时,她不想去触碰了,因为她的心里再也不是敢于提要求的小孩子了,而是能够委屈求全的“大人”。
“陈玩”所谓的懂事,只是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这并非真的长大了。当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被人重视时,我们就会把真实感受隐藏起来,转换成让别人能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别人,这样乖巧懂事的自己少麻烦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对别人提要求,一味地委屈自己,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
成长就是在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出生的原生家庭可能让我们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陈玩”的讨好型人格,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我们应该在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后努力去纠正,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学会向别人提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大人”。
狗十三观后感 篇六
每个人都有青春,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青春也显得尤为不同。由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中就讲述了主人公李玩从一个13岁的少女到成年之间所经历的残酷变化,剧情引人入胜。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花了六元钱在腾讯上看了部电影《狗十三》开始以为是写忠犬跟狗主人的故事,实际是一个13岁女孩养了条狗,后来狗丢了,一家人就帮忙寻狗,没找到就买了条差不多的狗代替。狗主人坚持要找到原来的狗狗,说狗可以换,与狗的感情是换不了的改不了的。
父亲恼火骂一顿女儿,觉得女儿不懂事,家里能做的就只能这样,这就是原来的那条狗,只能这样。骂完还跟女儿道歉说自己过分了,请求女儿原谅。还说揍她是为她好,将来小孩长大就明白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爸爸和继母生了个弟弟,故意隐瞒她,有一次英语考试全年级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爸爸说奖励她带她看天文展览,兴致勃勃跑过去,爸爸却记错了时间还有一周才开,借机带她去认识并参加弟弟的两周岁生日会,整个场面很热闹唯独她被冷落。
弟弟跟父母经常来爷爷奶奶家玩,弟弟就是小皇帝人人宠着惯着,拿着衣服叉谁都打。
打破了奶奶的脑袋,狗狗被打得汪汪直叫,爸爸却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乖狗狗太凶。有一次弟弟又来打狗狗,被咬伤,继母要爸爸立刻马上把狗送走,送去狗肉店剁了,女儿再三恳求爸爸不用送走狗狗,爸爸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送走了狗狗。小姑娘疯了似的满大街找狗肉店找狗狗。心碎了无痕,哀莫大于心死用在此处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