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最新6篇】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几个重点章节的深入阐释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第五十五回的“葬花吟”。这一章节描述了贾宝玉为黛玉葬花的情景,通过对花卉的赞美和黛玉的哀思,展现了贾宝玉对黛玉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文章中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达了贾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两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的无奈和痛苦。通过这一章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它不仅仅是甜蜜和欢乐,更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感情描写,使我深深地被触动。

另外一个我特别留意的章节是第六十一至六十四回的“贾母骂王夫人”。在这一章节中,贾母因为王夫人的傲慢和暴戾,对她进行了一番猛烈的训斥。通过这个场景,我看到了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对家族秩序和家族利益的维护。她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王夫人行为的不满和对家族纪律的重视。同时,这一章节也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权力斗争和争斗。这种权力斗争不仅仅出现在贾府内部,也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现状。通过这个章节,我对封建家庭的内部关系和封建社会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些重点章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花卉和爱情的描写,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通过对权力斗争的描写,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问题和弊端。这些章节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和理解。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二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睿智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庞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庞杂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几个重点章节的深入阐释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回的“贾母寿辰大会”。这一章节描述了贾母的寿辰庆典,展现了贾府的繁华和大气。通过对宴会的描写,我看到了贾府的富丽堂皇和虚荣心的展示。贾府作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举行的庆典自然是气派非凡。然而,在这个虚华背后,也隐藏着家族的困境和不安。通过这个章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虚华背后真实的思考和揭示。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外一个我特别留意的章节是第六十九回的“贾琏闹婚”。在这一章节中,贾琏因为薛宝钗的冷漠和傲慢,对她进行了一番训斥。通过这个场景,我看到了贾琏作为贾府的一员,对家族荣誉和家族利益的维护。他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薛宝钗行为的不满和对家族纪律的重视。同时,这一章节也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权力斗争和争斗。这种权力斗争不仅仅出现在贾府内部,也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现状。通过这个章节,我对封建家庭的内部关系和封建社会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些重点章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楼梦》的智慧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庆典和虚荣的描写,它表达了对虚华背后真实的思考和揭示;通过对权力斗争的描写,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问题和弊端。这些章节让我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和理解。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细腻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几个重点章节,深受触动和思考。

其中一个重点章节是《贾母请灵》。这一章节以贾母的请灵仪式为背景,展现了贾家人的虚伪和功利心。在这个场景中,贾母为了向灵灵交代自己的功德,特意请来了一个道士进行祭拜。然而,这个道士却是一个骗子,他利用贾母的迷信心理,故意表现出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以获取贾母的信任和奉承。这一幕让我深感现实社会中虚伪和利益的力量。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往往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迷信和欺骗。这种现象在《红楼梦》中大量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重点章节是《贾宝玉睡太真庙》。这一章节描写了贾宝玉在庙中遇到黛玉的情节。在这个场景中,贾宝玉被迷人的黛玉吸引,情不自禁地在黛玉的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不敢展示真实的情感。而在这个场景中,贾宝玉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了他真实的一面。这让我深思:在爱情面前,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展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遮掩和伪装。

还有一个重点章节是《贾宝玉初试才子佳人》。这一章节以贾宝玉参加科举考试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对才子佳人的追求和评价标准。在这个场景中,贾宝玉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聪明才智,令人赞叹不已。然而,这种追求才子佳人的做法也暴露出封建社会的弊端。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往往只看重外在的才华和美貌,而忽视了内在的品质和素养。这使我深思:真正的才子佳人应该是内外兼修,才华与品德并重。

通过阅读《红楼梦》这些重点章节,我对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功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力量。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快乐,更让我在思考和思索中得到了成长。它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思考封建社会的机会。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四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

  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早在两百多年前,此书一出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高层。一边是烧书,一边是捧书,一边是“伤风化”的书,一边是“风情旖旎”的奇情书。

  其实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当然在地主阶级的两个叛逆者企图主宰自己的婚姻与命运,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

  先说说林黛玉的个性与思想。她“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绝望与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点,也源于此。是一个具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而贾宝玉也是一个精神叛逆的典型,作为大观园里的富贵闲人,贾宝玉自然有许多公子哥儿的习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贵族地主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同贾珍,贾琏,薛蟠之流相比,确实别具一样的性情。他不走所谓读书应举,出仕做官,立身扬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击那些热中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人。骂薛宝钗等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写渣滓浊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候门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着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这些思想与行为与封建正统的观念相对而立,自然为当时所不容。

  所以宝黛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通的。她从来不认为宝玉说的那是混帐话,认宝玉做知己,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础上。从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贯穿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的对封建正统,特别是对程朱理学以及八股科举的反逆思想;一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对本阶级的前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的感觉。林黛玉也许是因她是个女子,又处于无权无势,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压力更重,愁与恨也就郁积欲多。一个是希望“一杯净土掩风流”,一个则希望化成飞灰,化成轻烟,或者死后被“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一方面是与周围极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对这种阶级产生的绝望感与没落感。

  这种叛逆的思想,在当时反映在爱情上是带有相当强烈的病态,畸形,伤感的。也只能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了。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无非是为了使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旦到了维护自己利益的关键上贾母即使将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宝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宝黛他们却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托再贾母身上,希望得到贾母的支持与允诺,简直是迂腐,软弱之极。

  想想他们用建筑在蔑视封建“仕途经济”的思想基础上的“木石姻缘”,去对抗封建卫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缘”,怎能不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呢?

  悲就悲在我们看尽了这种荒唐的阶级观念产生的爱情悲剧,还是无法避免在现实的社会中仍有被迫门当户对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让婚姻远离了爱情,直至枯萎,永远不断延续着悲剧。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五

  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聪颖灵秀,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他本应是贾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然而他却充满着叛逆,虽去过学堂,念着四书五经,然而却一心厌恶官场,讨厌官场的腐朽堕落。但他反倒是对女子有着格外的亲近,从小就被女子包围着,甘愿做那万红中的一绿。他自称女人是水做的身子,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极度欣羡女子的清洁纯净,憎恶自己的家庭,甚至后悔自己是个男儿身。所以,他对身边的丫鬟总是呵护有加,平等对待,这即反应他对封建统治制度的控诉。他总是想摆脱封建枷锁的桎梏,但又无奈自己封建等级的身份。而最能体现宝玉向往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爱情,他对自己真正爱情的向往超越了时代背景的限制,不为封建家族利益而成婚,死心塌地地爱上了林黛玉,矢志不渝。他用真心向时代宣战,而令人遗憾的是最终他以失败告终。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说到了这么许多,决不能不提宝钗。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红楼梦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中的金玉之说,似乎是主线,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终还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门”。

  众人对薛宝钗的评价向来就褒贬不一。虽然表面上她还是个正面善良的形象,相貌出众,博学多识,善解人意,懂得权衡利弊,只是有时也颇有心机。但实则她是一个被封建思想紧紧裹住的女人,所以身上自带有那种让人嫌弃的质感,她为了一己之私而言语中暗射毒箭而害死袭人,这在众多人看来成为了无法原谅的错误。此外,之前她口口声声说不信那和尚的“金玉良缘”,却总在宝玉面前再三提起。金钏死后为了不让王太太过于伤心,竟说出了那丫鬟死不足惜之类的话。这云云一系列的事,都看出了宝钗实在就是被压在封建大山下的奴仆,她的生活游离在勾心斗角与阿谀奉承的边缘。作者对这个人物其实是又怜爱,又可惜的。结合人物背景,我们其实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怪在宝钗身上。毕竟,她在贾府仍是一个受得上上下下都喜欢的“封建淑女”,她与那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的“凤辣子”是截然不同的。

  《红楼梦》这部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在于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千言万语化成一声叹息。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六

  相比前面的元妃省亲一节,场面铺垫上的繁华奢侈,人物描写上的大体得度,事件上的热闹浩荡,这一节的铺叙就平和细小多了,回归到平常生活的琐碎杂乱来。既有宝玉和袭人之间介于主仆关系之外的感情描写,也有宝玉黛玉宝钗三者之间互联互斥的情愫纠纷,还有宝玉房中一干丫鬟与小厮的暧昧情事和不同嘴脸。

  大观园是一个大村落,人物众多,既有独立的生活圈子和生活习性,又有互相牵扯互相关联的人际来往和情感倾轧。这上到宝玉这样的一号人物和他身边的众多美女表面上的嬉笑打闹,和隐藏在各自心里的,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不同的交往密度,不同的情愫分量而有着对宝玉不同的关注的程度和爱慕的深浅;下到不入流的宝玉的奴才茗烟的荒唐之淫,和一个不知道岁数,也不清楚名字的丫鬟行起“警幻所训之事”,被宝玉无意撞见。可见这么一个大园子,情感之事是何等的混乱与复杂,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红楼梦》为千古第一写情之巨著了。

  如此杂乱的情事,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就这一章节来说,总结一下,可以从袭人的痴情,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妒情简单叙之。

  袭人自是痴情。在《红楼梦》中,花袭人只是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小人物,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花袭人”三字作其姓名。第五回中的诗句是这样写她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袭人对宝玉痴情,一点不为过。本来充其量她不过是一个大丫头,一个和宝玉有染的小女子,想要真正在众多身份高贵的小姐妙伶中占有宝玉,简直是痴人说梦。可她执着地爱着宝玉,呵护着宝玉,用她能最亲近宝玉的便利和固有的.心计坚持着这份痴情。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比较喜欢这个角色,这种传统型的女性,谁娶上她都是福气。

  袭人胸襟宽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比熙凤心毒手黑,张扬放纵;不比宝钗似神如仙,难下凡尘。袭人历来忠心耿耿,忠于主人决不打折扣。“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伏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第3回)。宝玉需要她,一时没见甚觉无聊,踏雪来袭人的家看她,袭人自是感动,“两眼微红,粉光融滑”。她的忠贞完全体现在对主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吩咐“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且“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如此等等,无一处不刻画着她对宝玉的忠贞。

  袭人聪明至极也工于心计,工于心计也是出于她对宝玉的忠诚和保护,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时刻准备着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整个书中,她敬重贾母、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就连这些当权者的聪慧的下人,如鸳鸯、平儿等,都小心侍奉,尊敬逢迎,因而在贾府中口碑很好,也取得了较高的地位。这就是她看似无欲无为的聪明,虽不争而可取。具体到这一节上,袭人自幼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且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自己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她知道宝玉情深的毛病,于是用终须要离开宝玉而嫁人的谎言来骗得宝玉为她担心,答应自己乖巧听话到最后听从她的约法三章。这些心计的运用就充分说明了袭人审时度势,善解人意,宁可自已委曲求全,顾全大局和深明义理。

  宝玉从来多情。对于女子,宝玉从来多情偏爱有加。无意中撞见茗烟与一不知名的丫鬟苟且之事,他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被他这样撞见羞事以后,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宝玉就显得比丫鬟还着急,跺脚道:“还不快跑”。人跑以后,他又自作聪明赶出去,叫道:“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宝玉偏爱红色,去袭人家坐那么一会儿,就惦记着一穿红衣服的女子,待袭人回来还打听这女子是何人,境况如何,当得知将嫁人后,叹她非自家丫鬟,平白被袭人抢白一顿。两个素昧平生的女子尚且让他如此挂牵,就更别说对袭人离开一时的依赖,和特意留着糖蒸酥酪给她吃,还有后面被袭人骗将离去而为挽留她的百依百顺了。当然更有后面怕黛玉不喜欢活动而睡出病来,故意编故事哄她开心的而对黛玉的细致用心。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处理人物的大小,处理事件的轻重上的面面俱到的能力,为了刻画一个人物性格上的鲜明特色,不厌其烦而舒缓有度地驾驭着自己的笔墨来描写它们。

  黛玉随处妒情。在大观园中,黛玉的聪明是无几人可比和不可否认的。她就是妒忌别人,有所语言和行动的话,也会做到有礼有据,不着刻痕,让你在迷茫之中不知不觉走进她的圈套里。她一直嫉恨着宝钗身上同样有块玉和宝玉贪婪她身上发出的“冷香”,正巧宝玉闻到从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从何而来,黛玉借机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还有后面的宝玉不解何为“暖香”,她就讽刺宝玉: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真如凤辣子那样刁钻的人也得服了她:真真这林丫头说出来的话,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如此的智慧和用心的语言和情节来描写黛玉独特的性格,我们能不佩服大师的写作功力吗?

相关文章

最新子夜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读后感2016-04-09
最新子夜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读百年孤独有感作文精选高中【通用3篇】

《百年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就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全书几乎没有任何向上的积...
读后感2015-08-05
读百年孤独有感作文精选高中【通用3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700字(经典3篇)

课余时间,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这本书深深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书的名字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的主人公叫海伦?凯勒,她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在她十九个月大...
读后感2012-08-05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700字(经典3篇)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精简2篇)

世界是多姿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昆虫,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一】 最近我读了《昆虫记》,感悟很深。 这本...
读后感2017-08-03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精简2篇)

草房子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经典3篇)

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读了两遍了,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这篇小说主要介绍了桑桑、陆鹤、纸月、细马和杜小康这五个优秀少年的小学生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读后感2014-06-07
草房子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经典3篇)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精彩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范文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老舍《我的母...
读后感2019-02-03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