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再被狐狸骗一次》有感
读《再被狐狸骗一次》有感
在看这个故事之前,看过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我总觉得狐狸是一种既狡诈又可爱的动物,但当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之后,深深地被震撼了。
从没有想过狐狸竟还有这般伟大的父爱,对一个家庭的责任心是那么的强烈。它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用那么残忍的方式舍弃生命,“突然,它举起一只前腿,将膝盖塞进自己的嘴,用力咬下去,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有害的噪音,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不一会,那条腿便被咬脱了骱,皮肉还相连着,那截小腿在空中晃荡着,转了两圈后,那截小腿终于被它象拆零件似的拆了下来,露出白森森的腿骨血喷射性的溢出来,把它面前的一片青草都淋湿了。它用一种期待的渴望的恳求的眼光望着我,一瘸一拐地往后逃却,似乎在跟我说,瞧,我真的受伤了,我真的逃不快了,我真的很容易就会被你捉住的,来追我吧,快来追我吧!------公狐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们,想法把“我”引开,它不惜用自戕的“苦肉计”来迷惑“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试问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有几人能做到?
“------我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推着我,使我不得不举步向公狐狸追去。公狐狸步履踉跄,一路逃,一路滴着血,逃得十分艰难。好几次,我都可以一刀腰斩了它,可我自己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原因,刀刃快喋到狐血时,我的手腕总是不由自主地朝旁边歪斜,砍在草地上。------”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那么残忍,明明已经心生怜悯, 还要“我”把手中的屠刀砍向这个伟大的父亲,它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如此不可饶恕,非要用它的生命来偿还,不就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偶尔地偷鸡摸狗吗?为什么此时此刻的“我”不能选择离开,让它去和它的妻子和孩子团聚,放它一条生路,放爱一条生路??
“------我也希望公狐狸能狡黠地朝我眨眨眼睛,摇甩那条红白相间的大尾巴,然后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它只做了个要窜跑的样子,突然裁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爬起来。它的血流得太多了,它死了。” “我”这时的“希望”是不是已经太迟,悲剧已然造成,挽回已无可能,年幼的'孩子从此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妻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丈夫,就这样曾经美满的家庭顷刻间被摧毁,这些失去的爱无法再重来!!
虽然,公狐狸最后并不是被“我”杀死的,是因为自残失血过多而死的,但我仍固执地认为是“我”的不依不饶最终让它选择了那样惨烈地死,我想,在它死之前一定是那么不甘心,它一定想回到孩子和妻子的身边和他们共享天伦,一定是对生充满了无限的留恋,
只是它死了,就在那一瞬间,来不及和它亲爱的妻子、心爱的孩子告别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人类如果对动物们的世界少一些歧视和杀戮,多一些宽容和尊重,那这些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但伤害还在继续、杀戮还在继续:被枪杀的野兔、笼中的小鸟、被活活剥皮的青蛙、跪拜的藏羚羊------在人的世界里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动物的世界里又何偿不是这样呢?只是我们人类看不到它们的眼泪与悲哀。
如果可能,从枪口下逃掉的野兔肯定愿意让猎人来世变成一只兔子,让他亲自体验一下面对枪口的恐惧。
如果可能,从那笼中的鸟儿肯定愿意让猎人来世变成一只鸟儿,让他亲自体验一下失去自由的痛苦。
------
当人从葱翠的青纱帐穿过,从秋后裸露的土地上走过,在雪后无垠的原野上蹒跚行进,他所看到的只是葱翠,只是裸露,只是无垠,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生命迹象,眼前一片死寂,他的心会不会感到孤寂和悲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如若真的有一天,整个地球变成了一所孤独的大房子,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将拿什么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在这些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我能清楚地听见自己撕裂的心灵与灵魂的对话,曾经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复苏,这每一幕都给人以深深地震撼,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急切地想把这个故事读给我的孩子们听,我以为孩子是最容易把动物当“人”看待,最能理解动物的情感,也最容易和它们成为朋友的。我们不能太期待孩子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是他们的父母养成的;他们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在也许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也许太多的人生经历已让他们变得麻木,但我们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可塑性: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善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我想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动物、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爱一切值得爱也应该爱的、身心健康的正常人。一个人只有当他成为一个有健全心智、有正常人格、有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人
时,他才有可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作为社会和他人造福的技能。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绿色的种子,让动物不再因人类的迷惘而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