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年代》观后感【精彩4篇】
《摩登年代》观后感 篇一
《摩登年代》是由导演陈可辛执导,刘德华、陈小春等主演的一部香港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在香港摩登年代中努力生活的年轻人的故事。通过展示他们的友谊、爱情和成长,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电影以香港的现代都市为背景,通过精美的摄影和细腻的剧情描绘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旋律动听,歌词深情,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整个电影充满了时尚和摩登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中。
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年轻人展开。一个是电台DJ阿波(刘德华饰),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对音乐充满热爱,梦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制作人。另一个是摄影师阿杰(陈小春饰),他擅长捕捉瞬间的美丽,但在事业和感情上都面临着困扰。
影片通过展示阿波和阿杰之间的友谊,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和成长的过程。他们一起面对职场竞争、爱情挫折和人生迷茫,但始终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种坚持和勇敢让观众深受触动,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梦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除了友谊,电影还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纠结。阿波和阿杰都经历了一段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也付出了很多。这让观众对爱情的真实性和价值产生了思考,更加珍惜身边的爱人。
总的来说,电影《摩登年代》通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真实的故事,成功地展现了香港摩登年代的生活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有思考和启发的电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成长,还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所思考。这使得《摩登年代》成为一部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佳作。
《摩登年代》观后感 篇二
《摩登年代》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影,它通过展示年轻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和成长,向观众传递出许多深刻的思考。
首先,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时尚和摩登。影片中的服装、音乐和道具都充满了现代感,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这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摩登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活力。电影中的音乐更是一大亮点,旋律动听,歌词深情,让人沉浸其中。
其次,电影通过两个主人公的故事展示了友情的力量。阿波和阿杰是两个性格迥异但彼此扶持的好朋友。他们一起面对职场竞争、爱情挫折和人生迷茫,但始终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这种真挚的友情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感的温暖和力量。
此外,电影还展示了爱情的复杂和纠结。阿波和阿杰都经历了一段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也付出了很多。电影通过展示他们的遭遇和抉择,让观众对爱情的真实性和价值产生了思考。爱情不仅仅是甜蜜和浪漫,还需要付出和坚持。
总的来说,电影《摩登年代》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表演,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追求和困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成长,还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所思考。这使得《摩登年代》成为一部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思考的艺术品。
《摩登年代》观后感 篇三
平心而论,在国内极致追求娱乐化的市场下,尤其是暑期档,像是《摩登年代》这样偏文艺、轻喜剧的亲情题材可能会鲜有关注,石沉大海。但有了后《泰囧》时代的徐铮,其个人影响力足以让本片平地起风雷。《摩登年代》有了足够的曝光率,还要回到电影本身方面,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质量能否对得起如此高的关注度。
其实不太好评价《摩登年代》,本片会让很多抱着看《泰囧》式爆笑喜剧片的观众失望,因为该片喜剧成分浅尝辄止,更多还是从小人物的悲惨境遇和父女亲情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摩登年代》讲述一个骗子与从天而降的“女儿”行走江湖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亲情为切入点,将魔幻、喜剧与情感进行巧妙融合,父女搭档一唱一和的配置,以同类作品为参照模板,本片既有《非常主播》的搞笑,《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温情,温情要明显大于搞笑成分,这就是本片所要给观众呈现的效果。
徐铮是一个很有志向的演员,当年主演《嘻游记》之后,在微博上向观众致歉,许诺从此不再拍烂片,从《人在囧途》、《搞定岳父大人》到票房称霸华语影坛的《泰囧》,至今这个诺言似乎没有被打破。《摩登年代》也未让徐铮食言,这部笑料不如预期,但亲情却超出预期的电影固有缺点,但不是烂片。
《摩登年代》的名字很明显在致敬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其实该片更像其另一部作品《寻子遇仙记》。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魔术的虚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童话般的色彩,然而这个童话是不完美,一个到处行骗的三流魔术师的惨淡神话,莫名其妙出现的小女儿的纯真天性,成人与孩子格格不入的世界观,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魔术。这个桥段不仅让人想起来两部作品,其一是法国动画大师的名作《魔术师》,其二是北条司的经典短篇漫画《天使的礼物》。本片与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始终在牵动着观众的内心,父女二人面临生活与事业的压力在厦门街头流浪,体验着他们最艰辛最酸楚的底层生活里伴随着爱的温意和感动。而这一部分编导采用含蓄的手法,通过一些惹人发笑的幽默来展示底层生活,典型的卓别林式“苦中作乐”的手法,观众的心情也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上下波动。
所谓过程是悲惨的,结局是圆满的,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是所有亲情片中一贯采用的方式,正当观众认为徐铮饰演的欧大卫会为了女儿、为了自己的事业最后绝地反击,在所有人面前完成一场旷世的魔术表演时,但电影后半部分的走向却没有如观众猜测的那样,魔术表演失败,父女之间出现裂痕,事业人生双重失败,而电影真正的结局却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天使的礼物》与《魔术师》那样,电影的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结尾桥段照应开篇,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却不乏现实笔触,魔术是虚构的,现实世界却是真实的,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演绎的是残酷与温情并存,绝望与奇迹同生。
电影在后半部分的煽情段落有些过火,人物也趋于脸谱化,这些都是本片的缺陷。而从整体上而言,《摩登年代》可以说是为徐铮量身定做的'一出温情小品剧,很有诚意,通过这个卓别林式的故事、欧·亨利式的结尾,能从中体会到电影的内在含义:女儿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摩登年代》观后感 篇四
相比于男性,女性主人公更能传达出现代人面对异化社会的不适感,想要在纸醉金迷的大背景下挖掘温暖,拍女人错不了的。《摩登年代》与《小时代》的片名异曲同工——映射现代都市。不过,一个将镜头对准了比《这个杀手不太冷》更萝莉的小女孩儿,另一个则对准成长为女人前的少女。
比成年女人更加亲民的一种女性是萝莉。她们或许聪明,但不会用心计,或许美貌,但这美貌绝对不是诱惑男人的毒饵,而是上天赋予人类美好禀赋的视觉呈现。萝莉的眼睛是负责照亮世界的。
萝莉在西方源于法语词汇très joli,译为太可爱了,非常漂亮,常用来形容孩子,现常被用来形容形貌可爱看起来比较萌的女孩子。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了小说《洛丽塔》,该小说的另外一个译名叫做《一树梨花压海棠》,足见其口味之重。Lolita的概念就此突破了西方视野,推向东方,萝莉从天使的童话舞台上走进现代社会。
几十年前,萝莉成为日本漫画业所着迷的对象,第一个被世人公认的萝莉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里的主角Momo公主。第一代萝莉萌王是「魔卡少女樱」里的主角木之本樱(《美少女战士》似乎更早?)。东方漫画里的萝莉们穿上了富有欧洲古典色彩的“萝莉服”,比女童多了一丝性感,而本性依然是爱与正义的使者。我们现在对萝莉的认识,大致来自于这两个路数。
《这个杀手不太冷》在电影世界里开了萝莉配大叔的先河,它遵循了《洛丽塔》小说所传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让无数影迷赤裸裸地感受到人类善良的本性在欲望横行的现代社会里脆弱、甜美、壮烈的挣扎。不过玛蒂达是个早熟的女孩儿,人物本身就携带有很多儿童所不具有的成人特征——社会赋予菊花很多种功用,同样也赋予萝莉很多不单纯的阴影。那是一部变了个花样的成人爱情电影。
另一类萝莉电影比如法国电影《蝴蝶》,严格恪守了《洛丽塔》出现前女童纯真美好的形象,女孩儿、爷爷与蝴蝶,成为经典。《摩登年代》里的丢丢继承的应该是这一股血脉,当菊花只是菊花,萝莉才是真正的萝莉。
《摩登年代》从立意角度还是甄选了最简单的儿童视角,即便丢丢是个孤儿,受到过社会的不公对待,但她依然是一个中正的,善良的,乐观的,活泼的儿童,她不会抽烟,穿奇怪的衣服,讲不合口味的脏字,她就是每个爸爸妈妈所喜欢的那个爱的化身,就像秀兰邓波一样,这样的影片,可以给都市丛林里的成年人一次回归的旅程,旅程中还可以携带儿童放心观赏,孩子在领略丢丢所经历的一切时,即便不明白,也会被丢丢的正能量所感染,而不会学到玛蒂达那样叛逆的孩童所携带的成人缺陷。
影视创作者面前是一张硕大的白纸。面对啼笑皆非的时代,一个女孩儿可以有各种命运的可能。而能够打动观众内心的,往往不是从潘多拉魔盒里泄露
出来的东西,而是留在里面的希望。萝莉往往成为作品中希望的化身,爱的希望,正义的希望,真理的希望。8月23日,《摩登年代》即将上映,静静期待徐铮和筷子兄弟三位大叔,与小萝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