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的观后感(优质3篇)
《绿皮书》的观后感 篇一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司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方进行旅行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令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影片中,黑人钢琴家唐尼·谢利和司机托尼·利普在旅途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他们遭受到了南方的种族歧视和偏见,但在这个困境中,他们互相扶持,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他们共同面对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影片通过谢利和利普的旅行,展现了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在南方的各个城市,谢利面对的是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他不得不忍受各种屈辱。而利普作为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虽然不属于主流白人社会,但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待。这种对比让人深思,也引起了观众对于社会不公的反思。
影片中的“绿皮书”是一本为黑人提供旅行指南的书籍,里面包含了黑人可以停留和吃饭的地方。这个名字既象征了剥夺黑人自由的歧视制度,也体现了谢利和利普在旅途中的困境和挑战。通过这个角度,影片向观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呼吁人们反思和改变。
除了剧情和主题,电影《绿皮书》还通过精彩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的演技令人赞叹,他们塑造的角色真实而有力。他们的对手戏精彩纷呈,让观众情感激荡。导演彼得·法拉利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动人的音乐,让整个影片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总的来说,电影《绿皮书》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也通过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传递了关爱和尊重的价值观。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思考,也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绿皮书》的观后感 篇二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让人感动和思考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司机在60年代美国南方的旅行故事。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并传递了尊重和友谊的重要价值。
影片中,黑人钢琴家唐尼·谢利和司机托尼·利普在旅途中遭受了各种种族歧视和偏见。他们在南方的各个城市都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这让观众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尽管面对困境,他们彼此扶持,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影片通过他们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友谊和互助的力量。
影片中的“绿皮书”是一本为黑人提供旅行指南的书籍,里面包含了黑人可以停留和吃饭的地方。这个名字既象征了当时黑人的局限和剥夺自由的制度,也代表了谢利和利普旅途中的困境和挑战。通过这个角度,影片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问题,呼吁人们反思和改变。
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的演技令人赞叹,他们塑造的角色真实而有力。他们的对手戏精彩纷呈,让观众情感激荡。导演彼得·法拉利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动人的音乐,将整个故事打造得更加感人和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电影《绿皮书》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向观众传递了关爱和尊重的价值观。这部电影不仅让人感动和思考,也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而努力。它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绿皮书》的观后感 篇三
绿色,是一种美好的颜色。自然界中的绿色,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生活中的绿色,更代表着环保,意味着一路畅通。但是在上世纪中期,一本绿色的小册子,却是黑人手里拿着的一份“耻辱”。绿皮书全称为“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是专门为黑人而写的一本旅行指南,而电影《绿皮书》片名的灵感正是得益于此。
偶然浏览手机网页,得知《绿皮书》斩获第9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3月1日全国公映。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欣赏了这部感人的影片。
《绿皮书》是一部喜剧、传记类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温暖人心的作品。
一名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粗暴的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机。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一起共渡难关。行程临近结束,两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见......
剧中的两位角色把人种之间微妙的反差感演绎得十分到位,一个举止粗鲁的白人司机,坐在后排尊贵座位上的则是举止优雅的黑人钢琴家。一个大老粗和一个优雅的艺术家,一个白色上等人和一个黑皮肤的受歧视的下等人,在观念与生活习惯方面迥异的两个人,因善良、纯真而彼此改变,最终真情相拥。其中有那么一刻,对于剧中歧视黑人的行径,让人心生酸楚,但最终圣诞节之夜钢琴家与司机的拥抱,让冰雪消融,顷刻春暖花开。
在上个世纪中期,黑人还不能受到平等对待。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绿皮书里,标注了每个城市黑人可以进入的旅店或餐厅,如果没有它,黑人到了美国南方出行甚至会遭到羞辱和危险。直到60年代中期,平权运动有了进展,才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不难理解剧中黑人演奏家唐博士的苦与痛。
剧中的唐谢利博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是,要命的是,在那个年代,他拥有黑色的皮肤。在比较发达的北方,他有一定生活空间。被邀演出,生活富足。但是,骨子里的歧视,使他脆弱,只想隐藏。
比如,他的家中,用极尽昂贵的奢侈品装饰,需要展示的是一份“浮华”。他接待客人的座位,是“高高在上”的座椅,需要的是身体上的“高贵”。他明明是一位演奏家,可就是喜欢别人称他为“博士”,且拥有多个头衔。比如,生活中的他,不在车上吃东西,不吃(只有黑人才吃的)炸鸡,不随便捡拾他人物品,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白色垃圾绝不随便丢弃,他虽然是黑色的皮肤,但是在行为修养上已经完全达到了白色上等人的水准。甚至于“超越”。而这一切,都是他极其渴望拥有真正的尊严的脆弱表现。
上帝就是最好的诗人,现实就是他的歌。父母给了唐谢利博士音乐的天赋,却给了他黑色的皮肤。让他挣扎着痛苦。
但是,他的身上,却有那么一种坚持的韧性与勇敢的精神,让你佩服。
世界上最容易的是违背真心生活,最难的是欣赏你的人也怀抱着真心走向你。黑人演奏家最后做到了。
他原本可以留在北方演奏。可是,他偏偏要南下,去落后、偏僻备受歧视的南方。因为,他的执念是需要被认同和接受。
当他漫步街头,看到一套心仪的西装,托尼也怂恿他试试,却遭店员的严辞拒绝,愤怒让人怒不可遏。唐谢利博士只能黯然离开。
当托尼雨夜迷路,带着唐谢利博士行驶在马路上,警察以这个区域这个时间不能出现黑人而拘捕了两人,唐博士责怪托尼的不冷静,殴打警察而连累了他。此刻,他扔归责于托尼,还想着要微笑着平静地解决问题。
当他忘情演奏,获得阵阵掌声,他却被告知不能去演奏大厅的卫生间,而要去柳树下简易的茅厕时,愤怒仍然让人怒不可遏。这时唐博士拒绝去柳树下,而是选择回到只允许黑人入住的旅店如厕。
当他和托尼争论,虽然住在皇宫一样的房子里,过着上等人的物质生活,挺直腰杆卖命演奏,但是最后还是被白种人歧视,被黑人同类所不接受,他已经找不到自己,继而愤怒地在暴雨中狂奔。
当他到达最后的演出地点时,被带到储物间更换演出服装,他默默地关好门;当他准备进入餐厅进行演出前的晚餐时,被告知黑人从来就不允许在这里用餐,唐谢利博士终于爆发:要么在这里用餐,要么取消今晚的演出。最后,他终于挺直身体走了出去,拒绝为歧视他的白人表演。最终他来到黑人餐厅,点了招牌菜,走上简易舞台,拿下钢琴上面的威士忌,最放纵地演奏一回,和他的黑人同伴一起,为黑人演奏。整个酒吧沸腾,唐博士也沸腾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
唐博士完成了由最初微笑着平静面对到内心的愤慨到火山爆发式的愤怒!当他带着满脸的伤痕坐在镜前默默流泪,这一刻,观众的心也在滴泪。
唐谢利博士还隐藏了自己的情感。他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有一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哥哥。其实他是爱他们的,但是他不敢表达。托尼给妻子写了流水账一样的信,唐谢利博士告诉他怎样写意境深远、神采飞扬的信,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这是他在表达内心潜藏的情感。而托尼的妻子在圣诞夜拥抱了这位黑人演奏家,感谢他教托尼写那些文字优美的信。这在告诉人们,爱,需要表达。
唐谢利博士有一次发现托尼在和黑人赌钱。他对托尼说:“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但你不同。”言外之意,既有对白种人的羡慕,还在告诉托尼要珍视自己拥有的肤色和天生的尊严。之后还告诉他拍掉膝盖上的土,隐喻着不要跟赌钱的人一样跪着。
唐博士的执着还体现在细节中。当托尼类似“胁迫”他接受了炸鸡后,托尼对饮料杯子的处理是抛出车窗外,唐博士坚持要他捡回;当托尼在乡下的一个商店的地上,捡起一块店主掉在地上的廉价“宝石”,唐博士坚持要求他放回去;从他身上,能看到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影片最后,托尼希望在圣诞节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在托尼极度疲劳且天降大雪的恶劣天气里,托尼要找旅馆住下。唐谢利博士却让托尼盖着毯子睡在后面,亲自驾车在圣诞夜赶回纽约,送托尼跟家人团聚。唐谢利已经完全把托尼当成自己的朋友。他们是平等的。
白人司机托尼,却是一个长着高贵白皮肤的“市井之人”。他做事不拘小节,吸烟、当众挖鼻孔,吃东西不讲卫
生,而且是大胃王,曾在一次比赛中一口气吃掉26个汉堡,赢得50美金。整部电影里总是看见他在吃东西。他爱自己的老婆和儿子。即使清晨回到家里,也会看一眼孩子们,替他们盖盖被子,会对老婆说晚安,吻一下妻子再睡觉。他在夜总会工作,善打斗,讲义气,处理问题的能力超强。因为失业,他急需要找一份工作。这样,唐谢利博士以每星期125美元雇佣了他。无疑,托尼是最合适的司机。
一路上,托尼会没话找话地与严肃的唐谢利博士交谈。他的自由洒脱正好与博士的拘谨内敛形成互补,而成为最佳组合。
潘恩曾说:要使黑人的肤色变白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白人有一颗纯洁的心。
托尼恰巧拥有纯洁善良的心灵。
托尼曾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电影伊始,托尼家厨房里的一个什么东西坏掉了,托尼的妻子找人来修,是两个黑人。托尼骨子里有着对黑人的歧视,有一些反感。当托尼的妻子用杯子给两个黑人倒水喝,托尼表现出厌恶,并趁妻子不注意,将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了垃圾桶。可是,影片的最后,托尼改变了,拥抱了黑人唐谢利博士。这是托尼的改变。
尼是有原则的人。因合同里标明,唐谢利博士要使用施坦威钢琴演奏,当一个剧场的工人拒绝准备施坦威钢琴还说起风凉话时,托尼用拳头解决了问题。他在告诉博士,忍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托尼第一次对唐谢利博士改变看法是听了他的演奏。音乐无国界,即使是大老粗,即使心怀偏见。当托尼听了博士演奏的钢琴,还是深深地被吸引,红了眼圈。后来他甚至夸赞唐谢利博士就是自由女神。
影片最后,唐谢利博士把平凡的小石子放在他昂贵的装饰品中,来到托尼家中,拥抱着他们,一起度过圣诞节。影片中他们教给彼此的,不仅是两个种族之间的差异,还有处事方式的辩证和人生态度的讨论。
这部影片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有关种族、有关人生、有关国家、有关个人,每一种都值得思考。
喜欢这部格调轻松但意蕴深远的影片。据说这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不由得对黑人演奏家和白人司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