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实用4篇)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篇一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废物产生,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其中资源和能源的流动是闭合的,废物被视为资源的再利用源。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以线性方式进行的,即从资源的开采、生产、消费到废弃物的处理,形成了一条直线。然而,这种线性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相比之下,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利用。例如,废弃物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排放量。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废物产生。传统经济模式下,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和废物。循环经济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例如,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技术,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时,循环经济还鼓励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废物的再利用,减少了废物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还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再生能源、废物回收、可持续农业等,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同时,循环经济还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总之,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建立循环经济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产。只有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篇二
循环经济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目标,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闭合循环,同时将废物视为资源的再利用源。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线性进行的,即从资源的开采、生产、消费到废弃物的处理,形成了一条直线。然而,这种线性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相比之下,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利用。例如,废弃物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排放量。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废物产生。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和废物。循环经济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例如,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技术,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时,循环经济还鼓励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废物的再利用,减少了废物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还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再生能源、废物回收、可持续农业等,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同时,循环经济还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总之,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循环经济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产。只有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它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篇三
金昌市工信委(市志材料之二)
循环经济
金昌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辖永昌县、金川区一县一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因矿兴企、因企设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镍产量15万吨、铜40万吨、钴1万吨,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到全国的90%,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辖区内的重点国有大型企业—金川集团公司是集采、选、冶、化为一体的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经过50年的资源综合开发特别是建市3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金昌市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2003年金昌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06年金川集团公司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07年金昌被确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金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甘肃省首次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召开,金昌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2009年甘肃省将金昌列为全省七大循环经济基地之一;2010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金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月,1
经国务院批准,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金昌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金昌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为防止 “矿竭城衰”,金昌市紧紧抓住金川公司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金昌市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的契机,把化工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个企业建设具体的生产线与多企业联合构建产业共生体系结合起来,把产业链条的延伸共生和企业间利益点的平衡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着力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以能源化工、硫基化工、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等为主的产业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大循环,构建了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创造了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
(一)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金昌市按照《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全市“一线三点”产业布局,明确金川、河西堡、永昌三个节点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先后引进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集团、中化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江阴天宇镍网公司等国内同行业的强势企业加盟金昌市循环经济圈,重点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六条产业链,构建区域大循环,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
金昌市依托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金川新材料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形成有色、化工、冶金等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间接续配套、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使经济发展由单一资源依赖型向多元经济优势互补型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向区域一体化组团发展方向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集约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子。
(二)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金昌市依托金川公司有色金属研发基地,在冶金技术方面拥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200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改项目54项,总投资达到74亿元。先后取缔土法石灰窑17家,淘汰分散供热小锅炉53台,关停水泥立窑生产线7条、小硅铁生产线5条、小化工企业2家和全市所有的造纸企业(12家)。2007年,新上日产2500吨电石渣水泥熟料及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消耗电石渣、粉煤灰、镍弃渣等各类工业废渣70多万吨,固废利用率达到70%。
在社会层面,先后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结构节能,强制执行建筑节能65%的标准,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照明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食用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累计建成沼气池8400多座,并大力推广秸
秆利用,循环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三)通过产业链招商,促进形成区域产业对接
金昌市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项目集中、企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配套的新兴接续产业。将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回收制硫酸,配套发展硫化工和磷化工产业;与有色金属产业配套的氯碱化工副产的氯气用于pvc生产,配套发展氯碱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磷石膏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生产,水泥再次用于矿山充填,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等产业链。园区企业间原料、中间原料及废弃物互供互用,区域内副产品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四)加大工业“三废”回收利用力度,积极开发利用二次资源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依据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各企业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组织各种工艺流程之间物料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如金川集团公司冶炼过程充分回收余热资源生产蒸汽,供热系统形成热电联产,供水系统中水全部回收用于生产,固体废弃物、尾矿废物再选后用于矿山充填,特别是组织实施回转炉烟气制酸等一大批重点环保项目,二氧化硫烟气处理率达到95%
以上,硫酸产能达到200万吨。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生产系统利用“三废”燃烧发电、副产蒸汽综合利用到造气工序、吹风气再回用燃烧,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标。金泥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固废资源替代部分石灰石、煤、黏土等自然资源,成为全国清洁生产样板企业。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五)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为了避免陷入“矿竭城衰”,金川集团公司实施资源控制战略和资源多元化战略,加大境外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已与刚果、赞比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所需镍原料的50%、铜原料的80%都是利用外部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金川集团公司加大自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矿石回采率超过94%,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达到国际充填法坑采矿山的先进水平;铜镍矿所含的21种有价元素中已有18种得到再利用,镍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4.3%。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全市共投入10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城市道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给排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建成了金水湖景区等一批城市环保景观工程,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3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69平方米,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形成了区域环境的良性循环。
2010年,金川公司营业收入达到923亿元,是2005年的4倍。2010年末资产总额 602亿元,是2005年的3.5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9位,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常年位居有色行业前三名。万元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5.78%,“十一五”期间,金川公司共投入环保资金21.6亿元,实施了冶炼二氧化硫烟气污染治理、节约用水综合技术改造、氯气污染治理、烟气收尘设施改造以及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环保技术措施项目。利用冶炼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能力由2005年的10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亚硫酸钠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使含金属离子废水和硫酸废水得到全部处理,厂区生活污水及一般生产废水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中水利用量达到每年1200万吨,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篇四
论循环经济
地信0932班 张佳铨 30号
循环经济即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
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起源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的循环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但要着眼于经济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应注意到,实施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投资、还有运行成本,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实施循环经济是以“3r”为基本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实施、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对“循环经济”而言,发展经济仍是主导性的,经济的合理性是物质、能量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边界条件,没有经济效益的循环是难以为继的。循环经济首先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以及排放、废弃物循环流动基础上,是有时空概念的经济,是有成本概念的经济。经济效益的大小又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函数,而物质、能量等的有效、合理循环是手段、途径。因而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充分重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不可偏废。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
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的社会基础
1、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属于循环经济的教育文化产业,属于最为活跃的经济因子,和最为重要的经济因子;
2、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支撑,具有绿色循环经济上限和下限的动态限制要求;
3、所有的可循环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都需要经济投入,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有价值,必须拥有一定的投入产出比,否则就是祸国殃民,欺诈公信,损毁国家利益;
4、经历史积累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可遵循的科学技术规律,都是绿色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基础,失去依托,空谈循环经济,也是毫无价值的;
5、谨防利用循环经济概念,脱离综合国力的各类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信息等环境资源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行为;
6、其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