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的说说【通用4篇】
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的说说 篇一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爱的策略是帮助孩子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父母的爱不仅仅是简单地关心和照顾,更应该包含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自信,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首先,爱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个性。父母应该努力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意味着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延伸,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理解和尊重,父母可以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更加自信和快乐地成长。
其次,爱的策略还包括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责任。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相应的责任,让他们学会独立和自主。通过自由和责任的平衡,孩子可以培养出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此外,爱的策略还包括积极的引导和激励。父母应该在孩子面临困难或挫折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让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成长和进步。
最后,爱的策略还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支持。家庭氛围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理解来体现,同时也可以通过父母的示范来传递。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综上所述,爱的策略是帮助孩子轻松成长的重要途径。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责任,积极引导和激励,以及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通过这些策略,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自信,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的说说 篇三
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这也是父母本能的心理。而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儿童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成长中的孩子渴求成人对爱心的理解,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自己的发展。这里谈几点“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
策略一:让孩子做一做
生活能力的获得过程,就是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无论吃饭穿衣、铺床叠被、洗手帕、给花浇水等,孩子一开始往往是做不好的。但是,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成长起来的。带点童心去理解孩子吧,既然没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又何必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呢?
策略二:让孩子说一说
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识的。限制孩子的想法,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犹如一根绳索缚住了孩子想像和思维的翅膀。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木讷寡言。带着童心去理解孩子吧,如果全家想外出游玩,又何妨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呢?当孩子对着你喋喋不休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闪烁,而在成人的耐心倾听中,孩子得到的是更多的勇气和自信。
策略三:让孩子试一试
孩子在各类活动中都会产生自由的想像,进行自由的创造。同样的操作材料,变换出不同的做法,他们从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也许这样做,有可能弄坏家里的工具,或给大人添上许多麻烦,但比起孩子的发展,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带点童心去理解孩子吧,不要用太多的限制约束孩子的探索行为,更不要用简单的训斥来对孩子的错误尝试。这是大胆的尝试,孩子从中获得欣喜又何异于科学家实验成功时的惊喜!
因而,尊重孩子、理解童心,这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孩子的一种最为轻松的爱。有了这种爱,孩子们便会感到被爱者的轻松与幸福。进而,他们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氛围,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良好的挖掘与培养。
爱的策略让孩子轻松成长的说说 篇四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摘要: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在说我们爱孩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过去的一切为了孩子好,父母为孩子操心万分就是对孩子的爱,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才能深刻体会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如何让孩子自由成长,使其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性格的人也可以在孙瑞雪老师的学校的规则中找到答案。关键词:爱和自由
孙瑞雪
读后感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很多家长会说,我把孩子从一出生养到这么大,为他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操碎了心,难道这不是爱么。当我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自由。
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和需求,无论你是一个婴儿,一个成年人,或者是一个老年人,也不管你做出多么大的成就,人类最根本的一个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表现在你头脑里的,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它表现在你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比如孩子有时候会把东西弄得满地都是,有时候会把你觉得崭新珍贵的东西弄坏,这时候你会怎样?“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怎么又把东西弄好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在为了他好,是对他的爱。其实这不是爱。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为什么会去这么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使事情的结果确实很糟糕,我们也应该充满爱的拉着她的手,对他说:“孩子,我爱你,但这件事不可以这样”。孩子做错事情是难免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充满爱的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怎样做才对。更重要的是表示出信任孩子能够改正错误的态度,而不是我们传统的好好“教育”一下。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家长也是人,也会有压力大的时候,这是如果孩子再犯了什么错误,往往会让家长大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孙瑞雪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对孩子说,“我现在情绪不好,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这情绪和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我工作的压力”。所以说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态度需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简而言之,教育孩子要充满了爱。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不善于表达爱。我们认为爱是储存在心里不流露的。但是今天,爱必须学会表达出来,爱必须学会表现在动作中,爱必须学会表现在跟孩子每一个拥抱上,每一个眼神里,每一个感觉中,这样儿童才可以收到爱。或是你不会,你可以向你的孩子学,向孩子学如何表达爱。感觉他们扑向我们怀抱的感觉,感觉他们把头埋在我们颈部的感受,感觉他们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爱。
再来说自由,传统的观念一直在告诫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能太自由,没有纪律性。好像纪律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反义词。在了解了孙瑞雪老师的观点后我们才明白,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和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下规则并很好的遵守它。比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孩子们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是因为这些规则和孩子们的发展是和谐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游戏中自己建立的和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必需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由孩子们自己去创造。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孙老师学校的7条守则,就值得我们借鉴,这样守则是: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有。、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力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力要求他人道歉。儿童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伤害和侵犯他人。
7、学会说:“不!”
这7条规则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按照这七条规则去遵守,长此以往,我们将收获一个自由独立,遵守规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