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简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李白豪放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理解李白的文学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白的诗集和介绍李白的生平,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解读(15分钟):播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朗诵音频,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解读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引导他们分析李白的文学风格。
4.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展示给全班。
5. 拓展阅读(15分钟):为学生提供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让他们选择一首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个人写作(15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写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考和感悟。
7. 展示与交流(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解读诗歌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对学生的个人写作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对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李白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加深对李白的了解和欣赏。
2. 让学生学习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李白豪放的情感和深思熟虑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理解李白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白的画像和介绍李白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解读(15分钟):播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朗诵音频,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解读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他们分析李白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想。
4.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展示给全班。
5. 拓展阅读(15分钟):为学生提供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让他们选择一首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个人写作(15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写一篇评论文或小说,表达对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考和感悟。
7. 展示与交流(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解读诗歌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对学生的个人写作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对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李白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加深对李白的了解和欣赏。
2. 让学生学习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想,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篇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青冥(11) 浩荡 不见底, 日月照耀 金银台(12)。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
分析: 山中楼台。
霓为 衣兮风为马,云之君(13)兮纷纷而来下。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霓: 虹的一种,主虹外边的虹,内红外紫,称霓。
分析: 天空降下仙人。
虎 鼓瑟兮鸾回车(14),仙之人 兮列如麻。
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分析: 仙人众多。
忽魂悸以魄动, 恍(15)惊起而 长嗟。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悸: 心惊。嗟(jiā): 叹词。
分析: 梦醒惊叹。
惟觉时(16)之 枕席, 失向来之 烟霞。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分析: 醒来时一切消失。
第二自然段: 详写所游梦境。
世间 行乐 亦如此, 古来万事 东流水(1)。
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此: 指诗人梦游天姥的奇遇。
分析: 慨叹人生如梦。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
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君: 指东鲁的朋友。且: 将。青崖:青山。
分析: 要过神仙日子,去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开心颜: 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分析: 游名山胜境,其意在此。
第三自然段: 梦醒后的感想。
四、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七言古诗)
3、消极因素:
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当时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4、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