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最新3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篇一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案名称:发展学生写作技能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思维、写作结构和写作表达。
2. 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案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
教师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写作思维、写作结构和写作表达,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和解释。
3. 实际操作(30分钟)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的写作题目,并要求学生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例子和结构,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作文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4.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评价:
这个教案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优秀作文的例子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提供了学习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整个教案设计紧凑、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篇二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名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梳理思路、分析问题和推理思考。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案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
教师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和解释。
3. 实际操作(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个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学生可以借鉴教师提供的例子和思路,也可以参考其他优秀作品的解决方法。
4.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点评和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经验,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评价:
这个教案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供了学习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整个教案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篇三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
四、诵读鉴赏1~7段
1.诵读鉴赏1~3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的?为什么要这样论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选二名学生回答。
明确:文章开头说:“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闭关主义”是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盲目排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贪腐、落后、愚昧的境地。“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和“又碰了一串钉子”是比喻,前者指1840年鸦战争,后者指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到现在”--国民黑暗腐朽的反动统治时期,闭关自守的“关”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闭关主义”转为卖国投降的“送去主义”。
作者勾画出这一演变过程之后,笔锋一转,紧紧抓住《大晚报》的三条新闻,对“送去主义”的表现和实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一是古董展览;二是绘画展览;三是梅博士出国,作者敏锐地意识到,象征主义这种颓废的文艺流派,已在苏联没落,那种认为中国画和戏剧切合象征主义的论调纯属一派胡言。作者用辛辣犀利的讽刺,点明“送去主义”的实质不过是卖国主义罢了,“活人代替古董”,欲演欲烈,至此,“送去主义”的反动本质被揭露无遗。(加粗字板书)
教师点拨: “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中国反动政府的一个180°大转弯,由夜郎自大变为自轻自贱,由盲目排外变为盲目崇拜。
三条新闻可以看做“送去主义”在文艺界的实例。
作者把中国的“送去主义”和狂妄自大的尼采做了类比,说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义”和尼采的狂妄自诩是一样可笑的,说明奉行“送去主义”将贻误子孙,使国家衰败。
(3)提问: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请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选四名学生回答。
明确: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在诙谐调侃之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捧”“挂”表示恭敬、庄重,张扬的字眼与“几张”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发扬国光”用两个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发扬国光”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
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反语,实为“倒退”。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蔑视、嘲讽之意显而易见。
方法点拨: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可以集中在两点上。这里我们看出作者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以示其滑稽,忍俊不禁之余,感受作者辛辣的笔触,感悟其战斗精神。(板书加粗字)
(4)集体朗读1~3段。
2.诵读鉴赏4~7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怎样论证“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的?
明确:作者首先分析了“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然后再次点题,并把吸收文化遗产的主张称为“拿来主义”。接着指出,诸如英国的鸦、法国的废枪炮等等,实际不是拿来的,而是被送来的。如果只看到这些害人的东西,就会得恐外症,这种恐惧心理会造成对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至此,作者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就是“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
(3)提问:文中提到的“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试结合语境仔细揣摩。
明确: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
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
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
拿来--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讲,是主动地挑选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东西。“运用脑髓”就是动脑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识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就是独立自主地选择,不依靠别人。这三个短语的次序是不可颠倒的。(加粗字板书)
(4)集体朗读4~7段。
五、师生共同小结
文章首先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然后辨析了“抛来”“抛给”“送来”与“拿来”的本质区别,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路的条理,感受语言的讽刺意味。
六、学生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文意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联系背景,深刻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2.完成思考练习第一题的2、3、4小题及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
一、诵读鉴赏第8、9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
更多高中语文教案推荐:
1.高中语文课想北平教案
2.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3.《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
4.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5.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
6.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声声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