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版繁星教案(推荐6篇)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一: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部版繁星教案中,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只有发现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真正引导他们踏上学习之路。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耐心观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教师应该仔细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些孩子可能对数学感兴趣,喜欢解决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对美术或音乐有天赋。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兴趣。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小组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可以组织一次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展示。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一些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如果有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部版繁星教案中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并激发孩子的兴趣点。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动力和乐趣。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教部版繁星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旨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在教部版繁星教案中,提供了丰富的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参与。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教部版繁星教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旨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2、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习观察大自然。
3、揣摩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细致的观察、深切的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文学给人美 的享受。
教学难点作者在不同阶段观星感受的不同和细腻、深刻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课前预习: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fán nà shì jìng
繁 星 纳 凉 密密麻麻 忘记 似 的 静 寂
cān mèi zhuì mó hu yín róu
蓝天 船舱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模 糊 萤火虫 柔 和 huàn shà chén
梦 幻 霎 眼 怀 抱 沉 睡 星群密布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幻灯片展示繁星图片,引起学生对观星的回忆,体验后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自己某次观星的感受,要求具体一点。
生活中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是美的,关键是你有没有用心观察,用心发现。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散文《繁星》,看看作者对星天的深切感受。
二 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见课件)
三 初读课文
1、自由诵读课文,整体上梳理内容:课 文写了几次观星经历?时间、地点如何?作者的感受分别是什么?(学会抓住时间词)
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时间 地点 看星情况 观星感受
从前 家乡
三年前 南京
如
今 每晚 海上 有一天
2、齐读作者巴金3次观看繁星 的感受的句子。深入研究三次写观星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观星感受的句子: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 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这里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这几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又表达了作者与 星 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这里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作者三次观看星星的情况和感受为什么不相同?
明确: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小结:作者把星星拟作母亲、伙伴、朋友,在星空下,他感到温馨、亲切、甜蜜、惬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四 品味语言
1、作者为了把自己望星天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请同学们试找两例,体会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加以分析。
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做“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 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 ,有嘴 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 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描摹眼前的景物是实写;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是虚写。
研读第3自然段,分析虚实结合的写法。
明确:前3句实写,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
后7句是虚写,虚写的是由仰望夜空产生的种种联想和想像。从中可以感悟出作者的童心、童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总结课文
著名画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繁星》一课,作者巴金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 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希望同学们像巴金一样,用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自然,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作业设计 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四
《繁星》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简介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语设计: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5、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五、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三、板书设计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小时侯望星天 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 回忆三年前望星星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 在海上望星星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对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 船上观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树立热爱大自然的理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3、学习文章通过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步骤:
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人说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欢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样?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我们先看一组关于星空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
(教师播放图片)
(生思考、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的想像太丰富了,懂的也很多。你们知道吗?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繁星的人,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大家一定想知道他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吧?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巴金先生去看繁星,并听听他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走进巴金: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巴金,教师作适当补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2、给加点字注音:
半明半昧霎眼()模糊()
纳凉()摇摇欲坠()静寂()
(注意加点字字形:繁星密密麻麻萤火虫梦幻)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所用语气语调,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以第一段为例,教师范读。)
2、配乐朗读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教部版繁星教案 篇六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简介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语设计: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
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5、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五、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xx),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