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并能进行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进位法的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小贴纸或者小卡片,上面写有两位数的数字。
2.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贴纸或者小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成两位数的数字。然后请几位学生来黑板上将数字写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的概念。
Step 2 讲解进位法
教师使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进位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比如:23+45=68,先计算个位数3+5=8,然后计算十位数2+4=6,再将结果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答案68。
Step 3 练习运算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提问学生答案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运算。
Step 4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比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件衣服,价格是36元,他给了收银员50元,需要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然后求得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进位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规律。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2.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进位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进位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例子巩固学生对进位法的理解。
Step 2 练习运算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并提问学生答案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运算。
Step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比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47元,他给了收银员100元,需要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然后求得答案。
Step 4 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比如:小明和小王一起做游戏,他们的得分分别是68分和52分,他们的总分是多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进位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规律。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
(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2、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1)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2)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3)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五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一、复习引入
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44页的情景图。
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2人。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为什么要加法计算?
怎样计算23+22呢?
学生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吗?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的。
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2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2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2=5,最后把40和5加起来得45,所以23+22=45。
教师
请同学们竖式计算37+21。 43+42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
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
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第45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2、46页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1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我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