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最新4篇)
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一
端午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既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也有现代化的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首先,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既有咸味的肉粽,也有甜味的豆沙粽等。除了传统口味,现代人还会尝试一些新颖的口味,如巧克力粽子、蓝莓粽子等。这些新口味的粽子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展示了时代的创新和变化。
其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由多人划桨前进。传统的龙舟赛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着人们对于历史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而现代的龙舟赛事则更加注重竞技和娱乐性,吸引了很多观众和参与者。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使得龙舟赛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艾草被认为具有驱邪和消瘟的功效,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挂在门上或佩戴在身上。然而,在现代社会,挂艾草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人会将艾草制成艾草香包,放在衣柜或车内,以驱除霉味或异味。这种现代的用法,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的意义,还增加了实用性。
端午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这个节日更加多元化和有趣。无论是传统的粽子、赛龙舟,还是现代的新颖口味、竞技赛事,都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的精神。让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既能品味传统的美味和习俗,也能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二
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复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与中秋节、春节齐名。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商业化、西方文化的冲击所替代,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然而,近年来,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复兴”现象正在发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见证和心灵的寄托。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节日,包括端午节。他们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习俗,重新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传统庆祝方式得到了新的创新。传统的端午节庆祝方式主要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方式并不足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因此,人们开始创新传统庆祝方式,如举办粽子制作比赛、龙舟创意设计等。这些创新活动既保留了传统的庆祝形式,又增加了现代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最后,端午节的商业价值开始被挖掘和利用。虽然商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商业化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机会。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将端午节与其产品结合,推出一些端午节特色商品,如粽子礼盒、龙舟装饰品等。这种商业推广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度,还能够为传统手工艺品提供一定的市场。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然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正在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端午节成为一个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节日。
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三
屈原为谁而死
这个节日若失去了屈原,失去了汨罗江,失去了忠良与国之命运国之民意,失去了由此派生的一曲伤词,一首挽歌,以及一个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那么,这个端午节就难以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更难已成大江南北如此统一的淳朴的民风民俗了。
看来,纪念屈原不过是一个缘由,真正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本身。
滔滔一江水,寂寂一个人;上下几千年,归一在人心。这份凝聚力这份向心力,这份爱国情这份忠义事,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也绝不会忽视、也决不敢忽视的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无论帝王将相是不是出于真心地为了纪念,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但,每一个朝代都不约而同地纪念了屈子,而且,还是有模有样地过这个节日的了。
一些附庸风雅之士,决不会放过这个由头,来一番太平盛世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表明百姓是多么幸福愉悦啊。其目的,就是安慰一下那些苦苦争名于朝的人们,更为了安抚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要好好活着,何必非要选择一条不归路呢?进而来烘托我主万岁吾皇圣明。在古代统治者的笔下,即使是饿殍千里,怨声载道,而真正听取民意听信忠良的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真
正歌咏屈原的诗呢,那更是罕见了。而借此吟咏盛世的倒有;即使有,也会刻意避开屈子的死因,以及百姓的不幸帝王的昏庸,像李隆基所写的: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
与tf的楚怀王统治集团一起腐烂来换取今生的享乐玷污千年的美名,这是屈原不能选择的,即使是举世混浊,而我也要独清的节操,让他以死明志以死明节,绝不会苟且人世而骂名千载。这与当时的世风是相悖的啊。若不是楚国灭亡,谁会相信屈子呢?由此可见,屈原之死,不单单是个人的郁闷苦恼之殇,更是国之大殇。因为,从此,楚国没有了,楚国的百姓不再是楚国的臣民了。这让百姓怎能不伤怀楚楚,怎能不将屈原放在心上,警示后人:国将殁,百姓何堪?
所以,抗战时期,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话剧《屈原》,以明世人。如今,还记得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片与民同乐霈恩均的情景,何乐而不为?而见于被贬之人的诗作的倒也不少。像苏子有《浣溪沙》词云: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有诗悼念屈子的《屈原塔》,令人撼动天地,悲恸之至: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因为,苏轼的境遇何尝没有几分屈原的味道呢,只是,他没有选择走屈原的道路罢了,谁说不是一种大殇呢?对于当时的楚国百姓来说,屈原是为民请愿真正为民的爱国志士,他是百姓的希望楚国的中流砥柱。而对于楚怀王来说,他是又臭又硬的石头,是他们那些统治集团集体tf奢侈无度的拦路虎,是奸佞享乐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屈原的命运在这样的尖锐矛盾中就注定了悲剧色彩。
端午节微信文章素材 篇四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投江死后,楚国老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还申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呢。
家乡的端午节总是在麦收的季节,劳累的人们在这一天会早早的起床,到沟边割艾草,拔来LA-LA穗(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到了端午节植物的顶端会长满种子,圆圆的果实就似草莓的种子一样长在身体的外边。我不能说起它的学名只能有家乡的语音来写了。)据说这种植物能够治疗眼疾,在端午节这一天拔出放在窗台上晾干药效最好。艾草也是一种中药,家乡的人们平时总会拿艾叶煎水饮服来治疗咳嗽。端午节这天,人们把艾草放在门头上用来辟邪。有的人把艾草拧做草绳晾干用来驱蚊子。在田间看庄稼点一根艾叶草绳,一夜蚊虫不咬,睡觉安稳呢。
端午节孩子们很兴奋,这一天妈妈们会缝制各式各样的香袋,心形的居多。五色的线系着挂在脖子里。香袋里的香料香气四溢,这种香气有辟邪驱虫的效果呢。孩子们可不管这么多,相互奔走,看谁的香袋子最好看,谁的香袋里的香料最香,比一比谁的妈妈手最巧。孩子们欢天喜地的乐呵着,脖子里,手脖,脚脖上系着彩色的线,看谁的最鲜艳,谁的色彩最丰富。
五色线老人们说从端午节系上,一直到六月六才可以剪下,扔到水沟里,可以变成长虫,那样以后见到蛇就不怕了,蛇也不会咬人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记忆仍在我的心里铭刻,现在才知道那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端午节,家家户户人们早起,妈妈会洗净一篮子鸡蛋,把大蒜洗净和鸡蛋放在大锅里煮。这是家乡的习俗,说吃了大蒜煮鸡蛋百毒不侵。这样的鸡蛋人人要吃的,吃着鸡蛋就着大蒜,能够祛病,身体更健康呢。雄黄酒涂抹在耳边,鼻子,手脖,脚脖,希冀着生活一帆风顺,不被外因侵蚀。
各地的风俗不同,过端午也不一样。在皖南小城生活的`几年里,我也感受了那里的风情。
皖南过端午节,不像家乡这样家家户户吃大蒜煮鸡蛋,而是吃粽子。端午节将至的几日里,最热销的就是粽叶和糯米了。老太太们忙着为儿孙包粽子。新鲜的粽叶用开水烫一下,就能闻到一股清香,用这样的叶子包糯米,煮熟后,粽叶的自然清香就融入糯米里,味道更香甜。这里的人们更着重自然的味道,就是包裹粽子的绳子都是绿色的蒲草。蒲草看起来就像一种茅草,长长的,长在山涧溪头,很是旺盛,不过这种草是圆形的,更具有韧性,缠裹起来不容易断。不是亲自尝试还真不知道包粽子也是一件技巧的活。初到小城,还不太熟悉那里的风俗,就跟着隔壁的大娘学包粽子了。把糯米洗干净捞出来空水,手摸着米粒松散,一粒一粒的时候就可以开工了。左手拿着粽叶,把两个粽叶叠加错开一些,让粽叶面尽量的大,把粽叶叠成三角状,握起来像一个圆锥状,把松散的糯米放进去。在做这样的工序时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口味不同在这个时候把蜜枣啊,香肠啊,炖煮好的大肉,冰糖等放在粽子的心部,这样味道可以向四周弥散。做粽子最为关键的就是封口了,若是封不好口,糯米就会流出来,煮时味道就会流失,失去了原有的香味。看着大娘左叠一下,右叠一下,左压一个,右压一个角,一会儿功夫一个圆锥形的粽子包好了。我却看得眼花,自己做起粽子来用绳子缠了又缠没有一点棱角,难看极了。这样的事看起来小,做起来才知道眼高手低啊。
还是大娘包揽下来,才得以吃上香香的粽子。
这里的风俗和家乡的相似,端午节这天门口悬挂艾草,孩子们戴香袋都是一样的。
在这个时节,是栀子花开的季节,很多人会把白色的栀子花插在头上,或是戴在胸前,不知是在闻栀子花的浓浓清香还是在祭奠屈原的忠贞爱国。
时代在变迁,很多习俗都在慢慢的融入,现在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也开始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