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精简3篇】
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 篇一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动机的学科。通过深入了解罪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犯罪心理学可以为犯罪预防和犯罪侦查提供重要的洞察力。以下是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从心理分析到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1.《犯罪心理学:概述》 -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全面介绍。
2.《犯罪心理学案例研究》 - 通过分析真实的犯罪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3.《犯罪心理学与法律心理学》 - 本书探讨了犯罪心理学与法律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系统中的应用。
4.《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分析》 - 这本书通过心理分析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罪犯的心理机制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5.《犯罪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 本书研究了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在犯罪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因素来预测和解释犯罪行为。
6.《犯罪心理学的社会因素》 - 本书探讨了社会因素对罪犯行为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
7.《犯罪心理学的性别差异》 - 本书研究了性别在犯罪心理学中的角色,以及男性和女性罪犯之间的差异。
8.《犯罪心理学的心理评估》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进行心理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潜在危险性。
9.《犯罪心理学的职业道德》 - 本书讨论了犯罪心理学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系统中的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
10.《犯罪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 本书探讨了犯罪心理学如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帮助罪犯改变其犯罪行为。
1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实验》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设计和进行心理实验,以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12.《犯罪心理学的刑事心理学》 - 本书探讨了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证人心理学和法庭心理学等。
13.《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咨询》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行为。
14.《犯罪心理学的心理病理学》 - 本书研究了心理病理学在犯罪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犯罪行为和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15.《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干预》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
这些书籍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
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 篇二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和动机的学科,对于犯罪预防和犯罪侦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1.《犯罪心理学:概述》 -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全面介绍,帮助读者建立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认识。
2.《犯罪心理学案例研究》 - 通过分析真实的犯罪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3.《犯罪心理学与法律心理学》 - 本书研究了犯罪心理学与法律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系统中的应用。
4.《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分析》 - 本书通过心理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罪犯的心理机制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5.《犯罪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 本书研究了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在犯罪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因素来预测和解释犯罪行为。
6.《犯罪心理学的社会因素》 - 本书探讨了社会因素对罪犯行为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
7.《犯罪心理学的性别差异》 - 本书研究了性别在犯罪心理学中的角色,以及男性和女性罪犯之间的差异。
8.《犯罪心理学的心理评估》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进行心理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潜在危险性。
9.《犯罪心理学的职业道德》 - 本书讨论了犯罪心理学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系统中的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
10.《犯罪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 本书探讨了犯罪心理学如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帮助罪犯改变其犯罪行为。
1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实验》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设计和进行心理实验,以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12.《犯罪心理学的刑事心理学》 - 本书探讨了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证人心理学和法庭心理学等。
13.《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咨询》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行为。
14.《犯罪心理学的心理病理学》 - 本书研究了心理病理学在犯罪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犯罪行为和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15.《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干预》 - 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
这些书籍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原因,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 篇三
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推荐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5本犯罪心理学书籍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系列
(美)巴特尔 等著,杨波,李林 等译/2009年0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2、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 主编/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本书是本书是全国重点政法院校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广受赞誉。
本次新版,汇集了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思想敏锐,知识体系完整。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观、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而出现的各种差异,反映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此外,还在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矫正等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3、犯罪心理学(第五版)
罗大华 主编/20
07年0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于1997年出版后,各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作了部分修订。由于近年来社会犯罪类型和与犯罪作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由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亟待对原有的教材做一些补充和修正,我们于近日再次对《犯罪心理学》教材作了修订,出版了2007年修订本。借修订本出版之机,我们也同时改正了原教材中由于校对不细和撰写疏漏所造成的一些瑕疵。原教材为16章,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刑罚惩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和对治理犯罪的功效,新增设了一章“刑罚心理”;同时,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犯罪心理学的视野,作为特殊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犯罪心理学
熊云武 编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环境与犯罪、人格与犯罪、犯罪动机、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正等内容,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特点。本书所选取的案例,其素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专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司法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
5、 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
王锐 编著/2010年03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犯罪的本质、犯罪心理的实质和价值追求,以及犯罪行为预防与控制的内在联系等。这些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解答犯罪行为具体现实问题的基础,是破解现代犯罪行为心理原因的钥匙,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新型犯罪行为心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力求在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6、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
张明 主编/2004年04月/科学出版社 “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是一套从心理学的入门开始,全面地对心理所涉及的领域进行介绍的丛书,其内容充实,图文结合,深入细致地探求心理学的内涵,旨在解决人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是这套丛书之一。犯罪行为的产生于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形成,发展、变化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来判断各种犯罪行为和作案人员,而是要了解罪犯人心理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本书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的青少年犯罪,吸毒、抢劫、性犯罪等各种行为的原因和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帮助读者及早洞察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保护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同时还有助于挽救失足者。
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对于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7、犯罪心理学
魏建馨,张学林 著/2003年02月/南开大学出版社 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向学生们介绍当今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同时向他们展示犯罪心理学家在尝试提示犯罪心理时所感受到的兴奋和面临的挑战。或许有人会问,现在诸如犯罪心理学的教材比比皆是,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内容而令人更加激动吗?然而事实是,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可以说凡是与犯罪心理相关联的问题都成为人们探索的课题,人人都想标新立异,都想具有不同凡响、独到之处。这种学术竞争的态势,可以使人们开阔视野,去伪存真,找寻到真正归宿。当前犯罪心理学家所关注的包括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天性与教养是如何相互作用促成个体的犯罪心理与行为的,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什么,个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存在着的差异性,怎样才能预防、减少直至消除犯罪等。如果能够从对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的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激发出些许人类智慧的闪光,使我们获得令人欣喜的想法和有效的犯罪控制系统的设计,这也就是作者最大的期待。
8、犯罪心理学(第四版)
张保平,李世虎 编著/2006年02月/xx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原为偷越国(边)境犯罪心理,这是因为,偷越国(边)境犯罪只是流动型犯罪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流动型犯罪是当前,一定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种突出的犯罪形态,需要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实践中……
9、青少年犯罪心理—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
张理义 主编/2009年0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保持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特点,同时重点对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等章节作了修订。第九章原为偷越国(边)境犯罪心理,这是因为,偷越国(边)境犯罪只是流动型犯罪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流动型犯罪是当前,一定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种突出的犯罪形态,需要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实践中加强应对。第十二、十三、十四章修订,使得全书的体例更趋统一和科学,同时,修订者也注意到,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全新的犯罪样式,是需要学术界加以认真研究的,而其中的重点又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对此,本书的修订者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10、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栗克元,吕瑞萍 主编/2009年09月/郑州大学出版社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自从20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通过犯罪心理学移植、本土化过程已经从单一的理论构建逐渐向服务于司法实践方向发展。现阶段司法实践更强调整体和功能的研究、强调增加社会心理学的元素以及与刑法融会贯通,形成跨学科的视野,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实践证明,这门学科对于揭示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而遏制犯罪、减少犯罪,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力图在理论架构、心理技术以及应用研究诸方面出新。
11、犯罪心理学/21世纪心理学教材系列
2004年02月/科学出版社
12、犯罪心理学(警官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张晓真 编著/2008年02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在警官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张晓真主编、杨扬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为适应高等警官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
根据警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要求,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及教学需要,本次修订对原书的有关章节进行了增删。
13、犯罪心理学习题集
严圭,吴宁 主编/2005年10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原来我们周边的生活中充满了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去看待、去分析的问题,一旦学会用心理学的观点去审视问题,我们就多了一个视野,多了一种方法,也多了一份与人与己交往的自由。当然习题的回答,有一些……
14、现代法学教材:犯罪心理学
梅传强 主编/2007年02月/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是在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的《犯罪心理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除了对原来相关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外,我们还根据近几年笔者对犯罪心理学问题的思考,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同时,也借鉴和参考了同行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能够反映犯罪心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15、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特维 著,李玫瑾 等译/2005年04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杀人、变态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