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世纪50-70年代陕西重工业化结构成因探析【通用3篇】
基于20世纪50-70年代陕西重工业化结构成因探析 篇一
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经历了一次重工业化的进程。这一时期,陕西省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首先,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形成与当时的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国家经济发展重点转向工业化,陕西省被确定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陕西省的重工业化建设,通过投资和政策的支持,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资源禀赋有关。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和铝土矿等资源,这为当地的重工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陕西省建立了一批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为主导的重工业企业,如西安矿机厂、安康钢铁公司等。这些企业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的资源,还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关。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的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通过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重工业的生产要求。这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关。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对工业品的需求增长迅猛。陕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了对重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陕西省的重工业产品不仅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了国外,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资源禀赋的优势、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陕西省重工业化的发展。陕西省的重工业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基于20世纪50-70年代陕西重工业化结构成因探析 篇二
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经历了一次重工业化的进程。这一时期,陕西省的重工业化结构成因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继续探讨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并重点分析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首先,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与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将其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企业改革等,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其次,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企业的发展动力有关。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的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西安飞机制造厂在这一时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此外,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关。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陕西省的重工业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最后,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还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稳定有关。在20世纪50-70年代,陕西省社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得到有效控制。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陕西省重工业化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陕西省重工业化结构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的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动力、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陕西省重工业化的发展。陕西省的重工业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改善了社会的生活条件。
基于20世纪50-70年代陕西重工业化结构成因探析 篇三
三、新中国的需求与陕西重 工业 化结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陕西进行了巨额密集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大规模迁入,把现代工业经济又一次植入陕西,使陕西省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扩张。1963-1978年,国家对陕西全民所有制工业实行强投入,仅基本建设投资就达91.07亿元,其中,对重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就达84.5亿元。(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历史 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第819页。)
陕西对冶金工业进行了重点投资。新建了略阳钢铁厂、陕西焦化厂、西北耐火材料厂、陕西精密合金厂,并对原有的陕西钢厂、西安钢铁厂等冶金工业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国家在陕西投资兴建了金堆城钼业公司、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西安冶金勘察公司。地方投资建立了八一铜矿、潼关金矿等企业,奠定了开发利用陕西有色金属资源的基础。其中,金堆城钼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钼业生产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及有色金属加工研究所,形成加工生产钛、锆、钼、铌、钨等多种稀有金属及合金材料,规格品种达500多个。(注:章泽等:《当代中国的陕西》(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147页。)
1978年,陕西省工业总产值96.48亿元,是1965年工业总产值的3.25倍。(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第811页。)其中,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的产值为47739万元、43746万元、30156万元、1118万元、77755万元、361897万元。1965-1978年,这些重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分别为21.83%、11.78%、12.28%、5.44%、22.81%、12.79%。(注:徐炳文主编:《中国西北地区经济 发展战略 概论》,经济 管理 出版社1992年版,第172页表3-
2。)陕西重工业化结构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