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精选3篇】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篇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国际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调整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政策建议,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挑战;政策建议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研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1 提升经济增长率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加速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外贸出口和外资吸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率。
2.2 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贸易环境,推动了中国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企业通过与国际接轨,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了产业升级。
2.3 推动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中国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3.1 国际贸易摩擦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3.2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一些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 政策建议
4.1 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加强技术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4.3 提升企业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 结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只有有效应对挑战,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篇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利益调整的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挑战;政策建议
1. 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2.1 优化产业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通过淘汰过剩产能、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中国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
2.2 提高生产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解决生产要素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措施,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2.3 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方式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创新驱动的方式。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
3.1 结构调整的复杂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结构调整的复杂性问题,包括产业转型、企业优胜劣汰等。这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3.2 利益调整的困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可能会引发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对。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4. 政策建议
4.1 深化改革
政府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改革支持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
4.2 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4.3 推动创新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 结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中国应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发展等。只有克服挑战,中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在国企改革中,企业的总经济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一:经济师企业文化力创建思路
一、令人羡慕和钦佩的发展目标,源泉是文化力
横店集团的工业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员工年均收入2万元;2005年,产值200亿元,员工年均收入5万元;到2010年,产值400亿元,利税40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要达到10万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横店集团明确发展经济的方向定位是:工业高科技,影视旅游高水平(在2005年前要把横店建成东方好莱坞),依据三产致富是主要目标,投资对策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获得了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的横店集团,在致力于创新中提出了文化力的新概念。这个文化力,即通过培育多种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因素,大力开发人的智能潜力,使之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的文化力量。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源泉。我们经济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民族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一个民族,绝不仅仅在于地域性的差别,而在于他们有共同的文化,每一个民族成员都生活在异于他民族的一个相对统一的文化氛围里。这个文化氛围是由本民族的各种因素经过化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文化整体。同理,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正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员如同一个民族的成员那样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文化氛围里,所以就有彼此一致的协调发展的文化力量。而这种文化力量呈现出本企业的特色,并因企业主要领导的素质不同而异。剖析横店集团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力,最根本的推动力则是集团的一把手。诚如一位学者所说:可以说横店集团的历史证明,没有徐文荣(总裁)就没有横店集团。一把手是本中之本。从横店集团令人羡慕和钦佩的发展目标,使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力是企业的发展动力这个新的力字真理。
二、加强管理者培养是企业文化力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尚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当前主要应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构建企业文化力必须注重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对于绝大多数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来说,当前最急需的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中高级经济师及其它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凡重视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项目战略性选择的,大都是蒸蒸日上的。而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项目的选择,都必须有高科技水平的人才来运作。所以明智的企业一把手不仅发挥本企业原有人才的作用,而且要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广罗人才。同时要同有关大专院校签订人才供需及培训合同。一个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最低标准应是获得硕士学位的高级经济师。企业进入日趋成熟的市场,管理干部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和短时期内多数企业都比较缺乏人才。因此在这方面给我们广大经济师特别是企业总经济师和高级经济师提出了构建企业文化力的重要任务。是把对职工的管理作为重点还是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重点,是每个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企业总经济师必须作出选择的现实问题。一般说来,如果职工违反了企业的纪律给企业造成损失,只是局部和小范围的,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尤其是和经济报酬挂钩以后,这种违纪过失会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混乱或无人负责的责任过失造成的损失,那就非职工过失可比了。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出现重大事故不到现场处理,向上级报告时隐瞒掺假等等不良行为的后果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中以经济师为主体的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而不是对职工的管理。对职工的管理那是班组长的事。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与缺乏对责任心不强的管理人员处罚政策,以至于很多管理人员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思想。管理者如此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方法,严重地影响着班组长这个最基层的管理者,从而造成企业管理全面滑坡。因此,肩负构建企业文化力的广大经济师,只有把对各级管理者和对职工的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明确责、权、利的关系,才能真正为企业的兴旺发达打下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这是企业文化力的重要内涵。
三、人情管理是企业文化力的核心
近年来我们比较多地强调制度管理,有的甚至以罚代管造成企业管理变态,经济效益不佳。其实人情管理是企业文化力的核心。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具有人情的管理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创新力,提高资本增值力的有效途径。人情管理并非我们通常说的以情代法之类的腐败行为,而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其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以经济师为主体的管理人员,通过他们进行管理。识别、确认和培养出色的经济师并非易事;但是就成功的管理而言,优秀的经济师是成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日新月异的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强了对受过特殊训练和良好教育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成倍地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一方面是自动化减少了工业生产对非技术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技术人员和受过职业训练的以经济师为主体的管理者的需求将几何式地增长。正因为如此,人才需求已成为构建企业文化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必须从短期与长期目标出发制定人才使用与培训政策。必须争取到企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于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到5至10年乃至更长远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采取有效的培训(包括与大学签供需合同)和招聘政策。人情管理告诉我们,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内部提升已不是十分有效的了。虽然必须准备在工作中提拔管理人员,并赋予他们培训下属人员的责任,使他们始终有晋升的机会。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下的人才流动,人们已不再是终身服务于一家企业,所以企业必须时刻注意在从内部选拔管理人员的同时,注意把眼投向从全社会范围广招人才。这种作法近年来在我国已初见倪端且正迅速发展。人情管理还告诉我们,在内部提拔人员时必须考虑几点因素,以决定某个当然的后继者是否是最为胜任的人选。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当某个职位上的领导退休或调离时,他多年的副手便是显而易见的继任者。然而往往有一种情况,那位副职不具备充任一把手进行全局管理的素质,他虽然作为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专家是出色的,但作为一名领导者则不够理想。
如果迁就人情和面子而提拔他,这将是个错误。在一个系统内部将某人从这个部门提拔到另一个部门时,原部门领导常常出于需要某人便阻止他的晋升或调离。这样做极为短视。具有能力而却被占为己有的人往往因此耽误了前途,这不仅对本人是损害,而且对系统整体也是一种损失。对于被错过提拔的人员的工作职位,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样既保持了他的体面又发挥了他的积极性和才能。企业应该始终努力为重要职位寻找最佳人选。人情管理告诉我们,最佳人选常常不在企业内部,所以上一级领导者有时需要把眼光投向该企业以外。因为外部人员具备这样的优势:他们既可以为组织带来崭新的思想和管理新方法,又能有效地阻止该组织内部的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花百万元招聘总经理就是为此。当某企业遇有重大问题的转折时,更应采取此举。如重庆特钢公司从邯钢调任总经理和党委书记。这样作往往遇到该企业内部期望获得提升者的迁怒。因此化解这一矛盾便成为新任职者的份内工作:既要充分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管理才能,又要激励原单位那些论资排辈者,使他们在其工作中努力保持与整体目标步调一致,对确有能力并被广大职工拥护者,也应适时地给予提升机会。对于构建企业文化力这样的重任,我们广大经济师既要有正确的理解,又需要从思维跨度上来把握。没有较大甚至超常的思维跨度,往往因循守旧,怨天忧人。有大的思维跨度的经济师,既要照章办事,又善于依托管理制度去创造、去开拓,并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制度。制度是无情的,但是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由于富于人情味,所以在理性和感情两极上无限延伸。这是我们经济师在构建企业文化力中应努力把握的。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二:经济师创造性选题策略
选题是写作经济论文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个很棘手的问题。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经济论文的成败。有人说,选择一个好的论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选题是写作经济论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方向,关系到论文是否有价值,关系到是否出成果。选题是否具有创造性,是经济论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选择的论题缺乏创造性,那么在动笔的那一刻就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创造性是经济论文的精髓。创造性地选题就是选择前人没有接触过或虽有接触而语犹未尽,而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宣布新发现、找出新规律的问题。要想使自己的选题具有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选择前人没有做过的论题。也就是在熟悉某一经济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择该研究领域的无人区作为研究论题,然后创立新说。创立新说意味着要对前人尚未研究的问题进行拓荒式的研究,因此这种研究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因为前人尚未做过的论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所要产生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靠重复或模仿都无济于事,唯有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在选题过程中,只有独辟蹊径,才能开拓新领域;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创立新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经济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未知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在选题时要做个有心人,极力寻找那些未知规律。在人们忽视的地方爆冷门,在空白点上做文章,无疑是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的。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统统属于创新。有些课题虽已不乏前人研究,但只要选择的角度新,或见解上有所超越,照样是可以有创见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选择前人没有做过的课题虽然可以出奇制胜,然而可供选择的资料相对较少,难度较大,困难较多。因此,具备超人的毅力和勇于开荒的勇气,是刚刚起步的写作者创立新说时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二,选择社会急需解决的论题。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急待解决和难以解决的课题。这些课题,有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有的是涉及到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有的虽属一般性问题,但也迫切需要解决。选择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经过精心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真知灼见,最终被吸收融入国家的经济政策之中,这将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选择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论题,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事实上,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例如,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有:如何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解决下岗位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确实比非现实问题难度大一些,但是一旦获得成功,其反响、影响及产生的深远意义也是非现实问题不能相比的。一般说来,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是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多属于经济领域内颇具现实性的问题,研究者往往会蜂拥而至。这说明此类课题比较重要,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事物皆具有两面性,研究热点课题的不利之处在于:大多数研究者充当了铺路石,要真正取得创造性的成果非常困难。因此,热点课题更适宜于那些常居学科前沿、有真知灼见、资料齐全、设备条件良好的研究者选择。刚开始写经济论文的研究者仅在对某些热点问题确有创见、有独特体会或有把握补充、丰富、发展现有研究成果时才宜涉足。如果选题时追新潮、赶时髦、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可能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论文来。
第三,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论题。从创造性出发,最好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课题。所谓有发展潜力的论题,就是一个课题选完之后,可以引出一系列小课题,一步步深入研究,可以形成一个崭新的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课题之初,认真考虑欲选的课题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写作过程中才发现大课题可以孳生小课题,或者小课题可以拓展成大课题。出现这种情况往往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某一课题选定后,如果需要论证或阐述的问题比较多,那么免强将其揉入一篇论文,则不但内容庞杂,不易论明说透,而且会导致篇幅过长。有鉴于此,对大课题可以采取分而化之的方法。首先,认真分析课题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视具体情况将大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最后,依据主客观条件,择取其中最感兴趣、最新颖的一部分或若干部分撰写一篇或几篇系列论文。还有一类课题,研究初期内部较少,属于小课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渐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若干方面。如果把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单个分散的几个方面就具有了整体意义,很可能形成一个大课题。此外,在某一课题的研究中,有时会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其它问题,对此类派生性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又会孳生出崭新的研究课题。以上几种情况提醒我们,写经济论文最好抓住一个核心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既要善于多角度研究,又要善于多层次研究,还要善于多环节研究。笔者体会,从三多入手选题和研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手头资料、尽可能多地取得成果的捷径。初学写经济论文的研究者往往忽略这一点,选题时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频繁变换课题,晴蜓点水,浅尝辄止,导致论文既没有深度又没有广度,结果是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劳而无功,写的多,发的少。
第四,选择存在内部矛盾的论题。人们对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传统的经济理论有时与新出现的经济现象发生矛盾,多数人承认的经济观点有的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当运用现有经济理论无法解决新出现的经济问题时;当现有经济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暴露出无法克服的缺陷时,新的研究课题也就摆在我们面前了。对已知的不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提出质疑,对前人研究中的谬误之处予以纠正,都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因此也是选题时应优先考虑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发现矛盾、选择课题:一是从已有经济理论与新出现的经济现象之间的矛盾中选题。有些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过时,指出这些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新理论,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课题方法。二是从当今流行的某些经济观点的谬误之处选题。纠正通行学说中的不正确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是选题的另一种方法。三是从原有经济理论体系自身所暴露的矛盾中选题。有些经济理论体系不够严密,在新形势下暴露出许多缺陷,认真分析其不足之处,使之趋于完善,也可作为一种选题方法。四是从不同经济观点之间的矛盾中选题。对于同一研究课题,由于人们认识及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所以会形成不同观点甚至流派。相异的学术见解同时并存,表明各种观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各有其缺陷和片面之处。对失之偏颇的观点提出质疑,进而提出正确的见解
,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题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说明具有创新精神。如果自己的论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争鸣,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对于初学写论文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第五,选择交叉学科中的论题。经济科学虽然被人为地划分为许多单独的学科门类,但由于经济科学整体的内在统一性,各学科之间就形成了许多交叉领域。交叉领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恰恰积存于此。正如控制论创造人维纳所言: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经济科学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搞经济科研更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各种新兴经济科学和边缘经济科学几乎都综合了传统的各类专业知识。随着经济科学的日趋成熟,人们在经济科研活动中单凭过去那种纵向深入的研究方法往往很难奏效,注意吸纳、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壮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择课题的条件和机会。从交叉学科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经济学科的交叉、边缘地带寻找课题;二是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建立起综合性学科;三是将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之中,开创新方法,找寻新课题;四是用某一非经济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例如,运用美学原理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探讨审美与经济的关系,就是一种比较容易取得成果的选题方法。产品设计与审美、商品包装与审美、广告与审美、营销与审美、消费与审美、企业形象与审美、公关礼仪与审美等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些探索,已经发表了不少论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交叉学科领域内的课题往往涉及到各学科的知识。因此,选择这种课题,要克服知识的单一性,善于把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融会贯通,善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迁移旁系学科理论的线索。只有这样才能开辟出一条选题新途径,取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