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实用4篇】

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 篇一

物本经济发展观是一种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增长为导向,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发展观认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源的支撑,只有通过不断生产和消费物质财富,才能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在物本经济发展观下,经济增长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政府和企业会注重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这种发展观下的经济活动主要关注市场供求关系和利润最大化,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然而,物本经济发展观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过度开发和消费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人类社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其次,物本经济发展观往往忽视了人的需求和福祉,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忽视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人本经济发展观强调以人的需求和福祉为核心,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人本经济发展观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为目标,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相结合。

在人本经济发展观下,政府和企业会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还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人本经济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倡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然而,人本经济发展观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公平机会,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物本经济发展观和人本经济发展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鉴两种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和人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赢。

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 篇三

(一)两类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区别

1.关于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别。物本经济发展观仅仅注重追求财富增值,忽视或否定人类和谐。斯密说:无论任何国家,其经济学的最大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力量。[1](P64)斯密的这一经济思想一直被西方经济学所继承,宏观经济学的四大政策目标中,其核心目标就是财富增值。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单纯追求财富就是物本主义。马克思说: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得崇高得多。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2](P486)当今西方经济学只强调效率标准,不注重公平标准,其结果是在社会关系上出现不和谐。加尔布雷斯批评西方国家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公共目标,造成失业、通胀、贫富不均、腐败、道德败坏、社会犯罪加剧、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使人没有幸福可言。人本经济发展观追求人类幸福,将人类幸福与人类劳动紧密相联。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存在着两类劳动价值论,一类是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财富价值论),另一类是社会学的劳动价值论(人类价值论)。社会学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自由论、劳动异化论和劳动解放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的本质是自由,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它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3](P158)劳动的本质是自由,所以人类的本质就是自由。马克思说: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特指劳动笔者)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4](P57)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劳动异化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以大量篇幅谈到这一问题,指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类整体、他人相异化。在他看来,劳动本应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由于异化,劳动仅仅成为谋生的手段,而不能成为谋求幸福的手段,人的本质被异化了。他面对着劳动异化,主张劳动解放。他说: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着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4](P62~63)这里的劳动解放,只不过是恢复劳动的自由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自由的结果就是劳动幸福,这一点可以从他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评价与对共产主义自由劳动的设想的对比中看出来。对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他评价说: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杜勋昶: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4](P54)对于共产主义自由劳动,他设想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5](P37)马克思主张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主张劳动具有使人幸福的性质。在这里可以看到,劳动自由的结果就是劳动幸福。总之,社会学劳动价值论主张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这里强调的是人类价值论。

2.关于经济发展方针的区别。保障实现人类自由、幸福的原则是效率和公平。效率原则涉及人类劳动能力,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原则,可以保障人类实现在自然界中的自由和生活富裕,本质是收益大于成本。公平原则涉及人类劳动权力,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原则,是保障人类实现在社会中的自由和生活和谐,本质是权利等于义务(收益等于成本)。经济发展是一个追求财富价值、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更是一个追求人类价值、完善生产权的过程,所以,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不能偏废。物本经济发展观始终注重效率原则,但忽视和否定公平原则。西方经济学一贯注重效率原则,配第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看成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似乎是分工的结果;[6](P5)此后,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效率标准,至今几乎成了西方经济学检验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萨缪尔逊说:效率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许是唯一的中心问题)[7](P45)。西方经济学一贯忽视和否定公平原则,西方经济学要么认为公平问题已经解决,要么将公平问题归结为效率问题。在帕累托效率标准提出之前,萨伊以要素价值论、巴师夏以服务价值论、西尼尔以节欲论、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论、马歇尔以价格价值论,竭力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是公平的,市场自发地解决了公平问题。自帕累托效率标准提出之后,西方经济学将一切经济问题归于效率问题。受其影响,研究制度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本当注重制度的公平问题,但注重的却是制度的效率问题。总之,在近代,西方经济学抛弃了公平原则。

人本经济发展观既注重效率原则,又注重公平原则。马克思这样概括未来的新社会: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8](P342)列宁说: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高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9](P50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10](P6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消灭(消除)了三大差别的公平社会。毛泽东反对两极分化,主张共同富裕。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说: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间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11](P437)在谈到农业合作化问题时,他说: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12](P359)邓小平将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他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0](P123)总之,人本经济发展观始终强调效率公平兼顾原则。由于实行效率公平兼顾原则可以保障实现人类自由和人类幸福,使人类对生存状态满意,可以将这一原则称为人类满意原则。

3.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物本经济发展观从私有产权出发,实行物权(货币权力)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人本经济发展观从公有产权出发,实行人权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

物本经济发展观主张私有产权制度。西方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假定制度是给定的,这就是肯定了私有产权为主的资本主义制度。物本经济发展观从自利性的私有产权出发,主张追求效率,就必然注重资本增值,注重以物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斯密强调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是物本经济发展观以物权为本的方式发展经济的经典概括。

人本经济发展观主张公有产权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张共产主义,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4](P81)他又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13](P582)人本经济发展观从互利性的公有产权出发,主张追求公平,就必然注重劳动解放,注重以保障人权为基础的自由人联合体经济。马克思批判了维护私有产权的资产阶级人权,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权本身就是特权,而私有制就是垄断。[5](P228~229)他又指出,资产阶级把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14](P647)他还指出: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15](P324)马克思主张人类人权,他说: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16](P454)以往人们引用这段语录,往往只注重马克思否定了市场经济,但忽视了马克思要求保障人权的思想实质。马克思强调未来的社会是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就是强调未来的社会是保障人权的社会,因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就是拥有人权的生产者;同时,马克思主张以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所主导的计划经济去代替市场经济,其初衷也是为了保障人权,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人本经济发展观主张以人权为本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4.关于经济发展方法的区别。经济发展的方法主要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方法。在提高生产能力的问题上,物本经济发展观强调资本为本的方法,人本经济发展观强调劳动为本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始终注意生产能力的研究,强调对经济增长而言,资本的作用大于劳动的作用。从斯密开始,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都存在着资本为本的倾向。斯密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个:其一,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受分工的影响,分工的专业化使劳动者提高技巧并减少工作转换的损失,但分工又取决于市场的发育程度和资本的积累。其二,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率。这又取决于资本的积累。哈罗德-多玛模型在假定资本/产出比稳定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唯一因素。在现代,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尽管人力资本理论承认了人力的首要作用,但是仍将人力(劳动力)归于资本,最终将劳动纳入资本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强调在生产力中人力的因素重于物力的因素。马克思主张劳动价值论,他借用资本范畴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时,将生产资料看作是不变资本,而将劳动力看作是可变资本,强调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强调了作为劳动力的人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决定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将物本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物利为本的方向、物效为本的方针、物权为本的方式和物力为本的方法。同时,可以将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类幸福为本的方向、人类满意为本的方针、人类人权为本的方式和人类人力为本的方法。由于当今人类仍存在利益冲突,可以将上述人类主体改换成人民主体,则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民福为本的方向、民意为本的方针、民权为本的方式和民力为本的方法。通过上述概括,人们可以窥见两类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区别,从而在坚持人本经济发展观时划清其与物本经济发展观的界限。

(二)两类经济发展观的基本联系

1.两类经济发展观的共同理论渊源。两类经济发展观都根源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思潮,物本经济发展观是自然性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孪生兄弟,而后者是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无批判地继承,人本经济发展观是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批判地继承。

人本经济发展观就是坚持人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观。在历史上,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一种思潮。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最初出现在15、16世纪的意大利,在随后的三个世纪中,它又在英、法、德三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中传播,并波及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以三种形式存在着,即以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政治中的人道主义和哲学中的人性主义存在着。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宗旨是为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幸福而高唱赞歌,在这一过程中,也给当时处于被封建专制主义奴役的劳动阶级带来一定利益。人文主义以人的主体性、自由性和世俗性对抗神的主宰性、奴役性和神圣性,其核心是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和尘世幸福。人道主义以人道反对神道和君道,从人道出发主张天赋人权,认为最重要的人权是人的自由权和幸福权[22]。人性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感性哲学主张我欲故我在,以感性欲望为前提论证了人的自由和幸福;理性哲学主张我思故我在,以理性自由为前提论证了人的自由和幸福。从哲学世界观的角度分析,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人仅仅看作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自然人,从而只能形成自然性人本主义哲学,又具有历史局限性。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具体人性出发,把人看作具有实践性(劳动性)的社会人,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哲学,形成了社会性人本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此后,在经济领域中,斯密以休谟等人的自然性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将人看作经济人(资本人),主张追求资本增值和财富增值,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形成了自然性人本主义经济发展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形成了社会性物本经济发展观,这一传统被后世的西方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而马克思以社会性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将人看作社会人(劳动人),主张劳动解放和人类增值,形成了以自然性人本经济发展观为基础的社会性人本经济发展观,这一传统为后世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和发展。总之,两类经济发展观都与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优秀价值观相联系。

2.两类经济发展观的共同理论内容。

(1)自然观中的人本主义。两类经济发展观都是以自然观中的人本主义作为基础的,都包含着自然性人本主义。西方经济学主张追求财富增值、提倡效率,运用物权、发挥物力,客观上是在追求人类富裕,这就是自然观中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样承认自然性人本主义。从经济发展方向看,马克思追求保障人类价值的共产主义制度,但是他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17](P22)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之一;从经济发展方针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从经济发展方式看,马克思承认货币权力或货币资本权力,他说: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4](P140),他肯定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的历史作用;从经济发展方法看,马克思强调生产资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5](P204)

(2)社会观中的人本因素。两类经济发展观都承认个人价值,这通过承认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表现出来。物本经济发展观主张经济人,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斯密说: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助,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6](P11~14)人本经济发展观并不否认合理的个人利益。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既不用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用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18](P156)物本经济发展观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斯密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极力反对封建特权,主张自由竞争和个人自由,这是有利于人类价值实现的。他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办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19](P254)人本经济发展观同样并不否认个人自由,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谈到共产主义理想时说: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P443)

综上所述 ,两类经济发展观在理论渊源和理论内容上有着联系,理解了这一点,便理解了两类经济发展观区分的相对性,从而有利于在坚持人本经济发展观时扬弃物本经济发展观。

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 篇四

(一)人本经济发展观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

人本经济发展观之所以会逐步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根源于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本性,根源于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在现实中,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本经济发展观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正在逐步实现。

1.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不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现。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降低了人类生活质量的问题。战后,经济发展成为各国中心问题,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才被提出来。人类经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反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借以取代原有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可持续人类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4)》中指出:可持续人类发展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发展:它不仅创造经济增长,而且关注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它要再造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它给予人帮助,而不是使人边缘化[20]。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不可持续发展观,展现的是人本经济发展观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

2.经济发展观取代经济增长观。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在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不加区别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的成果既可以通过涓流效应迅速地分流给社会的各阶层,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调节重新分配。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利比亚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中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迫使发展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涵义加以区分[21](P8~9)。赫里克和金德尔伯格说: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22](P11)显然,发展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理解为财富增值,而将经济发展主要理解为生产技术、生产制度的变革,后者已经涉及人类价值。在此后的探讨中,发展经济学家将经济发展与人类自由联系起来。托达罗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说:自由应该包括整个社会和它的成员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尽量缩小我们追求所谓发展的社会目标时所受的外部限制。[23](P98)而阿玛蒂亚森更进一步认为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24],他实质上认为真实自由是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25](P85)。这样理解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实质上是将发展理解为人类增值。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经济运动理解为经济发展,这一现象说明人本经济发展观正在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

(二)人本经济发展观的不断完善

1.为何需要不断完善人本经济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需要不断完善,与其历史特点有关。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但有这样几点特殊性:其一,马克思出于为工人阶级解放服务的目的,批判性地对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他的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否定了所有的市场经济,而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市场经济。其二,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私有产权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的生产方式,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产权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从总体来说是由使用价值规律支配的生产方式。其三,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侧重于从价值角度分析商品,而基本将商品的使用价值放在次要地位。这样,马克思并未强调市场价格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的是利用市场价格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其四,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虽然揭示了市场均衡,但是这种市场均衡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均衡,不包括服务行业在内。其五,马克思分析的资本家与劳动者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是一种制度性剥削关系,而当前我国虽然也存在着剥削关系,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制度性剥削关系。正是由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这类特点,使其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方面不是十分理想。虽然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但那主要是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而微观层面的操作问题尚需经济学界的努力。

2.如何不断完善人本经济发展观。首先,扬弃物本经济发展观。对于西方经济学,应该发扬其人本性因素,抛弃其物本性因素。粗略地说,对于其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实现效率的因素、财富增值的因素,都应该坚持和发扬,而对于其不利于生产权完善的因素、实现公平的因素、人类增值的因素,都应该剔除和抛弃。具体地说,对于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立场(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价值目标(仅仅追求财富增值,忽视或否定人类增值)、价值原则(仅仅追求效率,忽视或否定公平)应该抛弃,而对其生产理论、价格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经济职能和经济政策理论、寻租理论、制度理论和个人价值理论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其次,扬弃空想人本经济发展观。将事实上违背科学性但主观上追求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经济发展观称为空想人本经济发展观。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经济学就是空想人本经济发展观的体现。前苏联在斯大林指导下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社会主义在东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后,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斯大林选择了后者。他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26](P58)这一观点长期影响着我国,我国建国后,甚至在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一直专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有其思想根源的。本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人本经济学,它主张追求人类富裕,所以重视生产力,同时它主张追求人类和谐,所以重视生产关系(生产权),它是生产力经济学与生产关系(生产权)经济学的统一。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理解为生产关系经济学是不科学的。针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经济学,邓小平以生产力经济学来完善它,以改革经济学来丰富它。邓小平将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而将改革(生产权)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点。概而言之,邓小平以生产力经济学和改革经济学对斯大林的空想人本经济学进行了特殊意义上的扬弃。

注释:

①例如,深受法国人道主义影响的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即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坚信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平等,他们都从他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山本二三丸著,王处辉译.人本经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黄顺基等.自然辩证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7]萨缪尔逊,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熊芳,雍涛.毛泽东眼中的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8]何新.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M].北京:实事出版社,2001.

[19]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20]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199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1]张建华.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3]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4]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5]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6]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相关文章

机械工程师论文【通用3篇】

机械工程师通常指的是从事机械行业专业人士,我们最常说的机械工程师,指的是职称,也就是中级工程师。此外还有机械工程学会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工程师等。机械工程师是指在机械工程行业从事工作...
论文2011-03-09
机械工程师论文【通用3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实用3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
论文2017-07-05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实用3篇】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精简5篇】

写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写好摘要,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日...
论文2017-05-04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精简5篇】

浅论舞台表演中交流的重要性(精简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书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书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给女友的的一封信浅论舞台表演中交流的重要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论文2011-01-08
浅论舞台表演中交流的重要性(精简4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简3篇)

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
论文2013-05-06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简3篇)

毕业论文提纲篇目(精简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论文2019-06-06
毕业论文提纲篇目(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