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典3篇)

篇一: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非物质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当今社会,非物质设计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将探讨非物质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前景。

首先,非物质设计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传统建筑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但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非物质设计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作品,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例如,传统的刺绣艺术可以被运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带来独特的艺术效果。非物质设计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次,非物质设计强调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实用性,更加注重产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非物质设计通过注入文化元素和情感体验,使设计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例如,一件简单的家居用品,通过非物质设计的加工和装饰,可以成为艺术品,让人们在使用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满足。非物质设计将设计与文化、情感相结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最后,非物质设计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设计的传承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非物质设计的创新。同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企业开始关注非物质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中。例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设计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为中国的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非物质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强调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中国,非物质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和情感的需求不断增加,非物质设计将会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二: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非物质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中国,非物质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探讨非物质设计在中国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首先,非物质设计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传统建筑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通过非物质设计的加工和转化,可以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形象塑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非物质设计在中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难。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非物质设计需要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但如何在传承中保持创新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非物质设计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还不够高。相比于实用性和功能性,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认识和需求还相对较低。非物质设计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此外,非物质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为了推动非物质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同时,可以通过非物质设计竞赛和展览等形式,提高传统技艺的市场认知度和价值。其次,加强非物质设计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可以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的非物质设计专业人才。同时,可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加强非物质设计的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媒体、展览和活动等渠道,向公众传播非物质设计的理念和价值,提高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非物质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加强非物质设计的教育和培训、加强非物质设计的宣传和推广等措施,可以推动非物质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非物质设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篇三

摘 要: 计算 机、 网络 技术的迅猛 发展 引发了非物质化的浪潮,非物质设计就是凭借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基于服务的设计。探讨在信息化 社会 的 历史 条件下孕育而出的非物质设计观的形成原因和设计特点,及其对 中国 现当代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设计;设计特点;中国特色的设计 

1 非物质设计兴起的背景

1.1 科技 的因素

当18世纪的蒸汽机在英国问世,没有人想到这项发明会带来一场历史性变革,引发 工业 革命。今天 科学 家与社会学家们认为计算机与电信技术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引起的这场新的技术革命将比工业革命对人类的 影响 更加深刻。由计算机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全球网络成为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的机器。在今后的几年中,它可能还要扩大许多倍,甚至更加强大。机器在过去接管了大部分重体力劳动,而计算机却越来越多地取代人们思维的任务。非物质设计成为一种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相匹配的设计方式。 科技为非物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而信息社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它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概括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都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消费主义和对物质利益的肯定这几个社会经济条件主导之下发展的。对物质利益和消费主义的追逐无疑是工业化社会设计的经济推动力。在工业社会中,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当这种物的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人类则要求设计能满足生活中的更多要求,于是突出地强调物品的精神追求,设计的个性化与情感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消费观念也从物的层面转为服务层面,从“物为我用”转为“物尽其用”,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1.3 生态要求

由生态危机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客观上需要设计作出符合 时代 需要的改变。两百多年来,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导致了包括能源、资源、环境等的恶化及一系列的社会 问题 的产生,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出现了一些如环境保护、有计划发展、回归 自然 、简单生活等思潮,在设计界也出现了“反设计”、“绿色设计”等设计思想,旨在抑制人类过度的物质性设计、生产及消费行为,以便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许就是21世纪设计师追求的终极意义的职业道德。

2 非物质设计的特点

2.1 非物质与非物质设计

“非物质”的提法,主要来自于西方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启示,他认为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具有功能和样式的工具,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物质”前加一个“非”字并不表示“非物质”是“物质”的简单反义。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和制造的社会”,以物质的“数”和“量”为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产品的“ 艺术 性”和“精神性”附着在产品的物质性之上。它结合先进的技术成果,使设计艺术化、多元化、科学化。“非物质”这个概念表述了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从有形到无形、实物向虚拟、物到非物的转变,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超功能,力图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物质产出,达到发展的目的。

凭借电脑所提供的新空间,虚拟化、数字化成为一种设计媒介或手段,在这种新的设计方式之下,设计在定义、范围、形式、目的等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那么非物质设计就是凭借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基于服务的设计。它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并且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物质性,如产品的功能和样式本身是非物质的;产品构思和设想是非物质的;语言思想也是非物质的。 物质设计中有非物质设计的成分,而非物质设计又必定借助物质才能得以实现,两者互为联系和基础,如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2.2 非物质设计的特点

非物质设计依赖的是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通过网络、电脑而存在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中,艺术设计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作品。形式已经变成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最终的产品也不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物品,而是转化成为一种纯粹的功能或者超功能。比如我们直接享受了 电子 信件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利,而看不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服务形式。设计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带来整个数字艺术设计过程的无纸化。它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信息、工具、人员的集成,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设计过程中对对象的全面 分析 和判断, 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非物质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意义,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进行转变,正是设计 内容 艺术化的表现。设计的目的

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非物质设计对设计的服务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化、个性化设计,多功能、超功能设计,小巧、轻便、无污染的设计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并试图将这些功能融为一体。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注重与消费者的交流与沟通,重视人文文化和民族特色。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是追求功能、科技、情感、效用多位一体的产物,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3 非物质设计与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3.1 非物质设计在 中国 发展 的可行性

非物质设计的设计理念不仅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相合,而且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这可从以下思想基础、发展需要、制度支持三个方面来 分析 : 

中国自古有“天人合一”的 哲学 思想,强调人与 自然 的和谐相处,这在我国古代的工艺产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在技术发达、人类过度干涉自然的今天,这一观念更显其积极的意义。近年来设计界提出的绿色设计以及人类造物适度性的主张,无不是这一哲学思想在 现代 设计中的体现;同时在中国人的行为文化中,自古就有注重个性修养、摆脱物欲以及勤劳节约、讲究实效等优良的文化传统,这与“非物质设计”所倡导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极其相似之处,从而为在我国的设计及消费生活中推广这一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 社会 思想道德基础。

其次,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对而言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随着 经济 建设的发展,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严重。在我们探索在现有 科学 技术发展水平下,降低消耗、又保证发展的模式时,非物质设计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的思路。非物质设计 理论 强调的是资源共享,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它与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密不可分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后世子孙的生活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非物质设计有利于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形成

当生产重心从“物”的层面转向“非物”层面的时候,人的因素、文化的因素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更加重视人文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物质层面我们没有优势可言,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 历史 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无数勤劳、智慧的人民,在非物质设计的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的诸多层面,我国有着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当今中国的设计市场,西方的物质文明还占有统治地位,无疑压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物质层面的发挥。例如,在室内设计中,西方现代设计风格几乎完全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包括传统家具的设计、布置和使用方式。非物质设计的发展将使这些在现代家庭中占有如图腾般地位的物品逐渐归于无形,如电视机、音响等只在使用中出现,平时将隐蔽起来,这就为客厅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回归传统的设计,而这一设计变革必将引起一系列包括家具、服装甚至家电产品在内的“中国风”设计的出现,由此带来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复兴,进而有助于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形成。

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以这一观点看待非物质设计,将使我们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到既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又减少物质消费、降低对资源能源的压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一过程必将在思想和物质上全面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最终将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非物质设计的发展。

4 结语

非物质设计不是绝对“非物的”设计,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物质基础上的非物质化进程。非物质设计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 网络 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途径。非物质设计的发展理念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进入到非物质的生态需求。

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其进步本身并不是目的,仅是人类创造更合理生存方式的“手段”,终极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非物质设计的发展将使信息技术转化为更贴近人类心灵的产品,创造一个更舒适也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向,对于引导合理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有积极的意义。从非物质设计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在于根据现实需要和在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 文献  [2]张进平.非物质设计刍议[J].装饰,2005.

[3]葛洲波.非物质平面设计 研究 [J].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

[4]余晓宝.非物质社会中数字 艺术 设计的新趋势[J].装饰,2006.

[5]汪俊,杨维平,肖旺群.当今设计美学在非物质 时代 的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 科技 ,2005.

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论文2013-04-04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

论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的解读异同(精选3篇)

莱辛《拉奥孔》作为西方美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值得我们阅读,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解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莱辛《拉奥孔》专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文艺比较...
论文2014-03-08
论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的解读异同(精选3篇)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现状分析【最新3篇】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然而自2005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多,但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却出现逐年短缺的现象,以2011年-2014年...
论文2017-08-02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现状分析【最新3篇】

学年论文格式参考【优选3篇】

导语:学年论文的格式需要和毕业论文一样吗?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打印格式 1. 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2018-02-03
学年论文格式参考【优选3篇】

假期安全的心得体会(精彩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期安全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
论文2011-04-07
假期安全的心得体会(精彩6篇)

毕业论文的通用格式说明【推荐3篇】

毕业论文的通用格式说明 篇一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了解论文的通用格式是非常重要的。论文的格式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还可以展示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下面是一些关...
论文2012-05-07
毕业论文的通用格式说明【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