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经典【优秀3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经典 篇一:探索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倾向于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趣,缺乏投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学业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密切相关。学习动机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学习策略,如深层次的思考、主动地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采取消极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等,这种学习方式无法提高学习效果,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选择积极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业成就。
最后,学习动机与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学习动机高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主动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些自我调节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干扰,无法坚持学习,从而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业成就。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选择和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选择积极的学习策略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业成就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论文经典 篇二:探索教师行为对学生自尊的影响
学生的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和影响者,其行为对学生的自尊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行为对学生自尊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支持性行为对学生自尊的影响较大。支持性行为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和赞赏等。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反,教师的冷漠和批评行为可能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该通过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等方式展现支持性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尊。
其次,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学生自尊的影响较大。指导行为包括教师的指导、激励和反馈等。教师的指导行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反,教师的漠视和不当的指导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学生的自尊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指导、激励和及时的反馈等方式展现指导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尊。
最后,教师的公平行为对学生自尊的影响较大。公平行为包括教师的公正和公平对待、公正评价和公平分配等。教师的公平行为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公平和公正,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反,教师的不公平行为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降低学生的自尊水平。教师应该通过公正和公平的行为展现公平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尊。
综上所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自尊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支持性行为、指导行为和公平行为对学生自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展现支持性行为、指导行为和公平行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尊,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论文经典 篇三
教育心理学论文经典范本
教育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
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教育教学心理学论文范本,欢迎阅读参考!教育教学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教学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教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教学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教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教学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教学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教学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教学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教学心理学问题,使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教学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教学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教学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教学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教学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教学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教学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教学心理学家曾对教育教学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教学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教学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教学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